风险评分在主动脉夹层早期筛检中的敏感度分析

2018-01-23 00:51严亮亮李加辉陈良万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36期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敏感度早期诊断

严亮亮++++++李加辉++++++陈良万

[摘要]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在主动脉夹层(AD)早期诊断中的敏感度。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确诊的5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非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主动脉夹层危险因素以及评分的敏感度。结果 两组患者在脉搏短绌、剧烈胸背痛等危险因素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分≥5分时诊断的敏感度最高。结论 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5分时诊断敏感度较高,可以作为主动脉早期诊断的依据。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风险评分;敏感度

[中图分类号] R6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12(c)-0039-03

[Abstract]Objective To asses the early diagnostic value of aortic dissection score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aortic dissection (AD).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aortic dissection diagnosed with computed tomography (CTA)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September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50 patients with non-aortic dissection were treated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general conditions,aortic dissection risk factors,the sensitivity of the score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Short pulse of light,intense chest pain and other risk factors of the two group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 distribution (P<0.05);the score 5 Points with the highest sensitivity of the diagnosis.Conclusion The aortic dissection risk rating is greater than 5 Points,and it′s a high diagnostic basis for early diagnosis of the aorta.

[Key words]Aortic dissection;Earlydiagnosis;Risk score;Sensitivity

主动脉夹层(AD)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心血管心血管突发性疾病,大多数患者起病突然、病情凶险,从而导致胸痛甚至猝死。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发病后每小时的死亡率是1%~3%[1]。根据调查研究显示,主动脉夹层住院患者的死亡率高达14%,大多数患者在入院7 d后救治无效死亡;我国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死亡率达到了18%,大多数患者在入院7 d内死亡。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前期诊断过程和治疗过程决定了它的存活率和死亡率[2],但是早期对主动脉夹层的确诊是非常困难的。目前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方法是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超声心动图或者磁共振。因为在扫描过程中所用时间过长,不适合生命濒危的急诊患者,患者在扫描时受到大量辐射,可能会触发一些过敏反应,有一定的潜在风险[3]。

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首先提出了把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用于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中的想法,发表在《胸主动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4]。我国当前还没有对于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应用在主动脉夹层的早期筛检的研究,本文以选择我院50例经CTA确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AD風险评分在AD早期诊断中的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经过影像学确诊的50例AD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非AD患者作为对照组。本次研究经过了相关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所有患者及其家属都知情并同意。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22~88岁,平均(56.6±4.8)岁,住院时间为1~40 d,平均(20.3±2.6) d;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1~85岁,平均(57.3±5.2)岁,住院时间为2~38 d,平均(21.4±2.9)d。所有患者经过检查都症状均符合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标准,包括手术患者、非手术患者和死亡患者。经过检查筛除掉了未确诊的患者、二次手术者和复发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AD风险评分及分组:依据胸主动脉疾病的的治疗措施和确诊手段总结了主动脉夹层的12项临床风险指标,根据主动脉夹层的风险评分办法将其分为三类:高风险体征、高风险疼痛特征以及高风险诱因。在主动脉夹层的评分标准中,三类中都没有临床风险的为0分;每一类中出现临床风险的为1分;三类得分的总分就是主动脉夹层的最终评分。按照AD的风险评分结果,把患者分为高风险组≥2分和低风险组≤1分[5]。②风险评分赋值:根据Wald分值来进行赋值,结合患者症状特征。将最严重的剧烈撕裂样胸背痛赋值为5分,脉搏短绌赋值为4分,高血压赋值为1分,家族病史赋值为1分,分值为1~12分。统计分析该评分表的敏感性。③对分诊护士进行培训。护士根据评分表记录每个患者的评分结果,研究完毕后,统计分析各水平危险因素评分,记录评分≥5分和≥6分的患者数[6],明确误诊例数和确诊例数,对照组是非AD患者。endprint

1.3观察指标

①根据Wald风险评分结果显示,突发性胸背疼痛、撕裂样疼痛、剧烈疼痛、脉搏短绌、低血压或休克是主动脉夹层主要的危险因素,观察比较上述危险因素在两组之间的分布情况。②观察两组的误诊率、漏诊率、敏感度、特异度、OR值。例如N为观察总例数[7], A是患者被诊断为阳性的例数;B是非患者被诊断为阳性的例数;C是患者被诊断为阴性的例数;D是非患者被诊断为阴性的例数。误诊率(%)=B/(B+D)×100%;漏诊率(%)=C/(A+C)×100%;敏感度=A/(A+C)×100%;特异度=D/(B+D)×100%[8]。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分析采用LSD法,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危险因素分布情况

突发性胸背疼痛、撕裂样疼痛、剧烈疼痛、脉搏短绌、低血压或休克等危险因素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风险评估

通过不同评分值对AD患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5分和≥6分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好。

2.3评分≥5分和≥6分时的诊断学评价

与评分≥6分相比,评分≥5分时敏感度较高、特异度、OR值较高,漏诊率、误诊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3.1 AD风险评分表的可行性

本文研究的3个临床风险指标分类中,出现高风险疼痛特征的患者最多,突发性、程度为剧烈疼痛[9]、刀割样或撕裂样疼痛是AD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观察组中有44%的患者出现了撕裂样疼痛[10],次之是脉搏短绌或双上肢收缩压差≥50 mmHg或双下肢收缩压差≥10 mmHg,这与国外相关研究资料基本一致。所以,突发性的剧烈撕裂样胸背痛与四肢收缩压差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敏感度[11]。AD风险评分结合了病史、症状表现与体征进行诊断,可以从早期进行有效的临床干预,降低患者死亡率[12]。

3.2 风险评估分界值的选择与评价

不同评分值对于主动脉夹层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的评估结果显示,分值超过5分或者6分的诊断敏感度最高[13]。通常情况下,针对不常见的疾病,在筛检时要选择敏感度较高的范围,避免出现漏诊和误诊情况[14]。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评分≥5分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5%、96.3%,评分≥6分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8%、92.1%。全面的考虑了两者的情况后将评分≥5分作为AD诊断的临界值。

3.3验证临界值选取的准确性

为了验证≥5分是AD诊断的临界值,本文对评分≥5分和≥6分的误诊率、漏诊率、敏感度等指标进行了对标,结果显示,评分≥5分的漏诊率和误诊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分≥5分的PR值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R值体现了患者病情的危险程度,数值越高代表疾病越危险[15]。综合以上结果,评分≥5分时诊断的敏感度较高,漏诊率和误诊率较低,临界镇的选取准确。

本次研究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危险因素分布基础上,通过风险评估表进行风险评估,分别分析了评分≥5分和≥6分的诊断效果,最终得出,评分≥5分时有着较高的敏感度和较低的漏诊率以及较高的OR值,可以作为主动脉早期诊断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周新伟,潘扬,李俊涛,等.风险评分在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6,41(2):228-230, 237.

[2]王海艳,朱正炎.58例急性主动脉夹层临床特征及误诊分析[J].海南医学,2016,27(5):800-802.

[3]周新伟,潘扬,李俊涛,等.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在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6,41(2):228-230.

[4]冯小鹏,叶自力,余名华.风险评分结合D-二聚体在主动脉夹层急诊早期诊断中的意义[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6, 21(6):562-563,577.

[5]赵亚锋,李敏玲,李会玲,等.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表在急性胸背痛患者分診中的应用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4, 29(22):1-5.

[6]谭孟杰,张磊,周建,等.炎性反应与主动脉夹层诊断及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5,24(6):865-869.

[7]张勇,董志军,熊辉,等.D-二聚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4, 19(4):261-263.

[8]庞秀慧,何亮,杜宇奎,等.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6,30(12):1199-1201.

[9]李博文,王志维.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6,22(20):3957-3960.

[10]朱鹏,邱风,刘菲,等.D-二聚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对B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9):35-38.

[11]洪清雅.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1):282-283.

[12]苏运辉,叶大庆,罗程华.主动脉夹层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及相应护理对策评价[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6,22(4):478-480,498.

[13]范小平,郑丁文,黄劲松,等.使用人工血管片重建主动脉根部在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6,22(4):386-389,401.

[14]黄素芳,陈园园.无痛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6,17(7):560-563.

[15]黄福华,李良鹏,秦卫,等.分期全主动脉置换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胸腹主动脉瘤[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6,23(7):746-748.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动脉夹层敏感度早期诊断
跨文化敏感度综述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XpertMTB/RIF技术在肾结核的早期诊断和利福平耐药检测中的价值
B超诊断早期宫外孕患者30例的临床分析
D—二聚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对B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CRP和PCT在医院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主动脉夹层”为何如此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