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疗的“双刃剑”

2018-01-23 12:29林紫薇施万洁
家庭用药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双刃剑胰岛胰岛素

林紫薇  施万洁

多项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显示,无论是单药还是联合用药治疗,目前传统的糖尿病治疗方案虽然在治疗前期效果不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无法长期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和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事件,也无法持久有效地保护人体胰岛B细胞和延缓进行性的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导致血糖得不到长久控制。因此,糖尿病治疗的药物不断上市,但各有优劣,还没有一种药物能做到独占鳌头。

在此背景下,作为一种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的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应运而生。1999年,经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胰岛素增敏剂格列酮类药物上市;我国于2001年批准生产,2004年上市。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为唯一的胰岛素增敏剂,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效果优于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增殖体γ型受体(PPARγ),提高肌肉、脂肪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可延缓糖尿病的进一步发展。此类药物主要包括曲格列酮、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其中曲格列酮因为有较高的肝衰竭风险现已退出市场,目前市场上使用较多的为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

适用范围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单独应用,也可与二甲双胍、磺酰脲类及胰岛素联合应用。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下降0.7%~1.0%(去除安慰剂效应后)。它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类患者。

1.对于二甲双胍单用治疗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尤其是胰岛素抵抗患者,加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后可提高降糖疗效。

2.胰岛素治疗时,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加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控制血糖,并减少胰岛素用量和注射次数。

3.由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具有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所以适宜治疗伴有血脂异常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其他代谢问题的2型糖尿病患者。

注意事项

低血糖 噻唑烷二酮類药物单独使用不会导致低血糖,但与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联合应用可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

体重增加和水肿 是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在与胰岛素联合使用时表现更加明显,因此,建议心衰和心功能不全、水肿患者及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慎用。

其 他 较少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异常、头晕、头痛、腹泻、贫血等,因此,有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超过正常上限2.5倍的患者禁用本类药物。值得注意的是,既往有小样本研究显示,服用吡格列酮1年以上会轻度增加膀胱癌的发生风险,因此建议膀胱癌患者慎用吡格列酮。但最新的长达10年随访的美国北加利福尼亚州凯萨医疗机构(KPNC)研究否定了以上结论。此外,研究显示,吡格列酮可能会增加骨折风险,故有骨折病史或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慎用吡格列酮。

由此可见,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就如糖尿病治疗的“双刃剑”,一方面对于改善胰岛素抵抗效果显著,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定的药物安全风险。因此,在药物选择时,一定要征求专业医生的意见,根据自身情况,权衡利弊用药。

猜你喜欢
双刃剑胰岛胰岛素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胰岛素种类那么多,别再傻傻分不清
胰岛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别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
直了集
知识是把双刃剑
ATP在大鼠胰岛分离中的保护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