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字漫谈

2018-01-24 00:05封国华
中国篆刻 2018年4期
关键词:剪彩荷包迎春花

文︱封国华

“剪”是一个形声字,“前”表音兼表义,刀表义。《说文解字》中没有收录“剪”字,不过《说文解字》中收录了“前”。《说文》:“前,齐断也。”前的本义就是剪断的意思。“前”现在作名词使用表示人面对的方向,也表示过去或未来,作动词表示朝面对的方向走。“前”甲骨文作或,用舟在水中前行来会意,金文作,省去了水,。许多书法爱好者在书法作品中把“前”写作“歬”是可以的。“歬”加了义符刀就变成“”,表示铰断。“”讹变成“前”,“”就是我们现在用的“剪”。由于“前”借作“歬”,表示剪断之义古人就借“翦”来使用,“翦”是一个形声字,前表音,羽表义,本来是指羽毛初生,像剪过的一样整齐。“翦”借作剪断之义来使用属音转通义。“剪”字可能出现在魏晋以后,最早见于《玉篇》,《玉篇》说剪是“翦”的俗字。现在我们把“剪”作为规范字,在规范字中我们表示剪断之义应该用“剪”。“翦”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也收录,但没有收录剪断之义,仅作姓。“翦”作为姓氏和人名用字时不可以用“剪”来替代,如:历史学家翦伯赞,战国时期秦国名将王翦。

“剪”作为“前”的加旁分化字和“翦”的异体字,有铰断、剪刀、交叉、除掉等义,这些意义都容易理解,但有些带“剪”的词汇,经过古代文人巧妙地运用,产生了特定的意义,有些由于不了解古代的一些习俗或典故,不容易明白古人用“剪”的意旨。在贺知章的《咏柳》诗中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个比喻当代人觉得不可想象,但是对于当时人来讲并不新奇。在古代,每当春天来临之时,人们有一系列的迎春活动。例如,立春日剪制迎春花树就是一种,人们用纸或彩绢剪成迎春花树,叫做彩花树或宜春花。贺知章就是用大家熟悉和常见的彩树来比作真的柳树,春风催开了柳叶,春风就像剪刀。那时除了剪制迎春花树,还有剪裁柳树的活动,唐代诗人韦庄在《立春》诗中说:“雪圃乍看红菜甲,彩幡新翦绿杨丝。”这里描写的就是彩绢剪制的工艺品,意思是说花园里下了雪,红菜刚刚绽开花蕾,花园旁边还有彩绢剪制的垂柳。古汉语中杨、柳混称,这里的杨丝就是柳丝。剪柳并不都指剪制柳树,也可以指窃取钱物。《渔樵记》第二摺:“[旦儿云]由你写,或是跳墙蓦圈,剪柳搠包儿,做上马强盗,白昼抢夺;或是认道士,认和尚,养汉子。你则管写不妨事。”这里的剪柳就是窃取钱物的意思。那么,剪柳为什么与窃取钱物扯上关系呢?笔者认为这与剪荷包有关,剪荷包不是裁制荷包,荷包是古人装钱的小包,一般随身携带,小偷用剪刀将荷包的带子剪断,从而窃得钱包。系物的带子也称绺,剪绺就是指窃取钱物。绺与柳同音,且柳成条状,于是将剪绺写作剪柳。剪柳还可以指射柳,清高士奇《天禄识余·剪柳》:“永乐时,禁中有剪柳之戏。剪柳,即射柳也。以鹁鸽贮葫芦中,悬之柳上,弯弓射之。矢中葫芦,鸽辄飞出,以飞之高下为胜负,往往会于清明、端午日,名为射柳。”

剪彩是指在开业、开幕、竣工等仪式上剪断彩带。今天的剪彩是古代以求吉辟邪为目的的剪彩习俗的延续和发展。在一些传统节日里,人们用彩绢或彩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悬挂或张贴在门窗上,或者佩戴在身上。人们认为这样可以求得吉祥,祛除妖邪。《燕京岁记》中就有记载端午节那天,用彩纸剪成各种各样的葫芦倒贴在们上,用来排除邪毒之气。剪烛西窗这个成语典出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剪烛是指剪掉烧焦的烛芯,使烛光明亮,这里比喻盼望夫妻团聚深夜秉烛长谈。剪烛西窗作成语我们现在不仅用于夫妻之间,也可以指思念亲友,也可以指亲友聚谈。

朋友之间感情友谊深厚,人们常用剪韭来形容。汉代的郭林宗为体验浇水施肥松土之乐趣,在自家后花园辟了块菜地。一日傍晚大雨磅礴,友人范逵突然来访,郭林宗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冒雨到园子里割韭菜,然后用韭菜做汤饼款待范逵,二人推杯换盏,谈笑甚欢。杜甫《赠卫八处士》:“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菜是冒着夜雨剪来的春韭,饭是新煮的掺有黄米的香喷喷的二米饭。这自然是随其所有而具办的家常饭菜,体现出老朋友间不拘形迹的淳朴友情。于是后人常用冒雨剪韭或夜雨剪韭来描述朋友之间美好的情谊。韭菜虽然是一款平常普通的蔬菜,但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它是一款味道最美的蔬菜。《南齐书.周颙传》记载了周颙的故事,周颙是一位高士,虽然经济条件不错,但他的生活非常简朴,平时就吃些蔬菜。有一次文惠太子问周颙:“菜食何味最胜?”颙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韭就是韭菜,菘就是白菜。剪韭待友不仅体现了朋友之间感情的真挚淳朴,同时也体现了主人的高情远致。

猜你喜欢
剪彩荷包迎春花
剪下个荷包样
镂金剪彩 百年传承
戴荷包
迎春花开( 连载一)
迎春花
迎春花
抵御诱惑
迎春花
崔永元的金钱观
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二十年回顾展在京开幕 陈至立、张榕明、孙家正出席并剪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