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子岭猪特色产业扶贫的主要做法与建议

2018-01-24 04:25吴买生
猪业科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保种特色产业沙子

吴买生

(湘潭市农业委员会,湖南 湘潭 411104)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的要求和省扶贫办“关于产业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各地采用的特色产业扶贫方式多种多样,发展特色生猪产业实施精准扶贫是其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湘潭市是沙子岭猪的原产地,农民历来就有养殖沙子岭猪的习惯,沙子岭猪适应当地环境,抗病力强,容易饲养,特别是猪肉质佳味道好,能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猪肉产品的需求,市场销路好。近年来,采用“政府+部门+企业+贫困户”的特色产业扶贫模式,在雨湖区、湘潭县试点开展沙子岭猪特色养殖,累计向134户贫困户发放沙子岭猪及杂交猪534头,其中114户已销售493头,实现产值102.1万元,纯收入41.1万元,户均增收3605.3元,取得了良好经济社会效益。现将沙子岭猪特色产业扶贫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沙子岭猪特色产业扶贫基本情况

1.1 雨湖区基本情况

2016年以来,雨湖区为抓好“精准扶贫”和“特色产业”发展,提出了“推广地方良种沙子岭猪,加快养殖业转型升级”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引导困难农户发展沙子岭猪特色养殖,成功走出一条特色精准扶贫的新路子。2016-2017年,采取政府适当补助的方式,每户发放仔猪2~6头及配套提供消毒防疫药品等,分3批从湘潭飞龙牧业有限公司原种场购进沙子岭猪及杂交猪450头,发放到姜畲镇、鹤岭镇的青亭村、联映村、西湖村等村的92户贫困户家。经调查统计,贫困户通过养殖沙子岭猪及杂交猪户平增加纯收入3840元。

1.2 湘潭县基本情况

2017年,按照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指示,湘潭飞龙牧业有限公司在市县扶贫办指导下,率先在湘潭县偏远山区的青山桥镇青山村开展沙子岭猪特色养殖扶贫试点,按照“政府组织、企业运作、分户养殖、保价回收”的原则和“统一品种、统一培训、统一防疫、统一收购”的四统一运作模式。2017年12月7日,在青山桥镇青山村启动沙子岭猪扶贫活动,当日向青山村22个贫困户免费发放湘沙仔猪(沙子岭二元杂交猪)44头,饲料880 kg,消毒药品100包,技术资料110份,即每个贫困户2头仔猪,1包饲料及部分消毒药品。2018年5月4日,该企业组织对首批湘沙育肥猪按保护价17元/kg进行回收,同时向第二批20个贫困户发放仔猪40头,饲料800 kg,消毒药20瓶,技术资料50份。

经调查分析,首批发放的44头仔猪育成43头,育成率97.73%,其中6头由农户自行销售或留用,共回收育肥猪37头,总重4074 kg,头均重110.12 kg,总价69266元,头均1872元。由于湘沙猪生长快、耐粗饲、容易喂养,每户投入的商品饲料等成本都在1000元以内,户均总收入超3700元,纯收入超过2700元(政府投入的猪苗、饲料、药品及农户家的青粗饲料、人工等费用未计入成本)。

在贫困户已脱贫或没有扶贫资金支持的情况下,贫困农户采用“公司+农户”的保护价收购方式养殖沙子岭杂交猪,按每头仔猪550元、饲料费750元、防疫药费40元,则不含人工费用的养殖总成本为1340元,每头肥猪出售收入仍为1872元,则每出栏1头育肥猪可盈利532元,若一年出栏100头,则纯收入可达53200元。

2 沙子岭猪特色养殖扶贫的主要做法

2.1 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产业扶贫

湘潭市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2015年全市有贫困村65个,贫困户4.6万户,贫困人口11.8万。为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尽快脱贫,湘潭市各相关部门和县市区结合各自实际情况,相继开展了养鸡、养羊等产业扶贫。雨湖区政府早在2016年初就启动了产业扶贫工作,经充分调研,选定湘潭地标产品沙子岭猪作为特色产业扶贫项目持续支持;湘潭县在已开展湘黄鸡产业扶贫的基础上,2017年试点开展沙子岭猪产业扶贫工作,要求县扶贫办和有关部门及乡镇积极支持湘潭飞龙牧业有限公司,制定青山桥镇青山村沙子岭猪特色产业扶贫方案,确保试点取得成功。

2.2 认真落实扶贫政策和扶贫资金

为支持地方品种沙子岭猪产业扶贫,带动贫困农民养殖增收致富。雨湖区财政局、畜牧兽医水产局、监察局联合出台文件,明确从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支持沙子岭猪特色产业扶贫。贫困农户每户可申请饲养1~10头沙子岭仔猪或湘沙配套系仔猪(沙子岭杂交猪),仔猪款由政府补贴80%,农户自筹20%,同时给每户免费发放消毒剂2瓶。湘潭县明确从财政扶贫经费中安排资金支持沙子岭猪产业扶贫工作,对愿意养殖沙子岭猪及杂交猪的贫困农户按政策给予产业扶持资金补助,补助经费由扶贫龙头企业以项目的形式申报,通过免费发放猪苗、饲料、防疫消毒药品、开展技术培训等方式返还给贫困户,扶贫资金专款专用并接受监督审计。

2.3 提供优质猪苗及全程养殖技术服务

贫困户经济困难,又没有养殖技术,外种瘦肉型猪是较难以养好的。沙子岭猪虽然是地方品种,但没有技术同样养不好。为确保贫困农户养殖成功,掌握一技之长,湘潭飞龙牧业有限公司精心选择健康、体重较大(15~25 kg)的优质仔猪给贫困养殖户,并第一时间安排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做好防疫消毒、饲料配制和日常饲养管理等关键技术工作,并委托当地乡镇动物防疫站配合做好突发猪病诊疗工作。此外,市县农业(畜牧)部门通过举办土猪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培训班、发放养殖技术资料、不定期到养殖户开展技术指导等方式,帮助养殖户提高养猪技术水平。按照目前农户的养殖水平和“公司+农户”的保护价回收,养殖户即使不享受国家扶贫政策,自购仔猪饲养也能获得稳定的可观利润(每头400~600元)。可以说,养殖沙子岭猪是今后贫困户依靠劳动增收、脱贫致富的一条好途径。

2.4 保护价收购确保贫困户养殖取得好效益

贫困农户最担心的是辛辛苦苦养出来的猪卖不出去、卖不了好价钱,又加深了贫困。作为政府部门和龙头企业就是要解决贫困户的后顾之忧,敢于担当,让他们养出来的猪卖个好价钱。为此,在行情好的时候或市场价格高于保护价时允许农户自己销售,如2016-2017年生猪市场行情好,价格高,雨湖区养殖的优质沙子岭猪及杂交猪基本都是农户自己出售的,获得了可观的收入。2018年上半年生猪价格急剧下跌,最低时不到10元/kg,农户担心养殖亏本,在这种情况下,龙头企业坚决兑现合同,践行承诺,按17元/kg的保护价回收,直接为贫困户化解了市场风险。

3 做好特色产业扶贫的几点建议

3年来,沙子岭猪特色产业扶贫取得初步成功,积累了好的经验,为今后更好地做好沙子岭猪产业扶贫打下了基础,也为其他特色养殖品种扶贫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式。目前,全市还有59个贫困村4.1万贫困户11.19万贫困人口没有完全脱贫,扶贫任务仍然很艰巨。要按照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进一步扩大沙子岭猪特色产业扶贫的范围、数量和效果,计划到2020年,在全市发展沙子岭猪产业扶贫户3000户,投放仔猪2万头,实现产值4000万元,户平增收7000元。结合前期产业扶贫体会,对下阶段沙子岭猪特色产业扶贫工作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3.1 产业扶贫与沙子岭猪品牌创建相结合

品牌就是效益,品牌促进扶贫。沙子岭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地标产品,也是“毛氏红烧肉”的正宗原料。目前,建设沙子岭猪全产业链,打造沙子岭猪区域公共品牌已成为共识。产业扶贫的实践也告诉我们,贫困户最担心的是自己生产的产品没有市场、卖不出、卖不了好价钱、怕担风险。沙子岭猪特色产业扶贫,就是要支持龙头企业加快做好沙子岭猪的产品深加工、品牌创建和产品营销等工作,在现有无公害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做好沙子岭猪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工作,提升沙子岭猪的附加值;把沙子岭猪的标准化生态养殖交给农民、交给贫困农户,通过企户合作实现双方共赢。建议政府对贫困农户继续在仔猪、饲料、防疫药品供应方面给予支持。同时,作为政府和沙子岭猪开发龙头企业,一定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沙子岭猪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沙子岭猪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溢价能力,在实现企业增收做大做强的情况下,提高贫困养殖户饲养沙子岭猪及杂交猪的收购价格,促进贫困农户饲养沙子岭品牌猪增产增收和脱贫致富。

3.2 产业扶贫与沙子岭猪资源保护相结合

产业扶贫特别是特色产业扶贫目的都是为了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尽快实现脱贫和持久脱贫,甚至过上小康富裕生活。在沙子岭猪特色产业扶贫中,完全可以将扶贫资金与保种资金结合起来,推进产业扶贫取得更好效果。目前,湘潭的贫困农户多数分布在边远山区,这些地方生态环境好,老百姓历来有养猪的习俗,非常适宜建设沙子岭猪遗传资源保护区。根据多点保种原则,为减少保种疫情风险,在做好国家保种场集中保种的同时,在边远贫困地方以村为单位建立多个沙子岭猪保种区是非常必要的。

3.3 产业扶贫与养猪技术推广普及相结合

技术对促进产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贫困户只有掌握技术才能实现增产增收。近年来,沙子岭猪特色产业扶贫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贫困养殖户家里的猪养得好、育成率高、售价高且有稳定的市场(保护价回收),但也得益于企业加强了对贫困户的技术培训指导。在今后的产业扶贫工作中,扶贫要与产学研结合工作、科技特派员工作、业务部门技术培训工作等紧密结合起来,不定期邀请科研院所的养猪专家教授到贫困村讲课指导,现场解决技术管理问题;科技部门和组织部门给贫困村派驻一名畜牧方面的科技特派员,负责日常性的技术指导和信息传导工作,特别是对需要扩大养殖规模的,指导做好栏舍选址、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各级农业(畜牧)部门特别是乡镇一级农业(畜牧)部门要加强对贫困村养殖户的防疫技术服务,确保养殖安全;保种单位(扶贫企业)要安排专人负责技术指导工作,加强饲养和饲料配制技术指导,充分利用农村农副产品和青饲料资源,降低养殖成本;对承担保种任务的贫困村,要科学制定保种区(村)配种选种留种计划,不断扩大保种范围、保种数量,不断提升保种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沙子岭猪特色产业开发提供优质种源,也为产业扶贫农民增收做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保种特色产业沙子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牛保种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一粒沙子的历史
沙子为什么会"唱歌"?
河北临城:发展特色产业拔“穷根”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浅谈晋南牛的保种与开发技术
夷陵黄牛的保种及杂交改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