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时代 深化国企改革

2018-01-24 15:57王英俊
中国盐业 2018年10期
关键词:供给国有企业特色

◎ 王英俊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APEC会议上强调: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2018年3月20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答记者问时指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只有全面深化国企改革,才能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势头,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坚定改革信念,树立“三个高度自信”

一是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习近平新时代新思想的核心要义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名义GDP翻了200多倍,许多产业从无到有,许多领域赶英超美。例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快速发展,1988年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建成通车,2013年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0万公里(超越美国)……2016年突破13万公里;2009年中国第一条高铁-京广高铁试运行,2016年高铁总里程突破2万公里。摩天大楼如雨后春笋般拔起,全球前十大高楼中国有六个,尤其是近十年摩天大楼数量暴增600%,200米以上摩天大楼847座。移动支付迅速兴起,5年前,中国还是一个几乎所有线下消费都用现金的国家,现在40%的消费者平时身上现金不超过100块钱。世界500强企业数量激增,1989年中国银行成为第一家登上世界500强榜单的中国大陆企业,2017年中国已上榜115家,其中80家是国企,58家是中央企业,国家电网排名世界第二。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伟大的成就,一个不可动摇的结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二是树立搞好国有企业的高度自信。国有企业是共和国经济的长子,是中国自信的底气,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支柱。目前中央企业80%以上资产集中在国防、能源、通信、冶金、机械等行业,承担着我国几乎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了所有的基础电信服务,发电量占全国的50%以上,生产了全国超过60%的高附加值钢材、70%的水电设备、75%的火电设备;90%以上的国企进行了股份制改革,中央企业60%以上的营业收入、80%以上的净利润集中在上市公司。实践证明,国有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占据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国有企业是可以搞好的。在未来改革的道路上,我们必须高度自信搞好国有企业,让国有企业为国家发展发挥更大的力量。

三是树立履行新使命的高度自信。国有企业是特殊时期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重要依托,多年来保供电、保供气、保供油、保民生、保就业,体现了关键时期的社会担当。2003年非典、2011年日本核泄露等引发的多次食盐抢购风波,全国盐业企业不计得失的责任担当至今仍让社会各界所称道。习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国企党建工作会议上也强调,要使国有企业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的重要力量,成为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成为我们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重要力量。新的时代赋予了国有企业新的使命,在深化国企改革的进程中,必须勇敢肩负起“六个力量”的新使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国企力量。

二、把握改革方向,做到“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新时代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应坚持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有机统一,尤其要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当中,这既侧重在治理层面贯彻了党领导国有企业发展的意图,又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营留有足够的空间,更注重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此发挥国有企业制度的“特殊优势”,将政治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二是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了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既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策略,也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必然选择。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第48届世界经济论坛上强调,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在于供给体系难以适应需求体系的变化,供求之间存在结构性偏差,需要及时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应充分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应牢牢把握主攻方向,通过去产能优化供给结构、去库存清除供给冗余、去杠杆确保供给安全、降成本提升供给能力、补短板扩大有效供给,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升级。

三是坚持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当前,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本政策已经明确,相关细则正不断完善。深化国企改革,应按照中央要求,积极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有效形式,建立股权多元化的治理结构和更加市场化的经营机制,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不断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盘活国有资产存量、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三、落实改革举措,打好“三张牌”

一是打好市场牌,激发国企活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在深化国企改革中打好市场牌就是要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相符合,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相结合,与市场发展趋势相适合,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主体。同时,遵循价值规律、供求关系、公平竞争等市场经济法则,提高研判、应对和驾驭国内外市场形势的能力,以此激发国有企业的潜力和活力。

二是打好创新牌,驱动国企发展。经济发展新常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最鲜明的特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国有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应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大创新投入,培育创新型人才队伍,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四个创新”。重点要依托“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提高主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使创新成为国有企业保持领先、创建一流的重要驱动力。

三是打好人才牌,促进国企繁荣。党的十九大为全面深化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按照这一方向,应重视建立更加市场化的用人机制,把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三能”改革作为主要目标。“三能”改革,难点是解决干部“能下”问题,关键在于建立市场化的用人和考核机制,用好“能上能下”的指挥棒。同时,应着力培养企业家精神,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着力打造一批企业家型领导,为国企改革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当今社会,企业间的竞争已转化成人才的竞争,盘活现有人才,实施人才经营战略,减少人才管理风险,打好人才牌,会促进国企繁荣。

猜你喜欢
供给国有企业特色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特色种植促增收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