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可·波罗眼中的元代书法艺术—以赵孟頫为例

2018-01-24 16:18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艺术家 2018年2期
关键词:波罗马可赵孟頫

□王 鑫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自古至今,东方西方出现了丝绸之路、瓷器之路等。13世纪末马可·波罗口述,鲁思梯谦笔录,完成了《马可·波罗行纪》,记述了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是西方了解东方、认识元代文化的重要史料。

一、中意文化交流

(一)马可·波罗与《马可·波罗行纪》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元时两国文化交流达到新高峰。马可·波罗走过的路程,在《行纪》中是这样描述的:“越过一片片……沙漠,……,他们始终……前进,……。”公元1275年,马可·波罗等三人到达上都。十七年间,马可·波罗的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1]。1294年回到意大利,1296年参加战斗被捕入狱,在狱中由作家鲁思梯谦把他叙述的东方见闻记录成书。

《行纪》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去中国的沿途见闻,第二部分是在中国的所见所闻,第三部分是中国与邻国的交流,第四部分是蒙古以及北方国家的发展。

(二)元代社会文化发展变化

《行纪》描绘的都城景象是“城中宫殿,复有官邸”,“……如棋盘,美善之极,……“世界诸城,无能与比”。元代为促进社会发展,推行屯田措施,恢复了农业发展,统一货币,开凿大运河,发展陆路交通,加快了各地区贸易与运输[2]。

元代在教育方面呈现多元文化发展的景象。学校和私人教学提高了文化水平,促进了学术发展。现实主义元曲,复古书风和文人山水,都在这个时期诞生。

二、元代书法艺术的发展

(一)以赵孟頫为代表的元代书法发展

元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效果并不显著,南宋被蒙古的铁蹄征灭,而蒙古却被汉文化征服。赵孟頫潜心艺术创作,初学赵构、智永,后学二王,晚年学李北海,从古人中汲取营养。其书法秀媚圆润,加之帝王推崇,影响广泛。

元初书法未把握“尚意”的精髓。赵孟頫对于意的理解是指潜在于古法继承中的有意之意,而“尚意”只求无意,失去传统则会影响艺术自身的发展。他使元代书法出入晋唐,根柢钟王,呈现典雅纯正的复古之风。

《文心雕龙·通变》中说:“斟酌乎…雅俗之际,可与言通变矣。”“通”的前提是掌握艺术原理及风格,在传统基础上总结规律,激发自己创作有意义的作品。赵孟頫反复临摹《兰亭序》,不仅在用笔、结字等方面得到启发,而且在临摹中随时领会其思想,融入自己的创作中,同时学习其他书家,自创“赵体”。

赵孟頫对邓文原、鲜于枢影响颇深。鲜于枢气势豪迈,以骨力取胜。邓文原以古为新,运笔自如。康里子山曾向子昂学书,有“北巙南赵”之称[3]。

(二)元代书法理论思想

元代书法虽复兴魏晋风格,但又不同,其背后的思想具有重要作用。

王羲之书法尽善尽美的原因不仅与书法的力度、笔法等相关,而且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而赵孟頫书为心画的观点也是如此。赵孟頫在《论书》中写道:“书法不传今已久,楮君毛颖向谁陈!”他提出用笔千古不易,书法是以线造型的艺术,基本的用笔法则如中、藏、侧、露、方、圆等,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只取其形,还要取法碑帖中体现的用笔之意,书法的最高境界即是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

(三)元代书法艺术的影响

元代在赵孟頫的影响下,邓文原、鲜于枢等追求魏晋古法蔚然成风。明初尊崇魏晋,再次肯定赵孟頫的复古思想。清代赵孟頫被奉为帖学圭臬,其碑学也重新建构[4]。

元代书画结合普遍,作品有了形式感和趣味感。以书入画丰富了文人画的内容,加强了文人画与书法的融合,促进了后世书画发展。

赵孟頫在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元世祖意识到儒家思想的重要性,鼓励文学艺术创造,促进汉文化的传承发展。马可·波罗的东方之行谱写了东西文化新篇章,为东西方文化合作交流提供了可能性。他们既是文化传播交流的实践者,也是文化发展创新的创造者。

[1] Jean-Pierre Driege,吴岳添译.丝绸之路——东方和西方的交流传奇[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

[2] 李伟智.正说中国 铁蹄踏出的强大帝国·元[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3] 解小青.从临摹到创作·赵孟頫[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4] 尹旭.中国书法美学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波罗马可赵孟頫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上篇 笔走龙蛇 冠绝古今
讨源皇象 规模右军 试论赵孟頫对章草的复兴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马可·波罗的启程——泉州小记
麦恩是条多情的狗
最好的选择
马可的音乐遗产
小熊波罗不想睡觉(二)
小熊波罗不想睡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