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螺旋”理论下学科竞赛机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激励作用*

2018-01-24 19:08李秀芳吴志铭黄明强连宇新
山西青年 2018年18期
关键词:竞赛学科能力

李秀芳吴志铭 黄明强 连宇新

(厦门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学科竞赛是面向大学生开设的,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又高于课堂教学水平的一种特殊的考试,学科竞赛可以检验学生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1-2]。“三螺旋”理论下政府、企业和高校三方主体相互配合,共同承担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把学科竞赛纳入“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建设内容中。

各大高校对学科竞赛的各种激励机制做了大量的研究[3-5],有自上而下的激励:学校对二级学院的激励,学校和二级学院对指导老师和学生的激励;有物质的激励形式也有非物质的激励形式。学校、二级学院和教师分别从角度不同级别构建和保障学科竞赛的激励机制,反过来,学科竞赛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有着良好的激励作用。“三螺旋”理论下政府、企业和高校三方主体相互配合,共同承担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探究怎样为受教育的群体架构、组织并实现应用什么样的关键要素。在这个理论下的学生竞赛活动激励的对象就是高校、学生和教师。

一、对高校的推进

(一)促进培养方案的优化

科技是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而日新月异,所以知识结构也是动态的。学科竞赛关注的是较为前沿的阵营。学习的主体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进行自我调节的动态结构,对知识结构应经常进行更新、调整、充实,甚至在动态的自我调整中找到新的方向或领域进行创新、创造。故而,培养方案也应该具备“动态性”,留有接口以便根据业界的最近动态,在保证学生高水平的应用动手能力的同时,通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理论研究等手段,树立应用技术创新型人才成长培养理念,注重人才培养过程中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促进实践平台的搭建

在国家的导向下参与学科竞赛,高校就需要为竞赛训练和选拔准备好科技创新培训平台,这个平台直接支撑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优选。这个平台在平时可以作为常规教学使用,使普通学生也可以得到学科竞赛类的培训,体验创新实践活动的乐趣,同时也为就业和专业的交流搭建了一个大平台。

(三)促进竞赛体制的完善

把竞赛的培训融入到人才培养体制中,形成日常教学到选手选拔,继而到集训,最后到比赛的层层递进的关系。以竞赛为载体,有效地整合高校内的教资和平台资源,通过培训逐层选拔出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最佳的学生,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形成同向的合力,为学科竞赛的提供最好的保障。

二、助学生的飞跃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社会和学校对学科竞赛赛事的宣传引导、各级的奖励机制成果引起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关注,并激发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是来自业界的对学科竞赛获奖选手的态度倾向,更是直接体现了就业导向的力量。

(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的实践能力即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套用已有的方法和思路,并展示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由此迁移到具体工程案例中紧急问题妥善处理的能力。学科竞赛注重强化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运用,源于赛事的需求,各大高校纷纷设立专业的系列实践活动、增加实践类课程或是修改实践类课程的实施方式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由于赛事的激励作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学科竞赛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竞赛前的实践类教学中,这一阶段的受众面较广,由于宣传导向的作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较高,在实践中积累了知识,锻炼了实践能力;第二阶段是竞赛的实行过程中,经过层层淘汰胜出的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三)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创造能力是在吸收知识之后利用所学的知识在实际项目中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现知识的可迁移性或是前人悬而未决的实际议题。

学科竞赛设置的目标是通过应用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进而孵化出创业的项目、培养出创新创业的人才。学科竞赛命题的解决需要利用所学专业知识,通过查阅资料、知识拓展、观察、讨论、模仿等方式,通过选题构思、方案设计、制作调试、修改调试等环节的重复,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过程就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实践的环节,强化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沟通、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后续的创业项目做好基础准备。

从实践能力训练到竞赛训练、项目培育和创业实现金字塔式的逐层递进缩减模式。

三、对教师的提升

指导教师是学科竞赛的引领者,在指导学生的同时,指导教师自身的能力也得到了迅速提升。

(一)提升了授课的能力

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都有了较大转变。为了指导学生参赛,教师需要整合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科竞赛的考核重点,形成课内外知识的紧密结合。相对于传统的授课,学科竞赛模式下的授课难度更大一些,需要指导教师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翻转教学的课堂,既需要对课程体系的精准把控,又需要对教学手段的提升。同时,在赛事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常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调整方案、进行教学改革。

(二)强化了项目实践能力

学科竞赛的题目一般来源科研前沿或是生产生活一线,教师必须在自己已经对项目经过深刻思考或是操作的基础上,还要结合学生的分工、个体特点等引领学生对运用课堂所授知识和培训中的提点,项目进行层层抽丝剥茧,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其难度更是强化了教师本身的项目实践能力。

(三)培育科研创新能力能力

学科竞赛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教师只有首先具备了这两个方面的能力,才能对学科竞赛进行有效的指导。同时,大型学科竞赛也是一场大型的专业学术交流,高校间的教师和专家因为赛事而聚在一起,讨论并见证本学科的发展趋势,信息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为教师未来的研究方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四、结语

学科竞赛,作为通往高校师生通往应用性创新性人才培养路上的一座桥梁,是双向行车道,在培养输送合格的一线人才的同时,也反馈给高校的师生以厚实的收获。

猜你喜欢
竞赛学科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物理潜能知识竞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创新思维竞赛(3)
“超学科”来啦
创新思维竞赛(6)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