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互联网+”研究*
——以赣南医学院为例

2018-01-24 19:08吕九红
山西青年 2018年18期
关键词:案件互联网+校园

吕九红

(赣南医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一、高校安全形势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大学校园社会化程度的加深,大学校园越来越开放,校园与社会的关联越来越密切。当前社会矛盾凸显、刑事犯罪多发,各类安全问题也不断凸现出来,校园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境内外敌对势力不断向校园渗透、邪教组织在校园非法传教、学校发展与师生切身利益引发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学生被盗被骗案件层出不穷、校园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学生因心理问题引发的非正常死亡案件层见叠出。近年来发生的典型案例有:2010年药家鑫故意杀人案、2013年复旦研究生投毒案、2016年“校园贷”引发学生跳楼自杀……大学生安全事件频发,校园安全形势面临严峻的考验,大学校园不再是理想中的乌托邦,大学生安全意识亟待加强。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2014年学校接警的各类安全案件30起,2015年接警51件。其中仅2015年学生被骗、被盗类案件财物损失近6万元。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校园贷蔓延,电信诈骗、网络消费者诈骗类案件还在递增、涉及金额也在不断攀升,给学生带来经济压力的同时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影响学生的学业,甚至危及学生的生命。

二、传统安全教育模式及存在的不足

一是召开会议,包括学校、各院系、各班级等层层召开禁毒、防溺水、防范网路诈骗等各类专题会议学习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也包括学校邀请公安、消防等有关方面的专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来校做的各类安全讲座、报告会等。这些方式可以将师生集中起来进行专题教育,但同时也会大量占用师生学习工作时间,由于时间和场地的限制,有时难以集中全部人员。而且这种自上而下的宣教式知识灌输方式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校园宣传,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校报等传统宣传媒介播报安全知识、张贴安全海报、横幅,在楼梯上下处、交叉路口等存在安全隐患之处张贴安全提示等方式在校园环境中宣传校园生活息息相关的安全知识,形成校园安全文化氛围,这种属于嵌入式教育方式,能够在无形中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但这种作用也是临时的、短暂的、表面,无法全面覆盖各类安全知识。

三是网络教育,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学生交流工具的更新,各高校均已开始采用QQ群、微信群、校园网等形式开展安全教育,70多所高校开通微信公众号“平安**”,而几乎所有高校都设有保卫处网站,用于发布安全常识、校园警情等,呈现出安全教育“+互联网”状态,但内容枯燥单一、更新不及时、缺乏系统性,教育效果不佳,仅实现了形式上的互联网化,未在内容上将大学生安全教育与“互联网+”的真正结合。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互联网+”构建

笔者所在学校近年来注重创新安全教育模式,将大学生安全教育传统模式与“互联网+”相结合,在原有会议教育、校园宣传、网络教育等形式的基础之上融入“互联网+”理念,利用当代大学生手机不离身、偏好新形势、个性化强的特点,提出以手机为依托、将安全知识嵌入到微信、微博、APP等平台中,设置微课程,在学习方法、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具体设计,形成网上与网下学习安全知识相结合的宣传教育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安全素质和防范意识。

一是微信公众号,每一届新生入学时就关注“平安**”微信公众号,通过手机移动互联网适时推送入学安全须知、军训安全知识、节假日出行安全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文章,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同时在公众号中设置“失物招领”、“案件通报”等模块与学生互动,吸引学生关注。

二是开设微课。利用微信公众号开设安全微课,通过案例警示、卡通图画、动漫视频等多媒体与交互式课程设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让学生通过手机可以学习到生动、形象、喜闻乐见的生活与安全方面微课,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帮助学生将安全知识更有针对性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同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增加了学习的自由度,让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进行学习,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

三是即时通讯工具。通过QQ、微信、微博的即时通讯技术实现在线聊天、交流、群聊,比网站留言、电子邮件、电话更方便,可灵活使用QQ群、微信群、QQ空间、朋友圈等分享安全类的文章、视频,滴入安全知识,增加学生参与感、提升主动性,是实现“互联网+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猜你喜欢
案件互联网+校园
一起放火案件的调查:火灾案件中的“神秘来电”
“左脚丢鞋”案件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3起案件 引发罪与非罪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