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艺术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姚剧为例

2018-01-24 16:12
关键词:编研戏曲数字化

吴 斌

余姚市姚剧保护传承中心

文以化人,戏曲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折射的是历史人文社会风貌,体现了艺术性与文学性。戏曲艺术档案具有极高的艺术文化价值,保护和利用戏曲艺术档案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姚剧,作为一种地方戏曲,是杭嘉湖平原地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产品,属吴语系滩簧类地方剧种,产生并始行于浙东余姚,脱胎于民间歌舞和说唱艺术,形成于17世纪中叶,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1 存在的问题

艺术档案是反映各类艺术单位和艺术工作者的艺术实践活动和艺术成就的历史记录,具有形象性、成套性和多样性的特征。虽我国通过各种方式加大了对地方剧种的保护,但戏曲艺术档案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1 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上级主管部门对戏曲艺术档案的多样性、特殊性不甚了解,致使在档案工作上无法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管理制度方面的指导。其次,单位领导一般对艺术档案工作不够重视,这直接导致了在戏曲单位里艺术档案人员的配备、设备设施都无法很好地满足档案工作的要求。

其次,戏曲艺术单位的艺术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结合戏曲艺术档案自身的特点和戏曲单位的生产规律而形成一套高效、合理的戏曲艺术档案管理制度。

再次,戏曲艺术档案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往往是兼职或从艺术岗位上退下来的人员,缺乏对戏曲艺术档案工作的热情和戏曲文献保护知识。戏曲艺术档案工作者中专职并不多,大部分都是兼职档案人员,一部分则是年龄偏大甚至即将退休的戏曲演职人员。戏曲艺术档案工作依然还是以纸质存储、传统管理方式为主。

1.2 归档不够完整

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它包含了文学、音乐、表演、舞蹈、舞台美术等。因此,戏曲艺术档案形式多样,有图文类,如:剧本、曲谱、舞美设计图、灯光设计图、服装效果图、宣传海报节目单、戏曲史、戏曲志;也有声像类,如:全剧视频、音频,剧中效果音频、照片、宣传短视频;还有实物类,如:服装、行头、道具、布景。显然,这些戏曲艺术档案相互关联、不可分割,戏曲艺术档案这些鲜明的个性,使得艺术档案归档过程中难度的增加,往往有归档不完整的情况存在。

大部分纸质、实物艺术档案,通过戏曲艺术档案工作者的催交,可以及时完成归档工作。但一些摄影摄像和录音档案,由于很多都是外包给专业公司制作生成,这些艺术档案的及时归档变成了难题。此外,在归档过程中,大部分戏曲创作、演职人员对在戏曲生产工作中产生的戏曲艺术档案不主动且不愿移交给档案部门,理所应当地认为这些戏曲艺术档案应归自己所有,致使戏曲档案收集、整理环节困难重重。同时戏曲艺术档案的收集、整理等也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戏曲艺术档案的归档工作。

1.3 信息化程度低

戏曲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戏曲艺术档案的收集以及载体也是综合性的。但是戏曲艺术档案的数字信息化程度较低。

首先,传统的纸质档案主要是手写的剧本和曲谱,因为需要多次修改,往往是在打印稿上直接修改,使得产生的档案数量巨大,无法及时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除了传统的纸质、实物档案外,更多的是还要通过摄影摄像、录音等手段去收集的材料。那些通过摄影摄像公司制作生成的大部分文件已经是数字化文件,可以直接归档。但各家公司的格式标准不统一,使戏曲艺术档案工作者在归档时需要认真辨别是否有需要转换格式的,这也加重了戏曲艺术档案数字化工作。

其次,戏曲艺术是一种文学和舞台艺术的结合,它是经过多次编排,最后以舞台表现的展现方式来呈现的。这一属性使得戏曲艺术档案的产生和生成是个缓慢的过程,姚剧一个剧目的周期大概是3—5年,时间跨度很大,有些剧目在二三十年后都因为复排而产生相关的档案。这么长的时间跨度,和相关档案产生的不连续性,使得戏曲艺术档案数字化工作异常艰难。

1.4 利用效率低

首先,由于戏曲艺术档案数字信息化程度低,致使在艺术生产中利用档案进行再创作的频率变低。同时因为没有专门的信息查询平台,无法进行快捷方便的查询,使得档案室内的戏曲艺术档案无人查阅利用。

其次,缺少戏曲艺术档案编研,戏曲院团单位没有专门配备档案编研人员,少有的编研工作也是配合上级单位的编研任务。基本没有形成对单位和社会有深远意义的编研成果。

艺术档案蕴含着大量符合民族审美情趣的艺术内涵,应发掘其中具有的审美意蕴,以此为素材、原型、背景、线索,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产品,以美促智、以美怡情、以美育德。

2 对策措施

2.1 加强组织领导

首先,通过学习提高戏曲业务单位领导对本单位戏曲艺术档案的重视程度,为促进单位戏曲艺术档案管理积极地提供人财物。

其次,不断完善内部戏曲艺术档案管理制度。通过应对实际情况进行不断完善,进而形成适合本单位科学合理的戏曲艺术档案管理制度,这样就能更好地保证戏曲艺术档案管理工作。根据各戏曲院团自身的戏曲艺术档案管理特点,提出相关的管理制度并发送到各个部门,再加上定时学习,戏曲艺术档案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严格执行。

再次,提升艺术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完善队伍组成结构。戏曲艺术档案数字化成果中蕴藏的潜在价值需要创新的思维、先进的技术去深入挖掘。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替,需要戏曲艺术档案工作人员通过各类档案培训学习、业务交流等途径来拓宽思路,此外还要通过自学一些新知识和技术,以适应现实档案工作的需要。和姚剧一样部分戏曲艺术档案工作人员是科班出身,对戏曲剧本、曲谱的归置与保存工作可谓手到擒来,但分类整理等归档工作却无法熟练操作。所以应当做好档案工作队伍的组成配比,让那些科班出身有丰富戏曲工作经验的老同志与工作能力强、档案知识扎实且艺术热情高的青年同志组成艺术档案数字工作队伍。这样的档案队伍才能取长补短,通力合作,对一些宝贵的、特殊的和易忽视的戏曲艺术档案集中进行数字化处理。

2.2 强化归档收集

戏曲艺术档案多种多样,且档案之间的关联性强,为归档完整,科学合理的艺术档案归档制度必不可少。应明确档案的生成人员的职责和义务。使每个有可能产生或经手戏曲艺术档案的人员提高档案意识,消除不重视档案、不愿意移交、占为己有的这些不利于戏曲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情况。明确戏曲艺术档案产生过程中和产生以后的保存、归属和移交工作的清晰流程。落实移交负责人,如曲谱由乐队队长整理后移交档案室、舞美设计图由舞美组队长负责整理并移交档案室。这样极大地分解了戏曲艺术档案多样复杂的情况,使特定的档案由擅长这一专业的人员整理移交,这样能大大提高戏曲艺术档案归档的完整性。

2.3 提升信息化水平

档案数字化是档案管理中非常特别的方面,特指把纸质档案、纸质照片档案、传统介质中的音视频档案等非数字化的档案通过数字化将其内容存入计算机。由于戏曲艺术档案的特殊性,纸质型档案的数字化相对容易实现,各种音像、图片、多媒体等媒介型的资料数字化归档难度较大。戏曲艺术档案的主管部门要加大对戏曲艺术档案工作的投入和扶持,配备熟悉戏曲生产业务的专职档案工作人员,为戏曲艺术档案数字化后提供保管和利用的场所,购置戏曲艺术档案数字化保管、利用的重要硬件设备。就目前姚剧戏曲艺术档案来看,一些创作时使用的专用软件也要一并购买,不常用的至少需记录保存这些软件版本信息。不断加强戏曲艺术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设施建设,对当前实现全面戏曲艺术档案数字信息化进程而言必要且紧迫。

对于周期较长的戏曲艺术档案,除了严格按照归档制度及时归档的同时,还应在数字化处理过程中注意各个档案间的联系。可以成立专门的戏曲艺术档案小组,合力完成周期长、数量多的戏曲艺术档案的数字信息化工作。

2.4 积极开发利用

首先,完善戏曲艺术档案利用平台,使得主创人员能便捷、高效、准确地查询,充分利用现有的艺术档案进行再生产。

其次,成立编研小组,利用戏曲艺术档案积极开展编研工作。努力形成一些有价值、有影响力的编研成果。

再次,利用戏曲艺术档案积极开展进校园、进企业展览活动,通过宣传的形式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姚剧推广开来。

猜你喜欢
编研戏曲数字化
戏曲从哪里来
档案资源编研开发的途径探究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谈谈房地产档案的编研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科研档案编研工作的新认识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信息时代档案编研工作开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