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袋的大忧患

2018-01-24 19:23云无心
瞭望东方周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省钱保温生鲜

云无心

生鲜保温袋回收,不能从“企业成本”角度去考虑

网上订购的生鲜产品,不仅有完好的内包装,还有闪亮的保温袋。对一些消费者来说,节省了去购物的时间,贵一点也值得。

但把食物放进冰箱后,对着崭新的保温袋就有点犯难——留着没什么用,扔了又很可惜。有不少人认为,“回收成本高,不如用新的省钱”。对于快递公司来说,回收再利用所需要的成本,可能比直接购买新的要高。

这种说法看起来很有道理,却有些“短视”。

以生鲜保温袋为例,它是塑料保温层外面涂了一层金属,用来防止辐射传热从而保持袋内的低温。塑料来自石油加工,金属来自采矿冶金,源头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它们价格低,只是因为石油和矿石源于自然界,不需要人类付出劳动去创造。而科技的发展,使得它们的获取和加工效率更高,所以“生产成本”变低了。但是它们所消耗的资源——石油、矿石,以及加工中所需要的能源,都是越用越少。

换句话说,它们的“廉价”,是人类在“坐吃山空”。等到这些资源越来越稀缺,我们的子孙后代也就可能“有钱也没处可买了”。当然,目前的地球还能支撑很长的时间,至少我们这一两代人可能不会面对那种局面。

资源和能源的危机引起了全球关注,“可持续发展”成了全世界共同的追求。从这个层面而言,废品回收”“废物利用”就远远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

就快递保温袋来说,现在的做法下,电商公司统一使用新的包装袋,管理和运作都很方便,顾客也不会因为“保温袋旧了”而抱怨和投诉,快递小哥送到即走,不用等顾客清空保温袋再取走。新的保温袋需要花钱,而管理、使用还有快递员的时间,也都需要花钱。在现行的市场价格中,后者的价格可能超过了前者,所以电商公司选择不回收。

没有计算进去的社会代价是:每一次的快递,都需要消耗地球上的资源和能源来生产一个袋子;一个袋子进入垃圾填埋场,需要很多年才能降解,降解的产物比如微塑料颗粒、金属微粒,也是影响自然生态的污染物。而这两部分的“成本”,是由全社会甚至子孙后代来承担的。

那么换一种做法呢?比如快递送到之后,如果有顾客签收,那就等待几分钟,让顾客把食物放进冰箱,再把袋子拿走;如果顾客无法及时处理,就等下一次送货时再取走。像保温袋这样的东西,本身不与食物直接接触,并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这样的处理,只是在每一单的快递中多花快递员几分钟的时间,以及带回的保温袋需要进行整理而已。再考虑到节省了一个新的保温袋,付出的“价格成本”也不会高。这样,生产一个袋子所需要的资源、能源,以及这个袋子成为垃圾之后产生的生态污染,都得以避免。

发达国家已经历过了对资源和能源需求的爆發。他们的幸运在于,爆发的时候还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很穷,愿意承受其能源和资源负担。而在他们国内,对于废物的处理早已不是“省钱”的事情,而是生产流程中的一大开销。

对于一个企业或者一个行业,只需要追求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但对于一个社会和一个国家,就不能不考虑整体的利益——尽可能节省资源和能源、尽量减少垃圾产生,应该成为社会的“核心价值”。为了这个核心价值,适当增加人力和管理成本,不应该成为障碍。

对于减少资源浪费,国外提出了“3R原则”,即减少(Reduce)、重复使用(Reuse)和回收(Recycle)。超市不提供免费塑料袋,是“减少”原则的典型例子,在中国的许多超市已经执行得很好,但在很多商品上还流行着“豪华”“大气”的过度包装。

“回收”原则在中国做得比发达国家要好,因为大量废品回收作坊的存在,“拾荒”群体对垃圾进行了充分的分类回收。但是,“回收”依然需要投入能源进行再次生产加工。“减少”原则是最直接、最清洁的减少资源浪费的途径。而“重复使用”做得最差,或许这跟大家心理上抵触“别人用过的东西”有关。endprint

猜你喜欢
省钱保温生鲜
吃土少女省钱实录
生鲜灯的奥秘
保温
中国生鲜消费趋势
一种充电保温鞋
超市集体推进生鲜合伙人制度
为什么热水瓶可以保温?
省钱
省钱的后果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