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2018-01-25 05:18王浩宁
山西青年 2018年2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供给改革

王浩宁 白 洁 武 玉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传统产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摒弃以往高消耗、低质量的产品供应,提供从而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我国的朝阳产业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有着不同于其他传统产业的优势,例如相比传统能源行业、传统制造业等具有环保、低能耗、经济效益好、受益时间长等优势,尤其是在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等方面有积极意义,基于以上优势,文化产业成为突破经济发展瓶颈先头部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符合时代发展规律和目前经济发展的国情,采用改革的办法推进文化产业供给端与需求端的结构调整,合理协调要素配置,规避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文化产业具有易与各个产业交融发展的特性,也有形成庞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这个优势,所以文化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具有联动效应,可以达到共同发展。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在我国“文化产业”这一概念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提出是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是针对文化产业进行文化体制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改革文化产业的内涵比较丰富,本文的理解是文化向经济的一种转化,是文化与经济的一种融合,文化产业包括文化产品和服务等;具体表现形式有很多,比如影视作品、教育培训、旅游观光、出版和报刊等众多形式,文化产业一般侧重于人民大众的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同时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过程中创造出了众多的就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也为无业与失业人群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正式提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1]的战略判断。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迅速,甚至高于GDP的增长速度,特别是从金融危机以来,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显著。我国各地区、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根据当地特色开辟出众多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充分展现了我国的优秀文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比如西柏坡的红色旅游、湖北的三峡旅游产业和云南旅游等众多特色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体现了文化产业的强劲潜力。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内容

目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新时期,有效供给不足、供需错配的问题越来越明显。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在快速发展中也暴露了一系列问题,比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产品的附加值比较低、产能过剩等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下降,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一些社会问题也暴露出来,例如就业形势严峻、教育不平衡、医疗保障的不完善等情况一定程度上激化社会矛盾,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这些问题的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优质的供给是基础和前提,只有有效的供给才能带动消费需求的升级。此前,我国经济增长强调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但是真正制约经济发展的是有效供给不足。所以要从生产供给领域进行改革,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重视人才、技术和创新等因素。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首先要发挥劳动者的才能,其次重视结构的调整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与全面深化改革相适应,关键还要注重创新。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最终使产品和服务更能符合人民的要求,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三、我国文化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供需错配矛盾突出

文化产业作为我国的国民经济支柱行业,文化产品结构不合理表现明显。从宏观上,文化产业新兴力量较小,传统产业还是具有一定的比重;而微观上,文化产业内部分配不合理,发展失衡。不难看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进行调整和拓展,尤其是在内容上还需要完善。同时,不单单是文化产业内容,在文化产业结构上仍需要做一系列的规整。这些问题的存在是有一定原因的,从根本上分析,我国文化产业的问题与我国对文化产业的供求关系有很大的关联。我国经济现状处于“过剩型”经济,而当前的文化产品供给并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根据“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文化产业比重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不足4%[2]。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是有不小的变化。2015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7000亿元,占GDP比重为3.97%;[3]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0254亿元,占GDP比重为4.07%;[4]201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预计为9—10万亿元,占GDP比重预计7.5%-11.7%,[5]可以看出,我国文化产业比重持续在上升,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发展前景良好。

(二)集聚和集约化水平低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注重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尤其注重重工业的发展,对第三产业的发展重视力度不够,文化产业的发展缓慢。我国文化产业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我国文化产业的区域分布不协调、文化产业发展失衡,主要在发达城市、经济效益良好的企业有规模性的发展,在小型、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发展缓慢甚至停滞。这也造成一些基础性强的文化产业缺少相应的市场。文化产业的市场不具备优势,这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政企职能分工不合理、缺位,甚至出现行业垄断现象,严重影响文化产业的集约化水平。

(三)文化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众所周知,美国有好莱坞文化产业链、日本有深厚的动漫文化底蕴、韩国有风靡世界的韩剧、综艺等都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良好的文化产业。相比来说,中国拥有历史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但是没有恰当的融入文化产品中,使得中国的文化产品缺乏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在文化产业中,传统内容色彩不丰富,相反一些西方文化色彩或多或少地明显,没有能够体现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我国的文化产业内容缺少层次和美感[6]。在文化内容中,中国传统思想表达地不太明确,优良的传统文化也未深入精髓,比如孔孟的“仁、义”思想,老子的“道”、阴阳五行思想、中庸思想等都只是简单地框架式总结,进行语言上的罗列,缺少内容的升华和精华,这些传统思想最能体现我国文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更好地将传统思想、传统文化内容融入进去,同时,在文化形式上缺少一定的色彩,有些单调化、机械化,过于单一化,并没有打造出中国文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我国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现路径

(一)全面提高文化产业创新能力

文化产业的核心是文化创意[7],其也是生成文化产品的源头。我国内在的文化消费潜力难以得到激发和文化产品的无效供给难题的根源在于文化创意不足,创造不够,没有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因此,要通过改革构建有利于激发相关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从业者创造活力的体制机制,形成积极鼓励创新创造、宽容对待创新失败的社会氛围。文化产业从业者要进一步提高文化产品内涵,赋予其有内容、有底蕴的文化内涵,推生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化精品。各级政府与相关企业形成合力抵制文化低俗,习近平说过:“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8],不断净化文化市场的同时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使得创新者利益不受损失。

(二)加强政策制订与政策落实监管

文化产业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合力推动发展的社会运动现象,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在新旧动能交替转变的背景下,政府相关长久稳定的政策是文化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功的必要保证。制定政策要在思想上形成由以往只注重短期效益到长期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的转变;相关部门做到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弥补市场失灵,给予符合市场规律的良好氛围;针对目前存在的“供需错配”问题合理调整文化资源分配;从政策出台到实际执行要形成问责机制,逐步消除在改革路上出现懒政、怠政情况。政策的制订与执行需要通盘考虑决策,面对经济新常态,积极转变发展观念,厘清发展思路,从而实现文化产业在经济新常态下转型升级。

(三)重视文化理论研究

深入研究文化产业理论的学术人才是文化产业科学持续发展的动力源,同时也是文化产业在不同时期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理论支撑,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进一步做好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理论研究、具有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研究、前瞻性研究,提出能够被普遍认同且适合我国国情的原创性观点,为文化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新改革夯实基础。

(四)推动“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新常态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要适应总体经济结构的需要进行转型换代和结构调整。”[9]“互联网+”与传统文化产业的融合是必然趋势,二者的融合发展具有强劲潜力,同时也为深度发掘传统文化资源的方式方法开辟了新思路,这条文化特色产业链重新构建了文化产业经济的生长环境,也是文化产业深度发展开拓了一片新阵地。例如“互联网+”中大数据就是对电影行业发展重要推手,派生出新媒体电影的电影模式,其具有去中心化、互动性强、受众广等特点,打破了以往由导演做主导的电影制作模式,这些使得新媒体电影更加受消费者的青睐。

通过“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的交融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盘考虑到产业集聚、产业链构建、矫正供需错配等诸多方面,统筹文化产业深度发展的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来推动我国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更高层次的文化产业发展。

[1]中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EB/OL].中国新闻网,2011-10-25.

[2]张国祚.文化软实力蓝皮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王林生.当前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发展的突破口和政策着力点[J].昆明: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7.

[4]张玉玲.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站上3万亿元新台阶[J].成都: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2017.

[5]范周.2017年文化产业发展趋势[J].济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3):4-4.

[6]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7]冯晓棠.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投入产出分析视角[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6.

[8]习近平.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R].2014.

[9]范周.言之有范:读屏时代的文化思考[R].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7-9.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供给改革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改革之路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改革备忘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二)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