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是生命的基本现象
——马杰作品观感

2018-01-25 08:28□启
艺术家 2018年10期
关键词:紫砂壶艺术家生命

□启 元

说到马杰,得先从他的“城堡”工作室谈起。

说城堡也不为过,1200多平方米的青砖灰瓦式建筑,分两层,风格简洁,是马杰亲自设计的,呈L形。外围的院落一高一低,错落有致,栽满了各种树木,四季各具特色,尤其是在秋天,枣树结了很多诱人的红枣,看了让人口水直流。即使在冬季,也有很好的景致,每当下雪的时候,高低不同的树木像座座雕塑,趣味盎然。

每次造访,总能看到会客厅的茶海上有一盘红枣或果蔬,点缀着宜兴紫砂壶浸泡的武夷山红茶。茶海是一整块巨大的砚台石,是马杰自己挑选的石头,再请工匠精心加工而成的。整个客厅高挑,进门的墙上看似一幅写意山水图,再仔细看,发现它是用烘烤过的整片黄烟叶有次序的叠放在一起构成的图画,足见主人的用心良苦。餐吧一侧摆放着德国制造的酒柜,里面有很多名酒,整个室内空间都是开放的,书房的位置摆放着一个实木条案,条案上码放着一些书籍。

朋友们都认为,马杰是个讲究生活的人。认识他很多年了,谈的多是共同的爱好——紫砂壶。 说起紫砂,马杰收藏得也不少,所以谈起紫砂壶来,总聊不完。

在印象里,马杰就是个大玩家,平时交往的还有一个热爱收藏烟斗的圈子。听说哪里有好玩的,说去就去,天马行空。比如邯郸磁州窑,景德镇,宜兴,苏杭,甚至欧洲....他常说一句话:”好玩才是艺术!”

马杰工作室的展厅有200多平方米,朋友平时很少进去,除非他特意邀请。马杰很少说起自己的创作。这次例外,他执意要我进去看看,说实在的,虽然知道他在搞创作,但潜意识里并没有把他和艺术家画等号,直到看到作品——《分裂》,内心隐隐地觉得哪儿被触碰了一下,使我觉得有必要更新自己对马杰认知。

看到画作的时候,我怔住了!画面呈现出一个扭曲的人体,几乎被撕裂成两半,很震撼。透过画面,看到的是生与死的轮回和反转。

分裂其实是生命的基本现象,细胞有分裂才会有新的生命出现,分裂是生命力旺盛的表现,分裂是生命轮回中最壮观的情景。其实,我们每个人,内心何尝不是分裂的?一方面要活出自己的个性,所谓“小我”,另一方面要按照社会文化和道德的要求表演一个“大我”,小我与大我就这样纠结着,时不时闹闹分裂,只不过每个人分裂的程度有所不同,以此构成了形形色色的人世间。

在生活中,理想与现实也是分裂的。在面对基本恐惧时,很多的意识形态采取的是逃避的策略,这好比是麻药,让人麻醉不知疼痛;而现实主义的策略则是直接面对,不逃避,或许可以穿越痛苦,或逃避或直面,纠结着,拉扯着,分裂着。

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是为了表达创作者的一个观念 或某种思考,艺术家首先也是思想家。马杰的作品就是一种直视,这种直视极具穿透力,甚至触及人的灵魂深处。“艺术首先要好玩”,艺术要接近生活。好的艺术形式绝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定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马杰从生活中提炼了很多。看似不经意的陈设,其实都透着他对生活、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作为玩家,马杰玩得精彩,有滋味,但不沉迷;作为艺术家,马杰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马杰到底是玩家还是艺术家?或许,马杰真实的内在也是分裂的,正因为是这样,才赋予了他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对艺术独到的见解,独具张力和活力,不拘泥,不造作,大器晚成。

每个艺术家的作品都是其丰富内在的外显。也许我们永远无法全部理解作品的真正内涵,正如量子力学基本原理——测不准!作品的内涵有很多可能性,这些可能性是分裂的,直到一个具体的解读者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猜你喜欢
紫砂壶艺术家生命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