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2018-01-25 13:50孙琳琳
山西青年 2018年4期
关键词:异化理论费尔巴哈异化

孙琳琳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8)

一、异化劳动的理论来源

任何一种理论的形成都不是凭空出现的,都有其理论来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也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马克思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实践需要出发,在不断地批判和继承、科学地发展前人的有关异化的思想、理论的基础之上慢慢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霍布斯和卢梭的“转让”说

霍布斯直接使用异化一词是在他的社会政治学说的代表作《利维坦》中。他是在“权利转让”的意义上使用这个词的。他的“转让说”的出发点是“人性恶”说。霍布斯认为当人在自然状态中时与动物是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的,彼此之间就像狼一样,无时无刻地处于一种战争的状态。但是人们为了保护自己,寻求共同的生存和相处,于是,人们直接就想到了互相放弃、转让一些权力,这种“权利的相互转让就是人们所谓的‘契约’”。但由于人性是恶的,这一契约需要凭借某些公众权利的强制才能实现。实际上,霍布斯的“转让”说已经包含了“异化”的基本概念。但是,霍布斯是从资产阶级的立场出发的,它完全赞成“转让”和“异化”,他只看到了“转让”的积极方面,并没有认识到其消极的方面,这也说明了霍布斯的“转让”说同“异化”理论还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在过了一个世纪之久,卢梭站出来批判了霍布斯的“转让”说,提出了具有强烈民主主义战斗色彩的异化思想。卢梭对霍布斯利用“权利转让”说为君主政治辩护十分地愤慨;他认为这种说法“既无可靠的根据,也缺乏真实性”。这一批判不但非常激烈而且相当尖锐,显示出了卢梭坚决地反对专制主义和君主立宪制的共和主义、民主主义激进立场。卢梭随后提出了自己的“转让”说和“社会契约论”。他认为,人天生是自由的,人们虽然转让了自己的一些权力,但是仍然保持着自由与平等;人们虽然必须要服从法律,但绝不是服从于某一个君主的个人意志,而应是服从于全体人民自己的公众意志,在法律面前理应是人人平等的。卢梭的“转让”说以维护人的自由、平等、财产权利为主要的目的,其锋芒直指法国封建专制主义君权统治,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二)费希特、席勒和黑格尔的异化观

异化思想,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费希特的“自我”哲学中已经包含了主客体相异化的思想。而谢林批判了费希特的“自我”哲学,建立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统一哲学”。并且首次提出了“物化”的概念,非常接近于黑格尔的异化概念。

席勒的异化观是从抽象的人性出发的,从根本上说是唯心的,他把异化产生的根源归结于文化的发展,是属于反历史主义范畴的。

第一次把异化思想系统化、上升为一种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黑格尔。黑格尔的异化理论是在吸收、借鉴卢梭、费希特和席勒的异化思想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黑格尔在他的《精神现象学》一书中,把他的异化思想哲理化和体系化了。“异化”和“异化的扬弃”成为了这部书的中心思想,贯穿了全书的各个章节。黑格尔认为,异化不仅与分工有关,而且与机器大生产密不可分;异化不仅造成了劳动与劳动需要、劳动者与产品、劳动者与自己产品的分离,还造成了贫富的对立。其中这些思想更加的靠近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而且,异化理论还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重要支柱。

(三)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思想

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思想是其人本学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在批判了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异化理论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如是说“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象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因为,世俗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一个独立的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其中的“想象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就是一种异化的关系;这表明了费尔巴哈没有深入研究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这一点表明了,费尔巴哈否认了人的本质的社会历史性,把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然属性,对人的理解是抽象的。由此可见,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具有明显的唯心主义色彩。

各分馆统一使用“松江区图书总馆XX分馆”名称,内分别设有书架(不少于20个)、报刊架(不少于6个)、阅览桌椅(不少于80个)、读者用电脑(不少于10台)、独立接入计算机网络(带宽不低于100兆),内设空调、自助寄包柜、借还系统等基本配置,每个分馆开馆时纸质图书不少于5000册(藏书空间不少于2万册)、报刊10种以上、音像资料200种以上,开放时间与总馆基本一致。分馆馆外服务点内分别设有书架(不少于6个)、报刊架(不少于2个)、阅览桌椅(不少于8个)。按实际情况配置读者用电脑和网络带宽,每个分馆馆外服务点开馆时纸质图书不少于1500册、报刊不少于8种,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30小时。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就是从上述的哲学家们提供的有关异化理论的资料的前提出发的,并对霍布斯、卢梭、席勒、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人的异化思想进行了批判的继承和发展,赋予了异化理论新的内容,从而把异化理论逐步上升为科学的姿态,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异化理论。

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直接思想来源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做了总结性的概括;并且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全面研究,提出了异化劳动的内容;马克思对异化的分析实际上是以异化的扬弃或消失为旨归的。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概念和重要思想。

(一)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的总结性概括

“国民经济学从私有财产的事实出发。它把私有财产在现实中所经历的物质过程,放进一般的、抽象的的公式,然后把这些公式当作规律,就是说,它没有指明这些规律是怎样从私有财产的本质中产生出来的。”这表明了,国民经济学这是研究问题只是从经验出发,从唯心主义的角度出发研究劳动。“它把资本家的利益当作最终原因”,也就是说在国民经济学家的经济视野中不可能关注工人的利益,他们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马克思还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各种经济现象及关系的研究,指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必然会产生以下的社会现象:工人降低为商品,而且降低为最贱的商品;工人的贫困同他的生产的影响和规模成反比;竞争的必然结果是导致资本的垄断和集中;整个社会必然会分化为两个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马克思还指出了,劳动、资本和地产三者的分离;垄断和竞争的出现,都是属于异化的范畴的。而且马克思还认为,有交换就必定有竞争的产生。

(二)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全面研究,提出了异化劳动的具体内容

“我们从当前的国民经济的事实出发”即马克思是从他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基本的事实出发来阐述他的异化理论的。并从中提出了他的异化劳动的内涵“在国民经济的实际状况中,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的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这也就是说,异化劳动就是指,劳动产品和劳动者非但不归劳动者所拥有,而且还反过来成为压迫和奴役劳动的以及力量。这种异化的劳动就失去了劳动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已经不能被看做是单纯的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工具了,反而成为了压迫、阻碍人的发展的异己力量。

1.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这一切的后果包含在这样一个规定中:工人对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劳动本来应该是归劳动对象所有的,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劳动不仅成为了对象,而且成为了不依赖于工人且在工人之外的存在,而且还反过来成为与工人相对立的的独立的力量,意味着他给予对象的生命是作为敌对的和相异的东西同他对立。在这里,马克思把对象化的过程看作是劳动的过程,对象性存在就是对象化的结果。

2.工人同劳动本身的异化

“异化不仅表现在结果上,而且表现在生产行为中,表现在生产活动本身中。”这是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一个核心的观点。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的条件下,劳动活动本身异化了,具体表现为:劳动的外在性、强制性和异己性;工人的劳动不再是属于他自己的,而是属于资本家的;在这种情况下的最终结果是人性的丧失。

我们从两个方面考察了实践的人的活动即劳动的异己化行为。第一,工人的对劳动产品这个异己的、统治者他的对象的关系。第二,在劳动过程中劳动对生产行为的关系。

3.工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

这是我们根据此前考察的异化劳动的两个规定推出的它的第三个规定。

人的类本质实际上指的是一切人所共同具有的本质。异化劳动使工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了,也就是说,对于劳动者而言,劳动只是成为劳动者用来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一种手段;在劳动中,人们感觉不到自身的存在,单纯是为了生存而劳动。在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中,还使人同自然界相异化了。

4.人同人相异化

“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是人同人相异化。”马克思指出:人的类本质同人相异化这一命题,说的是一个人同他人相异化,以及他们中的每个人都同人的本质异化。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同人的异化实际上所表征的正式私有制条件下社会中的阶级分化状态,异化劳动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社会的两极分化:一是,资本家的奢侈;另一极是,工人的赤贫。

三、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的现代意义

马克思曾指出人的发展大只要经历三大社会形态:“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和“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在这三大形态中,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最高的阶段。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向我们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的条件下,工人的悲惨生活,一个人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满足不了,更谈不上全面的、自由的发展了。所以,重新学习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在资本主义的条件下,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相异化了,劳动者应是劳动的主体、劳动产品的所有者,但是却反过来成为了被其奴役的对象。我们重温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要防止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相异化,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保证全体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量,党中央的领导人在历次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不止一次的提出了要保证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原则不动摇;不断地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利益。还应充分的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性,积极地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在资本主义的条件下,工人还同自己的劳动过程相异化了。工人在自己的劳动过程中应该是感到幸福,应该是有满足感的的。但是,在那时的条件下,工人是被迫劳动的;劳动反而成为了一中牺牲、一种折磨;最终,工人不堪折磨,反而丧失了他们素有的人性。马克思曾经指出,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不是单纯地为了生存而劳动,劳动会成为人们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必须继续保持艰苦奋斗、辛勤劳作的优良传统。要防止和克服劳动过程中的异化,实现劳动的自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不断发展,人也会不断地发展、人民的生活会得到不断地提高,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我们还要防止和克服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保证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我国提出的科学发观就是以人为本的,大人放在社会发展的中心地位,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必须以人的需求为本,不断满足人的需要。我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观,亦是如此。把人摆在中心地位,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从而逐步地实现全体人民群众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还要注意防止和克服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异化,从而保证构建和谐社会的实现。人和人的异化实际上是社会的两极分化的结果,社会中财富分配极度的不均,富人越来越富有,而贫苦的人越来越受奴役,这极大地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人和人之间的极度的不平等还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犯罪事件的发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极为不利。我国提出要构建新型的和谐社会,就必须消除这种极端的财富分配不均的情况,我国提出的分配和再分配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实现人的和谐发展,不仅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还有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和谐的发展模式,不仅可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推动社会的稳定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环境,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马克思、恩格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朱立元.历史与美学之谜的求解、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美学问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3]张忠良,龙佳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4]王虎学.《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异化理论费尔巴哈异化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他者的批判与实践思维方式的创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重新解读
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哲学理论价值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另类解读——基于“历史本质性”的视域
从异化看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设想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费尔巴哈之火:一个现象学的分析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马克思与弗洛姆异化理论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