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对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影响

2018-01-25 10:57王文杰
中国乳业 2018年8期
关键词:豆粕养殖业贸易战

文/王文杰

(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

2018年7月6日是不同寻常的一天,媒体上一则新闻被刷屏:中国黄海上一艘名为飞马峰号(Peak Pegasus,IMO9634830)的干散货船正以13.91 节的最大航速一路狂奔。这艘从西雅图开往大连的船,满载着8 万吨大豆。据悉这艘在黄海上“飚船”的励志货船结果还是没赶上,就要多交几千万人民币的关税……这场贸易战才刚刚开始。

2018年7月6日00:01(北京时间12:01)美国启动了对818 个类别、价值340 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进口关税。作为反击,中国也于同日对同等规模的美国产品实施加征25%的进口关税。自2017年3月31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开始聚焦美国贸易逆差问题起,在长达近16 个月的时间里,经历了中美首脑会晤、美国启动301调查、特朗普访华、中国启动反倾销、刘鹤访美(目标是重启全面经济对话)、美国总统特使姆努钦访华和刘鹤再度访美等重要活动,虽经多次反复的磋商与贸易谈判,任何一方的努力,最终都没能阻止这场酝酿已久的中美贸易战。

1 中美贸易战的本质是利益之争

美国为什么和全世界都过不去?特朗普总统抛出了“美国吃亏论”波及到全球各个角落,他一会儿调侃加拿大,一会指责欧盟,尤其拿美中贸易存在3 752 亿美元巨大逆差说事儿,一直在为贸易战开打不停地造势。这种贸易结构性失衡本来就是世界贸易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性冲突,一直坚持以“美国优先”的理念,以老大自居的美国是无法接受其它国家、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本国经济的现实。由此看来,中美贸易战迟早会打。

2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养殖业最直接的影响无疑是进口美国大豆

大豆含有极其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脂肪,是全球种植的最主要油料作物,主要用于食品行业(加工成豆腐、豆浆、腐竹、调料等)、油脂工业(榨油,从大豆中提取植物油是大豆的主要用途之一,大豆植物油是中国主要的食用油)、工业(主要用于提取大豆异黄酮、大豆磷脂和天然维生素E等)和饲料行业(大豆榨油后的副产品豆粕是优质的蛋白饲料和主要的饲料原料)。我国为什么要进口大豆?因为我国生产的大豆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大豆的油脂和饲用豆粕具有极强的市场优势,是我国的刚需产品。据统计,世界主要大豆生产国分别为:美国(33.9%)、巴西(32.1%)、阿根廷(16.2%)、中国(3.7%)、印度(3.3%)、巴拉圭(2.9%)、加拿大(1.9%)、乌克兰(1.2%)、乌拉圭(1.0%)、俄罗斯(0.9%)。2017年全球大豆贸易总量约15 000 万吨,其中9 554 多万吨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大豆进口量约占全球大豆贸易总量的70%,是全球最大的进口国。由于美国大豆在生产上具有生产技术先进、人工成本低、美国政府的农业补贴丰厚,美国出口大豆具有质优价廉明显优势。相比之下,我国生产的大豆无论是品种还是质量优势并不明显,我国大豆的生产技术还在进步,给与大豆种植的农业补贴有限,劳动生产率较低。因此美国成为中国进口大豆的主要国家之一。我国每年从美国进口至少3 000 多万吨大豆,而且近年来总体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进口大豆受进口关税的影响较大,进口大豆的价格=〔(CBOT期价+FOB升贴水)×单位转换系数+海运费〕×增值税×关税×人民币汇率+港杂费。对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加征关税后,大豆市场价格可能有较大幅度上涨,预计每吨上涨600 左右或更多。这势必会波及养殖业成本上涨、畜产品价格波动等现象的发生。从2017年我国进口的9 554 万吨大豆来源分析,美国3 287 万吨,占比34.4%。从巴西进口5 093 万吨,占比53.3%;阿根廷658万吨,占比6.9%;来自乌拉圭、加拿大、俄罗斯、乌克兰等国516 万吨,占比5.4%,平衡和弥补进口美国大豆缺口最大可能数量为3 000 万吨。但同时应该想到,如果进口美国大豆由3 200 元/吨将暴涨至3 838 元/吨,这已经超过了巴西大豆进口价格,也高于东北大豆市场价格,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质优价廉优势也不复存在了。

3 中美贸易战对未来中国大豆市场造成的影响

首先看,中国年进口近1 亿吨的大豆,手握定价权。最近阿根廷连续几次降低了大豆出口的关税,并希望中国通过进口阿根廷的大豆帮助他们加速减少财政赤字压力。我国完全可以通过调整国际贸易政策,促进从美国之外的其它国家进口大豆及其替代品,来应对中美贸易战对大豆市场供应的消极影响,在2018年7月,中国将调整关税优惠政策,从亚太国家进口大豆实施零关税;还有中国会鼓励国内东北、华北地区大豆种植,借助玉米、大豆差异化补贴增加国内大豆产量。通过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开发豆粕替代品、下调饲料豆粕占比和应用低蛋白质日粮技术等方法,来平衡国内对大豆的消费需求。我国有能力消化中美贸易战给养殖业带来的影响。回顾中国畜牧业快速发展的40 年历史,应该还记得豆粕价格也曾有超过5 000 元/吨的时候,当来自粮源的主要能量饲料玉米为400 元/吨时,豆粕已经达到1 900 元/吨,豆粕价格曾经经历过不少次过山车,因此可以说大豆并非“芯片”,不必惊慌。另一方面,业内应该冷静思考当前的形势,我国当前养殖业也面临着产品总体产能过剩和供给侧结构性不合理的问题,加上最近一个时期国家对养殖业环境污染治理政策紧逼,正好趁着这次中美贸易战创造的历史机遇,抓紧进行养殖业调结构和转型发展。

4 我国的养殖业出路在于开源节流

开源就是我们要开发新的大豆来源、新的蛋白质饲料,要进口非美国大豆,进口其它蛋白质饲料,同时,提升我国国产大豆的种植,扩大其种植面积,提高其产量。节流就是我们要应用新技术,节省或减少蛋白质饲料的利用,包括应用低蛋白日粮技术,提高饲料利用率技术;同时,挖掘新的蛋白质饲料资源,或者是替代蛋白质饲料的资源。要转变生产方式,去掉低水平生产能力,进行高标准、高质量、智慧化的生产体系提升。要优化、调整养殖结构,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养殖业生产新格局,调整优化区域养殖生产能力布局。在综合考虑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基础上,以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因地制宜,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生产格局,提高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匹配度。要加速实现环境友好养殖策略。鉴于环境污染治理政策紧逼的情况,加大环境治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将由于畜牧养殖业废弃物的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降到最低。鼓励奶牛养殖实施牧场化种养循环模式,匹配充足的土地消纳粪便和生产饲草饲料,通过优化日粮设计,显著减少养殖场氮、磷的排放。进一步规范行业运行规则,理顺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大支持养殖业科技进步。研究、开发、引进、利用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设施设备,提高养殖水平和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节约生产成本。

猜你喜欢
豆粕养殖业贸易战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论养殖业“减抗”背景下无抗替代品与畜产品安全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
2020年小龙虾养殖业的机遇与挑战
豆粕:新疫情恐拖全球经济,国内豆粕需求或延迟
豆粕:养殖饲料需求回升 国内豆粕价格上涨
发扬抗日战争精神,赢得贸易战新胜利
豆粕:贸易谈判持续进行 国内豆粕价格振荡
豆粕:贸易谈判再生变数 国内豆粕价格上涨
贸易战,罗非鱼首当其冲!面临众多不利因素,昔日的王者罗非鱼还能打一场翻身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