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的认识和思考

2018-01-25 23:02杨小艺
山西青年 2018年16期
关键词:流动人口流动人口

杨小艺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12)

一、前言

流动人口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因求学导致的人口流动:主要指学生因外出求学而产生的人口流动。旅游型人口流动:因想要放松身心离开故居去外地具有名山秀水之地游玩导致的人口流动。谋生型人口流动:因所居住地的经济发展落后,无法满足自己及家人的经济上,生活上,精神上的一些需求,不得以离开家长去经济发达地区寻找工作。而这些所列举的流动人口类型中,求学型和旅游型的流动人口是对社会的发展有利的。求学型,学成归来后可为了自己的家乡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等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旅游型,旅游人群可带动当地的的旅游经济迅速发展,给人民带来更多创造财富的机会。而谋生型流动人口,会使当地的人力资源短缺,很多有着一技之长的人才因当地的待遇无法满足的需求走向了其他城市,这样发展所带来的结果便是,发展起来的地区经济发展越来越速度,发展落后的地区经济发展越来越缓慢,这务必会造成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呈现两极化,对中国的富强之路产生不可小觑的影响!

二、对于流动人口认识

流动人口的原因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了不同的发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农村人口的经济发展,以及生存环境的恶化,人口逐渐向城市迁移。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原因基本上是季节性流动,农忙的时候,人口都在家农忙,农闲的时候大部分的农民基本上都到城市打工。随着小城市向大城市的转变,许多高学历的劳动人口向大城市转移,在大城市寻求发展,寻找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导致了人口向大城市的转移,导致农村和小城市的人口迁移。随着许多大城市的住房困难问题,国家在郊区的建设城区,郊区变为城市,形成了郊区城市。郊区城市的发展,对于许多郊区工人,往来郊区和城市,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导致了人口大面积的流动,在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人口流动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性。随着郊区城市化,需要更多的劳动人才,包括各个学历的工作人员,这就导致了城市的职业规划,大多数的工作人员向郊区城市的转移,造成了人口向郊区城市的转移和流动,不同的工作人员在不同的圈子提供自己的贡献,逐渐的形成了大城市规划群。长此下来,便形成了一定的规律。

根据多年的各方面调查研究表明,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动方向是随着各区域的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变更,例如,人口主要由农村流向城市,由经济发展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展迅速地区。综合种种迹象表明,牵动人口流动的最重要因素便是利益,权利等生存,发展所需要的一切事物。

三、对人口流动的规律研究

城市人口流往郊区城市,农村入口流往城市。流动人口的说法依旧存在着许多众口不一的情况。对于人口流动的定义是:人们超过一定的时间,跨越一定的空间范围,没有伴随一定的户口迁移的过程。发生这样的人口流动的过程就是人口流动的具体含义。人口流动并不是人口迁移,人口流动更为普遍和经常。人口流动的方式有周期性流动和往返流动。周期性流动是人口流动的一种规律,具体含义是指人口流动有一定的规律性。人口离开居住地到新的居住地居住一段时间后往返居住地,这是对称性季节性人口流动,这也会我国人口流动的一种较为常见的方式。随着郊区城市化,需要更多的劳动人才,包括各个学历的工作人员,这就导致了城市的职业规划,大多数的工作人员向郊区城市的转移,造成了人口向郊区城市的转移和流动,不同的工作人员在不同的圈子提供自己的贡献,逐渐地形成了大城市规划群。长此下来,便形成了一定的规律。

(一)中国人口流动情况

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信息场。所谓的信息场就是在人口流动过程中,流入地、流出地、工作岗位的供给和需求相关的信息。每一个人在信息场中都会根据他所获得的信息来判断和决定是否需要加入人口流动,以及流向和就业选择。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关于人口流动的信息并不多,且传播的范围相对有限,加之本身就业岗位就局限于土地,所以通常不会产生大规模的流动人口。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城市就业岗位的增加带动了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信息传播的方式主要是口口相传,后来逐渐演变为信件和电话,而信息传播的场域则主要集中在乡村。

在中国比较典型的例子有两种:第一个是大部分农民工过年都要回家,他们回家除了过节之外,还有就是相互串门交流信息,然后再根据获得的信息决定来年开春去哪里。第二个典型的例子是,中国人口流动初期到现在经常会发展同一个地方(同村、同乡或者同县)的人往往会集中从事同一个行业,比如福建莆田系、湖南新化等等。这背后的原因就是他们在家乡信息场中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且集中的,那么同一个地方的人流动都是根据信息场里的信息来判断和决定,自然都会选择同一个行业。

常见的中国一些农民在农闲和冬休的时候去外地或者城市打工,农忙的时候回到农村工作。大学生离开家乡到外地求学,旅游者到外地旅游,都是人口的周期性流动。对于往返流动来说,指的是往返工作地点和居住地点的人口流动方式,而在离开居住地的时间不超过一昼夜的流动,称作人口的每日流动。举例说明是农民的每天的地里劳作,早晨干活,下午回家;城市工作人员,早晨上班,下班回家;渔民的出海打渔,这些都是每日流动。而更加具有代表性的是农村人口每天往返郊区城市的干活的流动,这是每日流动的代表性展示,也是每日流动的具体方式。

随着郊区城市化,需要更多的劳动人才,包括各个学历的工作人员,这就导致了城市的职业规划,大多数的工作人员向郊区城市的转移,造成了人口向郊区城市的转移和流动,不同的工作人员在不同的圈子提供自己的贡献,逐渐的形成了大城市规划群。长此下来,便形成了一定的规律。

(二)人口流动对于经济的影响

常见的中国人口流动方式是农民外出打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急切需要大量劳动力,这就导致了农民在农闲的时候外出城市打工,建设都市,我国的人口流动最代表的时期也便由此开来。根据数据调查,我国从二零零五年的人口普查结果的流动人口的1.21亿人,到二零一零年的人口普查结果的流动人口的2.21亿人。在这段时期,人口流动将近翻了一倍之多,到二零零三年,人口流动更是增加到了2.45亿人。

人口流动对于经济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农村人口前往城市建设都市,所以人口流动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是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农民前往城市,进行制造业,对机械零件的加工和建筑行业的施工,这都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去向。

(三)对人口流动的应对方法

人口流动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是起决定性作用的。通过对人口流动的全新认识,才可以对城市进行管理,对于人口流动进行有效的控制。采用一定的管理手段,对于城市的人口素质的全面改变,人口的经济素质的全面改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保障人口的权益,以此为整个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对于人口流动的控制方式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进行改变。人口流动是长期的社会形势,人口流动在长期的时间内是国家面对的问题,要在当地的社会进行改变。转变传统的控制性管理,在人口管理的方式上,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人口的自己决定结果。公平对待人口的流动问题,进一步完善管理政策,保证流动人口的前提条件下,更新人口控制的方式。

政府是人口流动的控制者,也是流动人口的服务者,因此要对流动人口的公共建设和基础服务做到人口的满足。在政府的保障下,流动人口才能对工作付出自己的力量。在面对人口流动的大趋势下,更新工作的思路,不再局限于农民进城干力气活的思想,在不断的更新和改变才能满足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的情况。

流动人口的户籍问题是政府和流动人口共同关注的问题。流动人口的户籍对于流动人口来说是心理的一个问题,当地政府要深化户籍制度,以满足人口流动的常态化。实行居住证制度,让流动人口对于当地有一种家的归属感,在待遇方面,也可以让流动人口享受同样的待遇,公平对待每一个居民,对于流动人口的发展是有极大需要的。

制度是一切政府事务的决定标准,应对人口流动问题,要加强法治的宣传。对流动人口的法律意识有一定的培养,以保证流动人口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解决面对的问题和困难。

四、其他因素对人口流动的影响和控制

微信以及其他即时性互动工具的出现显然给人们获得信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一方面他们信息交互的方式不再是口口相传,而是在线上群聊中就可以实现,另一方面他们获得信息的宽度和广度都能够得到提升。这就意味着从信息场的角度来看,人们获得的信息越来也丰富,丰富的信息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判断和决定是否外出,以及去哪里,做什么。当然,信息场只是人口流动影响因素中的一环,其他还有很多影响因素,比如地区间的收入差距、流动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人口流动选择性的门槛效应、流入地的文化融入和认同等等。那么直接说,微信是否会增加人口流动可能会有一些武断,但可以确定的是,在同等条件下,控制住其他影响因素之后,微信的普及以及信息场的扩大,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们流动的可能性。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不是增加了人口流动,而是增加了人口流动的可能性。因为中国劳动力年龄人口数量在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也在减少,类似于中国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能够维持多久,走向如何恐怕不会完全受微信这个单一因素所左右。所以,微信的普及增加只是人口流动的可能性。

五、结语

人口流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相反的,人口流动又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的增长对于我国第三产业的作用也是比较明显的,从而国民生产总值逐渐增长。面对人口大量流动的情况,采用一定的管理措施,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有利无害的,人口的流动达到饱和的情况下,更多的人口流动会让城市崩溃,无法继续为国家的经济提供有效的推动作用,相反,会给城市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对人口的合理控制,才能对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人口流动最主要的是各个城市的居民暂住证明的办理和管理制度。简单的管理模式不能继续应对现阶段大量人口的流动,在当前的形式下,要加快城市人口的管理,创新人口管理模式,改革人口管理体制,解决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从社会保险和身体健康方面,利用新型的管理方式解决城市人口问题。

猜你喜欢
流动人口流动人口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流动的光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数说流动人口
数说流动人口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流动人口二孩可在居住地登记
给流动人口更多关注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