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都市文化与茅盾小说《子夜》的创作

2018-01-25 23:02刘彦博李俊尧
山西青年 2018年16期
关键词:子夜茅盾都市

刘彦博 李俊尧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茅盾的小说《子夜》的创作背景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的上海。而我将从茅盾的小说《子夜》创作的人物和环境两方面来论述1930年代的都市文化。

一、人物众多体现时代特色

茅盾小说《子夜》中人物众多,而茅盾在人物塑造上,他突出的不是人物的个性、命运、思想这些东西,他想要的笔下的人物身上是要烙印是时代的痕迹,要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要具备那个时代独有的特色。茅盾《子夜》主要写了: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者和工人群众,以吴老太爷、曾沧海、冯云卿这几个人物所代表的封建势力,像李玉亭、范博文等不同风格的知识分子,大量的不同的女性。

就民族资产阶级这一方面我们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例分析,小说以他为中心照亮了三十年代上海这所大都市的社会生活,照亮了生活在大都市复杂的人事关系的各个方面。《子夜》中吴荪甫是三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家的典型,茅盾笔下的他是一个战败了的英雄形象。吴荪甫生活在当时典型复杂的中国社会环境中。《子夜》向我们展示了吴荪甫的悲剧命运,而这一命运的造成不仅仅是主观因素,更主要的是客观的社会和历史条件导致的必然结果。其一方面展示了1930年代经济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也展示了中国并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是更加殖民化的这一无奈现状。

《子夜》中还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在《子夜》这部作品中,茅盾描绘了一幅的精彩的都市女性的百态图,描绘地细致传神。林家两姐妹是典型的民族资产阶级女性代表。姐姐林佩瑶虽然享受着丰富的物质待遇,但她却不是真正的快乐。另外张素素这一形象,一方面她享受当下丰富的物质资源,一方面将传统教化抛弃,对于工人罢工和一些问题的看法,她要求寻求的是刺激和新鲜感。说起四小姐蕙芳,多年与吴老太爷生活所接受到的封建思想、旧价值观念还是总会在无形中影响着她的所作所为,在面对爱情时,她最终只能选择逃避。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矛盾性很好的在这些人物身上体现,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都市文明对女性的诱惑与冲击。而另一类女性是沉沦于都市物欲泥沼中的人物形象。交际花徐曼丽是一个典型的妓女,她有自欺欺人的自尊和浪漫幻想;寡妇刘玉英是一个完全被金钱俘虏、被男性驯服的女人,既懂得公债市场的买卖,又懂得男女之间的交易;因为只看到钱的诱惑而答应父亲计策的年幼无知的冯眉卿,最后既害了自己也害了父亲。她们是都市物质欲望的俘虏,体现了现代化都市的罪恶肮脏。此外还有一类女性,她们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她们生活物质贫乏,但追求思想解放,渴望公平待遇,她们就是生活在底层的女工。在革命的宣传和感召下,她们最先具有彻底的革命意识,可她们并不成熟:有的女工只有单纯的热情;而有的女工代表由于缺少正确的方法指导,所以在工作上一根筋死执行;还有的女工依旧有着落后的封建习气……这些可以看出来都市下层女工阶级的复杂性和其工人革命运动的艰巨程度。所以从各个不同女性人物身上,我们都能概括总结其性格、思想、结局等等,而从这些女性人物身上,我们可以到当时的社会状况。茅盾先生的小说《子夜》中的诉说着不同女性命运结局的同时也在向我们展示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面貌。

《子夜》里还有范博文这一类人。他们虽然享受奢华,物质生活丰富无忧,但其精神却极度空虚,因而需要找到一种标志性的东西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像范博文是要靠自我幻想来安慰失恋的心灵的。可以看出都市提供表现人性的宽松环境,因而现代性开放的背景下,人把握机会大胆地追求自己想要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在实现理想的途中可能会遇到更尖锐的矛盾和困难。茅盾在《子夜》中将时代背景、都市背景与人物性格、命运的产生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体会到大都市光鲜的灯光下,人性的真实。

二、环境

文学创作和社会环境有着天然的不可割舍的联系。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被迫打开了国门,中国的社会性质也因此沦为半封建半殖民。而上海作为较早的开埠城市,帝国主义于是便纷纷侵入。因此外国资本入侵虽然垄断了上海及东南沿岸的工业,但却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制度、科学技术和高效的生产方式,因此最终凭借上海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地理位置——有着平坦的土地,又靠近海边,水陆交通方便,为上海对外交流,发展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使之很快成为交通、商业的中心,也成为中国现代化起步最早、程度最高的城市。茅盾曾经说过:“环境在文学上影响非常厉害。”不同时代有自己时代的环境,而那时代环境下的文学反映的就是那个独特时代的社会面貌。茅盾多次在《子夜》中描写环境。例如第一章开头的几段描写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一系列具有现代性特征的事物景象:高耸的钢架、电车、浦东的洋栈、扎眼的霓虹电管广告、铁笼精致的汽车、鸣笛的小火轮等等,从静态的事物到动态的事物、从不同的色彩到各种声光,都市外在显现的现代化特征都跃然纸上,形象生动。

例如小说开篇的环境大概这样描写:已经涨上来黄浦夕潮,沿苏州河两岸浮的高高的各色船,其舱面比码头还高。外滩公园里的音乐被风给吹来,而只是炒豆似的铜鼓声最为分明,最叫人兴奋。从这短短的几句环境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新的都市环境下的公园,船舱等,可以体现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此外小说中还有:非常庞大霓虹电管广告被高高装在一所洋房顶上,其射出像火一样的赤光和像青燐似的绿焰:Light,Heat,Power!我们可以看到充满现代气息的标志以及受到西方影响下结果。

在茅盾的小说中,很多故事都是发生在夜总会这个场景中的。而《子夜》中的债券大鳄赵伯韬在著名的华憋饭店长期定有房间,民族资产阶级吴荪甫有着价值十万元以上私人住宅,小说中吴老太爷第一次看见这所住宅,以及其的后事中,茅盾多次有对吴荪甫的洋房和别墅进行描述,其建筑面积一般都很大,而且设施齐全,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交互影响下的一九三零年代那个时代背景下的娱乐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子夜》中,吴荪甫的工厂环境的描写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可以看出当时那个时代民族工业的大致面貌。

三、结语

所以细读茅盾的文本,我们可以看到他对都市的描写已经渗透到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社会经济、文化到社会场景,他都有截取。因此1930年代的都市文化也是茅盾小说《子夜》创作的主要素材来源,茅盾小说《子夜》也很好的反映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

猜你喜欢
子夜茅盾都市
茅盾的较真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茅盾不怕被骗
茅盾不怕被骗
月亮的第十六个子夜(外二首)
子夜吴歌·冬歌
子夜无眠(外四首)
《南北朝子夜四时歌春歌》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