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本土化融入的路径探索

2018-01-25 23:02赵殿生吴慧玲
山西青年 2018年16期
关键词:本土化理念价值

赵殿生 吴慧玲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一、发展专业社会工作是满足当代人民新需求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会议对我国人民需求特点提出新的变化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阶段,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根据奥尔德弗ERG需求层析理论论述,人们在社会中存在三种核心需求,即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和成长发展需要。

满足人们生存需要是人们在社会中存在的最基本条件,即人类第一核心需求就是生存,要满足人们存活、生长及种族繁衍的生理刚性需求。相互关系需要是一种社会性需要,建立在生存性需求基础之上,为实现人的社会地位以及个人财产或荣耀的达成,包括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对于社会安全、社会保障、社会公正需要等。成长发展需要则是一种精神层次的满足,是人类追求发展内心需求与内在愿望而形成的精神文化需要,对应社会现实则是追求理想信仰、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追寻艺术审美等。

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们物质性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人们开始追求社会性需求及更高精神层次需要,人们需求特点发展趋势呈现因人不同、因社区不同等个性化特征,我国传统的半行政化半专业化民政工作越来越难以适应这种需求变化。从宏观层次来看随着我国当前服务型政府职能改革不断深入,相当一部分政府职能被脱离出来交由更加专业化社会组织来承担,而对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需要大力发展专业社会组织。从微观层次来看,对于人民个体美好生活需要的个性发展需求就需要大力发展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者秉持社会工作理念以及专业技巧和方法解决人民个体发展矛盾。

二、专业社会工作在满足人民需求过程中的优势论述

社会工作拥有一整套完善价值理念、理论架构和专业工作方法。核心体现在其所具有基础价值理念和工具价值理念。社会工作基础理念主要是人道主义、公平正义、保护弱势群体等人类社会中所具有普世价值理念,是专业社会工作发展基础;社会工作的工具价值理念则是包括接纳、个别化、非评判等基于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个性特征和需求特性而发展出来行动原则,是专业社会工作存在发展最本质特征。

社会工作理论架构核心主要包括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心理社会理论以及人本主义理论。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强调服务对象所存在社会小生境,每个个体不独立存在,而是系统整体中的一部分,个人问题来源和解决都是一个对服务对象所存在的社会系统协调和适应过程。心理社会理论则是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互动过程观点出发,从而突出人的主体性,重视人在群体或组织中建设和作用。人本主义理论则是以当事人为行动核心强调个人潜力,关注与其相互关系建立。

专业社会工作最明显特征之一是行动取向,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和理论体系与社会工作专业行动技术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有机整体。社会工作的工作技术不仅包括个案工作、团体工作和社区工作三大核心工作方法,还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出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督导等间接的工作方法。社会工作技术上的科学性即针对不同的个体或群体特征。因此,在社会工作技术应用的实务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总结经验又会促进社会工作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也是社会工作本土化融入的先觉条件之一。

三、社会工作本土化融入的路径探索

将社会工作与地区特色相融合,形成适用于当前地区的本土化社会工作,首先要了解社会工作的性质与服务群体。社会工作本着助人自助的原则对案主实施实质性的帮扶与教育。其次要了解社会工作所融入区域文化。社会工作是“舶来品”,到我国本土后必然要进行本土化适应我国国情,根据所在地区情况及需求进行社会工作本土化,让社会工作在本土发挥更大价值与作用。再次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要完成社会工作本土化探索,为社会工作实践、社会工作理论完善与发展提供条件。最后在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要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机构以及专业社工能力,对其能力进行本质上提升,在依托政府购买项目前提下运用自身能力与资源,将实务项目做好做精,使得政府购买社工项目成为社会工作新常态,将社会工作彻底本土化与当地政府之中。

四、总结

社会工作本土化在我国的发展是曲折前进的,将社会工作理念、技术、方法运用于本土化活动当中有诸多困难,文化碰撞、制度不同都制约着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发展,人们精神层面需求提高。对社会工作需求随之加大,社会工作本土化迫在眉睫,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过程中,当地总结了本土化相关经验,并成功进行本土化。

猜你喜欢
本土化理念价值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论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新时期历史小说的本土化叙事
深化本土化战略亚太仍是博世的主要增长区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许冠文喜剧与香港电影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