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的几点反思
——浅谈德育课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2018-01-25 23:02李艳玲
山西青年 2018年16期
关键词:德育课德育课堂

李艳玲

(河南化工技师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只有“有趣”、“乐趣”才能有良好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长期以来,由于德育课不贴近学生生活,德育教学以模式化、枯燥无味、空洞说教而“著称”,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怎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德育的兴趣,帮助成长中的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让学生对德育课的学习由“拒之”变为“好之”,再进而上升为“乐之”呢?我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德育教学一线教师谈几点我的教学反思。

一、优化教师形象,提高人格魅力

教育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双向情感交流的过程。所以教师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作为一名德育教师,心中要有大爱,站在课堂上,个人情绪一定要调整到位,不能因为个人的心境影响整个课堂气氛,“微笑,就是阳光,能驱散人们心中的阴霾。”教师的微笑是一种自信和修养,微笑是全世界最美的语言,教师的微笑可以迅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走进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学习失利的学生,因此在中考的压力下,很难得到老师的好脸色,而今他们来到新的学校。教师用微笑来肯定学生们的表现,学生们就渐渐有了自信的表现,心情就舒畅,对技能的学习就会产生快乐的情感体验,也能更主动更有效的学习。为了更好营造良好的德育课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德育课教学实效,在工作中要不断提醒自己试着做个乐观的人;做个宽容、讲民主的人;做个与学生平等相处的人。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健康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教学手段丰富,课堂语言表达具有艺术性

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数基础较差,知识面较窄,学习习惯又不好,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特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只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学生就很容易疲劳,就会开始走神。根据成人学习法则及记忆遗忘规律,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特点。如头脑风暴法、情景展示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等,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只是主导地位。这样构建的师生关系才是互动和谐有效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中,教师同时要注意课堂语言的风趣化。教师语言质量如何,会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尤其是讲授时事政治,经典案例,要求教师语言一定要精准到位,形象生动,教师用生动有情感的语言(包括动作、神情、态势)去沟通学生的心灵,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要积极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时尚元素,将知识和有趣融合起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才能把核心的内容有效的传递给学生。《非诚勿扰》之所以吸引了这么多不同层次的观众,孟非语言的趣味性功不可没。

三、多媒体教学增强趣味性、可信度

由于多媒体能把文字、图片、动画、音乐、影像等基本素材综合在一起,图文并茂,生动逼真,能全方位、生动地把一些教师不易讲解,学生难理解的知识简化,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有利于学生更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的感知、理解德育课的基本知识。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我们可以把一些时政新闻、焦点访谈以及反映现实问题的图片、视频与德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用事实说话,为时代发声,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对当前国家的经济改革及政治改革的理解。例如,过去在讲授有关“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教学过程中,尽管提供的许多材料和数字千真万确,论证也是有力的,但学生总对国家的导向不太理解。而现在通过多媒体技术,切入一些改革开放以来反映我国实际变化的图表数据、观看一些祖国变化的今昔画面,特别是组织学生观看了《厉害了,我的国》当时就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这掌声表达的是同学们对共产党的一种热爱和信任,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生活在当下是一件多美好的事情,教师也在不知不觉中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当然课件必须是教师智慧的结晶,是教师内在知识的外化。只有那些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那些抽象不易理解的知识;那些反映过程、体现变化的知识才值得花时间和精力去设计课件来辅助教学。只有那些高质量的、遵循教育认知规律的课件才适合教学,有利于教学效果的产生。因此,作为教学工具,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准确分析教材,认真定位。

当然,一个好的课件制作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知识,这对德育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我们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并将现代科技文明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使我们的学生能在更好的视听环境中爱上德育教学。

四、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实现社会资源的共享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除了利用课堂教学来进行学习以外,还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努力发挥德育教学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正面引领作用,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可以利用“走出去”和“请进来”方法。例如,在给学生讲树立积极人生观这一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烈士纪念馆,让学生带着问题参观,回学校后组织学生讨论,从而加深了对教材理论的理解。还可以利用假期让学生就自己关心的社会问题,搜集资料,

写成小论文。在讲述法律知识时,可以通过校保卫处把辖区有关法律工作人员请到课堂作报告,使学生亲耳聆听执法人员的现身说法,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有一次,我们还组织了学生参观监狱活动,通过真实的感受,学生知道了自由的可贵,遵纪守法变成了自觉,其他的比如举办主题演讲比赛、时事知识竞赛、课前五分钟演讲、辩论会等丰富的活动形式,使学生明白,法律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法律就在自己身边。总之,目的都是为了丰富知识,扩大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德育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结合社会热点,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是德育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而且也是德育课的生命力之所在。长期以来,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习惯从理论到理论,注重勾条条,不善于或不敢于联系实际,结果造成德育课严重缺乏生命力和吸引力。学生上课浑浑噩噩,德育课堂应发挥的主阵地作用未有效的发挥出来,因此从提高学生兴趣来讲,理论必须与实际结合,具体、生动、直观,注意针对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近阶段,以美、英、法为首的西方列强公然袭击叙利亚,全世界一片哗然,弱国无外交再一次为发展中国家敲响了警钟,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多么幸运,其实这一切的背后是祖国的强大为支撑,我们更为国家的强大感到自豪,如何运用这样的时事进行教学?我首先用了一组叙利亚的今昔图片进行导入,然后又用了我国也门撤侨的片段视频教学,不知不觉中,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主义瞬间被激发,落后就要挨打,这样的教学深入学生的心里,同时也验证了我们为什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推行“一带一路”的战略方针,诸如此类还有近期有关中美贸易摩擦,为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课前布置,引发摩擦的原因是什么?中国政府什么反应?结果会是怎样?虽然布置任务前我也有点忐忑,学生愿意做吗?会做吗?未曾想学生带着问题很快进入状态,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的能力超出了我的想象,最后在课堂发言中有理有据,有分析有推理,而且持不同见地的学生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从市场经济到全球一体化,从美国霸权主义到中国芯片,学生的代入感如此强烈,德育教学无形中被升华拔高。

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教学艺术胜于科学。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更新观念、优化教师素质、与时俱进、积极思考,必然会释放出德育教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我们的教学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学生也会对德育课充满期待。

猜你喜欢
德育课德育课堂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