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

2018-01-25 01:08仲计霞
中国校外教育 2017年34期
关键词:数感师生关系班主任

◆仲计霞

(山东省邹城市匡衡路小学)

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班主任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少年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班主任是学校里学生接触最多的人,是对学生最有影响力的模范,是学生眼中活生生的榜样。青少年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班主任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过程中,自身的思想、道德、情感、语言、仪表、性格、举止、行为等,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班主任语言的导向作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你、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试想,如果班主任自己没有鼓动性的言谈怎么能激励人?怎么能唤醒人?班主任的语言被教育家喻为“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实践证明,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起初就是在班主任的不断鼓励和赞赏声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在老师的肯定中形成了“成功型人格”;而另一部分经常受呵斥、被处罚的学生则逐渐成了“习得无助者”。所以,班主任教育教学语言的运用能促进或抑制学生的发展。

记得有一年,我接手四年级,经常不做作业的学生小爱被我抓住了,问她为什么不做作业,她只是哭,什么原因也不说。我试图追问,她只是摇头,过了约2分钟,她突然肚子疼,我知道她可能是怕我询问原因,故意装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转念一想,不如换个方式:不给家长打电话,不再询问作业的情况。而是和她聊起了家常:“家中有几口人?平时谁照顾她?我能帮她做些什么?”之后,我倒了一杯热水给她喝,又拿了一个热水袋让她暖肚子,很快的她的表情不再冷漠,悄悄告诉我:她爸爸、妈妈已离婚,没人管她,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作业更懒得做,说到动情处眼泪直流。与之前的冷漠相比,明显的与我的关系亲近了不少。后来每隔几天我便找她聊一聊,慢慢地她变了,开始做作业了,有时还拿着作业主动找我批改,还交了几个好朋友,学习兴趣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可见,班主任的语言是表达情感、传授知识和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载体,也是衡量班主任能力的重要依据,因此,班主任应当成为优美文明的语言大师。

二、班主任行为的榜样作用

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十分重视班主任“行”的作用。董仲舒曾说过“善为师者,既善其道,又善其行。”学生的眼睛像“录像机”,学生的耳朵像“录音机”,学生的大脑像“计算机”,班主任的行动时时处处影响着学生的品行。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的精神世界极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班主任独特的地位又决定了班主任的行为经常被学生模仿。所以,班主任的行为常常成为学生衡量自己行为的标杆。

近几年,我校都在开展君子教育活动,效果明显。可一开始并不如意,教室里总有扫不完的垃圾,桌凳摆放不整齐,班会课上讲了好多次,总是不能立竿见影。后来我校德育主任的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每逢周二我都在楼道执勤,主要任务是及时制止奔跑、打闹的学生。现在的我不仅执勤,手里还多了扫帚、拖把,楼道内的垃圾不见了,楼道干净了。同学们见了纷纷帮忙,不仅楼道干净了,教室里一尘不染,操场上的老大难——糖纸也不见了踪影。接下来,我又实行了积分制,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明显的变化,人人争做“匡衡小君子”。

由此可见,学生对班主任的尊重,源于班主任对学生的尊重。同样,学生的道德水平,也体现出班主任的道德风貌。

三、班主任情绪和情感的感染作用

班主任对好人好事热情的赞扬,对他人的困难真切的同情与帮助,对丑恶现象深恶痛绝地鞭挞与抨击,等等,这些道德情感会直接影响学生道德情感的形成。班主任科学的把握个人的喜怒哀乐,有效调控个人的情绪和情感,既能教育学生,也能启发学生,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首先,倡导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师生间友好相处,感情融洽,学生就会不断获得自信心,体验自我效能,容易产生积极的自我概念。不良的师生关系,学生易产生冷漠、猜疑、和敌对情绪,也容易形成自卑和消极的自我概念。

记得上初一时,我考到了镇上的重点中学,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同学让我无法适应,学习不在状态,成绩直线下降。我就这样在浑浑噩噩中度过了初一。

初二的新班主任杨老师教英语,他的英语课讲得极为出色,可我的英语从未及格过,心中有些失落。可杨老师并未对我露出失望之色,还关心地向我了解情况,使我安心不少。我很想告诉老师一切,可话到嘴边,只说了一句:“我初一……没打好基础。”老师露出微笑,鼓励我说:“没关系,只要你想学好,我们一起加油!”说到最后时,他大手一挥,眉宇间充满了自信,还顽皮地冲我眨了眨眼。本以为杨老师会义正辞严地批评我。没想到他却以如此轻松、温和的方式给予我鼓励。顿时,一股暖暖的自信充斥全身。迎着老师期待的目光,我郑重地点了点头。以后的日子里,杨老师一边给我敲响警钟,一边给我答疑解惑。我永远不会忘记,是杨老师帮我找回了自信。

只有在师生关系十分融洽,班主任在学生的心目中被承认“自己人”时,学生的心灵之门才会打开,心中的真情实感、酸甜苦辣才会竹筒倒豆子般地倾吐与班主任,也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有的放矢、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和美好小朋友往往搞不清楚,这时要引导学生自己画一画,如淘气用○表示,其他同学用△表示,这样学生对数的感知自然加深了,而且学会了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对于大数的认识,可以借助线段、图形、数轴,通过估、画等方式,借助“形”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对数的认识有新的体验,拓展数感培养的空间。这种方式在低年级也能有效沟通数形联系,提升学生对“数学化”的理解。在教学北师大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中,老师设计这样的问题:如果这条线段长表示3000,那么上面一段表示多少?

学生很快估出1000。这时,老师又把这一小段表示的数改为2000,继续追问:“整条线段长度会发生变化吗?”“大约是多长?”在这样的数形结合中,学生感悟到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感知了数的相对大小。再比如,出示一个长方形表示4000,如何在里面涂出1500?对这种数形结合的形式,学生在感到新奇的同

时,更能饶有兴趣去独立解决问题,对数的感知自然也加深了。可见,在数感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活动经验,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这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是很有好处的。

总之,学生数感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应该渗透在小学数学学习的各个领域,认数教学仅是培养学生数感的一个方面。在教学中,我们应从低年级开始,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境,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方法,有目的的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数感,力求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活动经验,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随着数感的建立、发展和深化,学生的一定会更加有“数”,他们的整体素养一定会全面提高。

[1]薛有才.小学生数感培养方法之我见[J].小学数学教育,2016,(10):23-24.

[2]童俊文,王洁琪.小学生数感培养的实践研究[J].小学数学教师,2015,(增) :19-24.

[3]张晶.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J].求知导刊,2016,(02) :90.

[4]坎丽君.巧设情境,培养数感[J].新教育,2016,(11):12.

[5]曹培英.数学课程核心词的实践解读[J].小学数学教师,2012,(11):1-12.

猜你喜欢
数感师生关系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谈小学班主任管理中师生关系的构建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夸夸我的班主任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