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开头段拟写有效教学刍议

2018-01-25 00:14王琴
文教资料 2017年28期

王琴

摘 要: 为了让学生写出规范明确及新颖独特的议论文开头段,作者渗透了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采用了“目标定位,示范引领”、“模仿示例,实战演练”、“找出病文,升格指导”的教学步骤和教学策略,成功地讲授了议论文开头段的拟写。

关键词: 开头段拟写 示范引领 病文升格

小溪是怎样一路流进大海的呢?遇到高山,它机智地绕过;遇到深涧,它一点点地积蓄力量去填平;遇到断崖,它勇敢地纵身一跃,化作壮美的瀑布……就这样,涓涓细流融入江河,扑向大海的怀抱。

以上是本次训练的作文题。下面就“小溪扑向大海”这则材料谈谈议论文开头段的拟写,谈谈教学策略。

一、目标定位,示范引领

基于某些学生在写议论文时不会写规范或精彩的开头段这一问题,我将此次教学目标确定为学会写规范的开头段甚至尝试写精彩的开头段,采用示范引领的方式引导学生。这一环节至关重要,直接关乎学生拟写的效果,关乎目标实现度。

以下是我结合“小溪扑向大海”的材料拟写的两个开头段,展示与分析如下:

示例1:小溪奔向大海途中,遇到断崖,勇敢一跃,化为壮美的瀑布,最后奔向大海的怀抱。

面对断崖般的障碍,小溪选择勇敢地一跃,变得更强大更壮丽,从而实现了人生目标。由此可见,我们一定要勇敢地面对困难。

分析:考场议论文开头段最好简明扼要清晰准确,即“快短准”。这个开头段总共有三句,第一句属于引述材料,第二句属于分析材料,第三句属于亮出中心论点,即“引—析—亮”。引述材料与原材料相比要简洁,为什么单单节选这个部分呢?提醒学生注意引述材料及分析材料都是为即将要亮出的中心论点服务的,否则“由此”无法“见到”中心论点。

示例2:《诗经》曰:“溯洄从之,道阻且跻。”(引其他材料)自然界存在着曲曲折折。(析所引材料)人生之路又何曾一帆风顺?遇见坎坷,不妨学学小溪,机智地绕过高山,积蓄力量填平深涧,纵身跃下悬崖。(联系作文材料析)遇见坎坷,变通为先。(亮出中心论点)(《道阻且跻,变通为先》)

分析:考场作文提倡“凤头”,议论文也不例外。如果每个人都由材料出发,虽然做到了“快短准”,但很难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造成阅卷老师审美疲劳。怎么克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个开头段总共有五句话,第一句引述其他材料,第二句分析这一材料,第三句第四句联系人生联系作文题目分析,第五句亮出中心论点,而且整个过程成功破题。老师需要教导学生围绕中心论点联想其他准确而新颖的材料,材料如果比较含蓄需分析,那么结合作文题目分析,最后自然得出中心论点。实际上这个流程依然遵循“引—析—亮”的写法,只是对学生的积累及分析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示例2是以《诗经》作为由头,可不可以以其余材料作为由头?当然可以,如诗文、名言、歌曲、自然景物、古人故事、社会热点等,只要达到准确新颖简洁的标准就可以。

以下几例作为参照体悟:

示例1:在围棋的黑白世界中,大师们奉行一个准则:应势而变。在错综复杂的棋局中,凭着自己的积累,携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智慧突破缧绁,获得胜利。我想,人生亦如此,应势而变,方可成就人生的突围。

示例2:“我有无数的金色的梦想,遗失在生活的路上。”顾城的一句话无疑点出了生活的艰辛与坎坷。我们满怀希望,却常常遇到绊脚石。这是人生的常态。朋友,让我们像涓涓的小溪一样吧!心中渴望大海,便只顾风雨兼程,何畏高山、深涧、断崖的阻挠?(《选择远方,风雨兼程》)

模仿示例,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1:直接由作文材料出发(引—析—亮),以“人应积蓄力量克服困难”为中心论点,拟写开头。

实战演练2:由其他材料出发(引—析—亮),中心论点自定。

注意:如果比较长,就拆成两段。

二、找出病文,升格指导

雷诺的六维理论和科尔勃的两维坐标理论都表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学生的听课效率受制于学业基础和语文素养,因此,每次课的目标实现度无法达到100%。尽管这次议论文开头段拟写教学效果显著,许多学生都能写出准确而新颖的开头段,但是仍有典型错误出现。下面分析及升格学生的病文,巩固议论文开头段的拟写。

病文一:“前进吧,前进将使你产生信念。”达朗贝尔此句简洁通俗的话语,无疑生动地诠释了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该放弃而应坚持前进,坚持“穷则思变,变则通”将这条路一直走下去。要学会变通,采取不同的措施应对我们遇到的困难。

病因分析:中心论点摇摆不定。考场议论文开头段素材无论多么精彩,都要以旗帜鲜明地亮出中心论点为宗旨。如果写得云遮雾罩,就会让阅卷老师觉得不知所云;如果先后亮出两个中心论点,就会让阅卷者心生茫然之感。以上病文,先引出遇到困难坚持向前的观点,又引出面对困难学会变通的观点,尽管都不超出材料内涵,但一篇议论文不应该出现多个中心论点。

升格:“《周易﹒系辞下》有云:“变则通,通则久。”小溪绕过高山、填平深涧,跃下断崖,正应了这句话。人们急需这种思维方式,而不是当困难来临时用死脑筋。随机应变,方能战胜困难,活出精彩。

病文二:遇到高山的阻挡,小溪并未硬撞,而是机智地绕过去。临近深涧时,小溪养精蓄锐,一跃,化作美丽的瀑布。小溪懂得面对什么困难时应对的方法。小溪积蓄力量后,克服困难,反而留下一路的風景。

病因分析:无中心论点,未围绕中心论点概述材料,概述与材料有出入。新材料作文提供的作文材料是我们写作的依据,是我们生发议论的由头,如果概述材料时有违原材料,就势必违背了出题者的意图。

升格:“遇到高山的阻挡,小溪并未硬撞,而是机智地绕过去;临近深涧时,小溪养精蓄锐;遇到断崖,一跃,化作美丽的瀑布。小溪懂得面对什么困难时应对的方法。人亦如此,面对困难,要懂得变通。”endprint

病文三:与大牌球星相比,里皮的球员生涯平平淡淡,但正是这细水长流的足球训练,里皮完成了由毛头小子到成为世界级著名球员教练的人生重大蜕变。由此,人应积蓄力量,厚积薄发。

病因分析:中心论点不符合此次作文要求(审题偏颇)。引用一則其余材料作为由头,一定注意先保证切合,接着注意叙述时应该瞄准你即将引出的中心论点,否则,即使材料切合,也未必能引出中心论点。

升格:马尔切洛·里皮,世界级著名球员教练,又有谁知道最初的里皮作为球员有速度不够快的弱点。面对这样的弱点,里皮能够用细水长流的足球训练来填平,从而实现人生的蜕变。由此可见,人应积蓄力量克服困难。

病文四:有画让郑板桥刻下“青藤门下牛马走”的印章。这告诉我们唯有积蓄力量,克服学习钻研时遇到的困难,才足以绽放出璀璨耀眼的光芒。徐渭,本为大幕僚的他贬为庶民。他拿起曾视为玩物的画笔,遂将那半生颠簸一笔落下,终于寻得灵魂停泊处,让中国文人画迈向另一种高蹈健达。

病因分析:素材不妥,未分析素材。如果由头都不贴切,那么无论怎么叙述,也无法得出中心论点。所谓最后由此可见的中心论点,也是作者贴标签而为之。这样的“凤头”只能自欺欺人。

升格:徐渭卒后一百年,郑燮出生,郑燮十分敬仰徐渭,并刻下“青藤门下牛马走”的印章。正是那一份敬仰引领着郑燮孜孜矻矻研究徐渭的书法、绘画、诗文,使得郑燮终成一代大师。可见,敬仰可引领人走向辉煌。(注:立意与本次作文仍有出入)

总之,本次作文教学中“示范引领”是老师做,老师怎样写开头段学生便怎样学开头段,老师如果只教技法无精彩开头段包括老师的下水作文的引领不算是教。本次教学中的“实战演练”是学生做,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只有在“做”中才能获取知识,或领悟写作要领或暴露问题。当学生暴露问题后,接着便是老师“做”,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纠正问题,老师可让学生修改病文,也可最后展示下水作文,以期在“教学做”中获得真正的知识。

陶行知认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即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这一理论在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议论文开头段拟写也不例外。

参考文献:

[1]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4.

[2]金林祥.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