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琵琶行》中浅谈音乐之美

2018-01-25 16:17马婉娇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教坊琵琶行白居易

马婉娇

摘要:唐代音乐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和高峰,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数不胜数,文学作品也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把它们两个称为“姊妹艺术”,那在文学中最突出的作品就是《琵琶行》了,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长篇叙事诗,通过描述一位琴技精湛,有着悲惨身世经历的琵琶女,想到自己所遭受的官宦经历,来表达自己的愤懑之情。想要从这篇文章中分析唐朝的音乐美,就不能只从文章中的字里行间的分析,可以扩散到其他方面来更深入的了解这一时期的音乐文化,比如:文人白居易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唐朝音乐制度的管理与发展等,我们从这几个方面并结合《琵琶行》这篇文章简单谈一下唐朝时期音乐的发展。

关键词:白居易;琵琶女;教坊

大多数人在研究《琵琶行》中的音乐艺术都会从它字里行间进行逐步分析,的确,白居易的《琵琶行》可以说是音乐与文学结合最美妙最享受的一部作品,可以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的欣赏。文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对音乐的描写不是普普通通只注意音乐的表达效果,更重要的是他将音乐与感情相融合,让这部作品更加震撼,他只有对音乐有足够的了解和高超的水平才能将文学与音乐巧妙的联系在一起;音乐艺术繁荣发展离不开管理制度和教育机构的建立,从文中可以得知,琵琶女是从唐朝音乐机构教坊中学习的音乐,那我们就从唐朝教坊里的管理制度这一个角度来分析唐朝时期音乐艺术的发展。

一、选择以《琵琶行》为例来浅谈音乐,是真的对白居易的文笔所折服,他对音乐描写真的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和高度,他笔下的每一个字都极有韵味。从“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看琵琶女通过四种方式来演奏《霓裳》和《六幺》这两首大型曲子,随着“拢”、“捻”、“抹”、“挑”的动作出现,节奏开始加快,“大弦”“小弦”相互交替,为了表达它们的不同白居易通过用生活中所常见的事物“急雨”“私语”等,在这里形象的描写了这里音乐的节奏加快,感情达到了高潮,这也是白居易文笔的厉害之处,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白居易可以用美妙的文笔表达出来也侧面说明了琵琶女将这两首曲子很精准的演奏出来,拿捏得当,这也说明了琵琶女的技艺高超。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短暂的停歇为了是更加强烈的音乐表达,如“银瓶乍破”,“水浆飞进”,“铁骑突出”,“刀枪齐鸣”,把全文推向最高潮,与“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着强烈的对比,渐渐地乐曲停止了,可是人们却对音乐的欣赏还没有停止,白居易巧妙地运用乐曲停止的时刻为人们营造一个想象的空间,还让大家沉醉在这音乐所创造的景象中,这也说明了琵琶女不仅在技巧上很熟练,在演奏作品上感情的处理也是非常准确和细致的。

二、白居易能将音乐与文学自然恰当的融合在一起,这也与他本身对音乐的了解有关,他能把无形的东西给形象的表达出来,通俗易懂,“唯见江心秋月白”,感觉很普通的一句诗词在这里却体现了它的奇妙之处,乐音一停,万籁俱寂,七个字却把这个寂静更加形象化,具体化了,对琵琶女的赞扬也从这平易坦直的言语中表达出来。这也让我看出了白居易有着“无声之美”的音乐美学思想,这也是道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反映。琵琶女是诗人着力刻画的主要人物。她在年少时曾经美若天仙,技艺高超,有许多仰慕者,生活中充满了各种短暂的欢乐,然而这些快乐都是琵琶女靠卖唱换来的,背后也是付出了许多艰辛。而后又随着时光的流逝,琵琶女年长色衰,失去了往日的光环,不得不“嫁作商人妇”,生活却越来越悲惨。琵琶女的经历,作者用这短短一篇文章就描绘的淋漓尽致、有血有肉、足见作者高超的写作技艺。当然我们也不难发现了琵琶女是封建社会千千万万歌舞伎的代表,作者通过琵琶女的形象揭示的是封建社会歌舞伎的相同遭遇。因此,琵琶女这一形象也具有典型的社会意义,这也是作者在文章中深层次的含义。

三、音乐机构教坊的建立

唐朝音乐的高度繁荣和发展离不开音乐机构的建立,它的乐府机构主要分三个部分:太常寺、教坊、梨园。从《琵琶行》中“名属教坊第一部”可知,琵琶女是从教坊里学习音乐的,那我们主要就从教坊的音乐管理制度方面来分析。

教坊在隋唐时期达到了鼎盛,规模庞大,乐工也非常多,在这里培养了许多技艺高超的器乐、歌舞、杂技人才,各种音乐类型也层出不穷。当然这离不开它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习难色大部伎三年而成,次部二年而成,易色小部伎一年而成,皆入等第三为业成。业成,行修谨者,为助教;博士缺,以次补之”①这说明学生們的考试成绩直接影响了他的艺术职业生涯,专业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这种教学方法我认为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让人们知道自己不努力,不优秀就会被淘汰,这种“优胜劣汰”的教育方法直接的影响就是促进盛唐时期音乐艺术的繁荣。不仅对学生要求严格,对老师的要求也非常苛刻,据《旧唐书·职官三》六志记载:“凡习乐,立师以教。每岁考其师之课业,为上中下三等,申礼部,十年大校之,量优劣而黜陟焉。凡乐人及音声人应教习,皆著簿籍,核其名数,分番上下。”②老师们也分三个等级上报礼部,而且十年就要进行一次考试,优秀的老师将往上升职,专业水平下降的老师将进行降职,体现了这样的管理要求对老师来说也是非常严格的。在这样的管理制度下,盛唐时期音乐艺术达到顶峰,在整个宫廷中具有巨大影响力,也为后代音乐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唐朝时期的一个音乐机构研究就能够让我们看到这一时期对音乐艺术的重视和音乐艺人的技能培养,这也不难想到白居易对琵琶女技艺高超的赞美之意。

小结: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我们中国古代艺术文化博大精深,从一篇文人的诗词中就可以分析出很多关于古代的音乐文化,这也只是浅谈其中的一部分。根据《琵琶行》让我们了解了文人白居易在文学与音乐领域的成就,认识了唐代这一时期的琵琶艺术,探讨了唐代音乐机构教坊的管理制度,古代音乐的美是需要我们追求和继承,将这种音乐之美永远传递下去。

注释:

①《新唐书·百官》四志 第48卷 北京 中华书局 1986年

②《旧唐书 ·职官三》六志 北京 中华书局 1997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坊琵琶行白居易
盛唐时期教坊音乐教育研究
唐代教坊综述
ART IN THE FIELD
早冬
二十一世纪唐代教坊理论研究综述
早春(节选)
即事
《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比较分析
唐仗内教坊及中唐教坊合署问题考辩
知我者谓我心忧——解读白居易《琵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