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三位一体”教学改革模式探析

2018-01-25 11:26胡恒丽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50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三位一体高职院校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十余年来,高职院校各门思政课程均有改善,而没有固定教材、教学要点每期下发的形势与政策课面临着课程存在感不强、学生获得感不强、总体发展性不强的困境,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队伍“三位一体”搭建教学改革模式,三管齐下,攻克领导重视度、教师专业度、体制机制成熟度三大难题,有利于切实推进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落实落地,使该门课程能承担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任。

【关键词】高职院校 形势与政策 教学改革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0-0032-02

2005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 十几年间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经从笼统的重视学生思想意识教育发展到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导重视度、课程依托载体和每門课程的发展问题;同时也看到各高校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课程上都投入了较大的精力,思政课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受到大学生的好评和欢迎。但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形势与政策”课关注度并不高。2018年的《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教社科〔2018〕1号)对这门课提出全方位的要求。上好这门课尤其是高职院校,我们需要对其现状和难点进行分析,思考提升这门课教学效果的方式方法,使其能承担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任。

一、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授课现状

在《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教社科〔2018〕1号)出台以前,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要求有“05方案”中提出的“本专科都要开设形势与政策课,本科2学分,专科1学分”。对于一门每学期等待教学要点发放,面临大量时事收集和备课压力,且只有1个学分的情况下,很多学校在这门课程上无法也很难下大力气去准备、宣讲,实现课程应有的效果。该课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课时少,课程存在感不强

根据05方案的要求,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只有1个学分,对应课时也就只有18节课左右。由于课程内容变化快,每学期都要传达分析最新的形势变化,所以每学期基本就4-8节课,大多数学校都将其排在周末,便于课程的可操作性,或者某些学校就安排两次课走走形式。这种状况导致形势与政策课成为大多数高职学生众多课程中的过客,几乎无法留下印象。

2.教学要点多,学生获得感不强

每学期教育部会根据最新时事情况,下发当期教学要点。该教学要点成为形势与政策课老师备课的大纲。如若缺乏对国内外形势的长期关注和提炼总结,要将这些要点准确的传达给学生显得非常苦难,导致很多形势与政策课老师的课堂上只有理论没有现实分析,或者只有案例没有深入理论,学生听后并未准确把握当今国内外形势,对其立志树观并未起到正向效果。

3.教师队伍散,总体发展性不强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课时少,变化大,对教师的需求量大,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未设立独立的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专职于该门课程的老师非常少。,辅导员成为其重要的兼职人员。但是辅导员大多数不是思政专业,辅导员工作的繁杂让他们很难静下心来思考问题,教授形势与政策课也仅仅成为他们的额外工作任务之一。久而久之,该门课程就成为走形式的一门课,课程无法发展,授课教师也无法发展。

二、“三位一体”改革模式构建

基于目前形势与政策课存在的各类问题,考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队伍“三位一体”进行改革,三管齐下,有利于形势与政策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提炼教学特点,体现高职特色

教育部每学期下发的教学要点包含国内国外形势,共十多个方面。讲授面面俱到,既不可能也难以做到。每期要点可以大体分为政治类和经济类,在此大板块上将要点综合提炼,根据高职院校各自的行业特色进行着重讲解。如财经院校可以对经济形势着重笔分析,并联系国内外尤其地方发展状况,做到既把握国家大政方针,又能体现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特色。

2.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师独角戏

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任务是宣讲最新理论成果,分析最近国内外形势,在各高职院校的数据平台中均以纯理论课的类型出现。大多数教师都采用讲授为主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对高职学生来说易疲倦,课程平稳无兴奋点,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果将教学内容仔细划分,重难点老师讲,一般内容下发给学生搜集资料课堂分析;同时搭建资源库,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拓展教学空间,形成线上线下学习两条线,将极大发挥学生课堂主人翁意识,且愿意积极去查找资料,思考分析问题。

3.整合教师队伍,专兼职多维度结合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任务量大,备课量大,授课规模大,这都对授课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基本的思政教师都不能完全保证的情况下,建议设立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使课程和教师有归属感,在教研室下配备优质教师作为本门课程领头人。第一,专职辅导员可作为一只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专兼职教师根据各自的专业专攻某一板块的研究并呈持续性,这样集体备课各有侧重再相互交流,可以使课程宣讲更深入。第二,学院领导、支部书记可加入教学队伍,就自身所长进行授课。第三,选聘社科理论界专家、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各行业先进模范定期或不定期到校开设讲座,丰富课程内容,使学生更加贴近实际。多维度的教学队伍,弥补了术业有专攻的短板,丰富了教学内容与形式,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宣讲氛围有极大好处。

三、“三位一体”改革模式难点分析

1.领导的重视度需要不断加深

近几年,中宣部、教育部的文件在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地位,各高职院校的领导纷纷意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思政课程的重要性。但是除了个别思政学科背景的领导,大多数领导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仅仅在于文件的要求,其重视度在于文件最低限的要求。因此领导的重视度其实已经提高,难点在于怎样使非思政专业领导主动思考思政课重要性的问题,对其认识的加深显得尤为重要。

2.教师的专业度需要不断提升

教授形势与政策课的专任教师大多是思政专业或者马原、马哲等专业,形势与政策的要点分析对教师的再学习能力和分析提炼能力有极高的要求。要真正成为专业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在大量的时事中找到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并且需要跨学科去分析问题。因此,形势与政策课老师必须持续学习,不间断提升其专业度。

3.体制机制的成熟度需要不断完善

按照思政课程建设标准,领导体制、工作机制、机构建设、专项经费方面均有要求,但是针对各高职院校发展程度不同、依靠行业不同,价值建设标准无法精确到细节,各高职院校自身的体制完善就更加重要了,尤其是针对各门课程的外在机制,如各部门与思政教育机构的配合融合机制、形势与政策课建设和资金配套等等制度,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形成的体制机制,更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推动与落地。

参考文献:

[1]郑丽仙.新时代下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探析[J].知识文库,2018(8).

[2]张晓彬.加强高校课程建设模式创新——以“形势与政策”课为例[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8(8).

[3]唐玮.提高《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实效性的分析思考[J].知识经济,2017(12).

作者简介:

胡恒丽(1982-),任职于四川财经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三位一体高职院校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