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天人合一”在园林设计的意境追求

2018-01-25 11:26王思月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50期
关键词:天人合一园林设计

王思月

【摘要】在园林设计中追求“天人合一”为意境,要通过三方面来表现:其一是通过在园林设计中的情景交融来实现“天人合一”思想的渗透,体现园林内在意境追求;其二是通过在园林设计中的物我相宜来实现“天人合一”思想的彰显,体现园林意境美学精神;其三是通过在园林设计中的境心相映来实现“天人合一”思想的创新,体现园林意境创造追求。

【关键词】天人合一 园林设计 意境追求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0-0045-01

道家文化是中华文明最早的源头之一,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不仅深刻地反映了其对文明的影响,而且对中国古典美学及意境追求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天人合一”更是园林设计的意境追求。一方面,“天人合一”作为道家处理人与自然的重要思想,其对以古典园林为代表的建筑设计有着天然的文化影响,追求“天人合一”是园林设计的终极目标;另一方面,“天人合一”思想契合了历代审美要求,而审美又寄情于风景园林,因而“天人合一”成为了园林设计的意境追求。从个人理解角度,笔者认为“天人合一”在园林设计的意境追求表现在:

一、在园林设计中渗透“天人合一”,寓情于景。

在园林设计中,有景无情是不可能成为经典的,只是走马观花的表象而已。在中国园林设计中,无论是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都深受宗教对仙山琼阁的憧憬、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讴歌、以及历代名家山水画寓情寄意的影响。这反映出在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情景交融是最起码的意境追求,这即是“天人合一”思想意境美学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在许多园林建筑上反映的诗情画意,本质上就是创造出“天地人”合一的境界。如苏州园林“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园内的四季晨暮变化和春秋草木枯荣以及山水花木的季相变化,使人们可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园景与人情的交融,形成了和谐而统一的情景交融之境,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意境追求。另一方面,现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往往出现有情无景的背离设计,让人徒留叹气,无病呻吟。如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如何建设出能安放“乡愁”的新式城镇,却成为了一种理想式的追求。因而在党的十九大中,习近平才会说“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是中国城镇化的理想。这本质上就是把“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入到现代城镇化设计中,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意境。只有这样的乡愁、这样的情致才不会是过眼云烟,反而是一种牵绊,连接着土地、人、一方天空的深深眷念,是诗与远方的精神家园,以至于“天地人”合一的意境享受。

由此可见,通过情景交融来体现“天人合一”思想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反映园林设计的人文追求与人本主义,是园林设计意境的内在意境追求。

二、在园林设计中彰显“天人合一”,寓物于神。

“天人合一”是指导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建设的中坚思想,是自然环境和社会有机思想的巧妙结合,充分体现传统美学下物质、精神双重追求。因此,在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以物质寓精神,以有限寓无限,构建一个个以哲理为命脉的精美的文化教育环境,意在给人以无穷的意会和联想,达到“忘其美之所在,复又与美同在”的化境。而这种意境追求恰恰又是现代园林设计所需要,从优秀传统文化出发,回归到人与自然的亲近感,彰显天、人、物、神的联系,才能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彰显“天人合一”极致追求。

寓物于神,把物质化的风景园林通过赋予于人之神韵,把园林建筑的内在生命力调动起来,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鸣,才能使园林设计进入到物我相宜的意境。如笔者2016年暑期游览的广州雕塑公园的抗“非典”英雄群像设计,就是寓物于神的园林设计代表。宁静的环境、高大的树木、鲜明的雕像及群像旁的松柏……构建起一框让人肃然起敬的园林风景,仿佛来到这里就让我们感受到那场无声战争残酷与严峻,感受到白衣天使们崇高的献身精神。肃穆中,小山腰间的苍翠自然风景、形象的英雄群像与人的感受是那么自然就结合起来,形成和谐的天人感应,实现“天人合一”意境的美学追求。由此可见,在园林设计中通过寓物于神、物我相宜来彰显“天人合一”思想,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共鸣,更能促进情景交融的美学意境。

三、在园林设计中创新“天人合一”,寓境于心。

时代在发展,思想在进步,园林设计立足于“天人合一”意境的追求也必然走向创造与创新,才能使“天人合一”思想在园林设计中取其精华,使其意境美学发扬光大。著名华裔建筑设计师贝聿铭先生,就通过自己善用光线的特长,对“天人合一”的意境美学进行了创新,使之转化为现代设计的典范。由贝聿铭大师设计的美秀博物馆,就如同坐落于日本山林间的“天人合一”意境美学的现代写照。如果单看美秀博物馆,它仿佛是大师在图纸上建立起的大理石设计;但将它划放在林海中,它却属于园林的一部分。行走在博物馆中的游客,与展品随时间变化的自然光下变得平静柔和,戾气化空,远望绵延不绝的山脊,人也是物像,境也是心像。而从天空或更远的地方来看,美秀博物馆如山、如景、如画、如梦,仿佛早就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深处,没有突兀感与陌生感,只有内心里自然唤醒的美的享受。这种创新与发展,使得“天人合一”的思想大放光芒,并成为20世纪最杰出的风景园林设计代表作。寓境于心、境心相映成趣,其设计出的是“天人合一”在当下的极致写照与创新。

但最令人惊叹的园林设计师不是人类,而是自然。即使如贝聿铭先生这般对“天人合一”如此通透的大师,也只是妙手将风景、光线、展品融为一体,并将人的各种视角与感受融入到其中,形成自然下的巧妙呈现。因此,园林设计只是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情感去挖掘大自然的美丽,以至于“天地人”三者的合一。从自然中来,也就要回到自然中去。创意,需要一个新的思想;而创新,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格局。“天人合一”下人与自然的纽带,要有五个心来发扬儒释道精神。儒家,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有善良之心;道家,道法自然,人与自然之和谐之心、敬畏之心;佛家,研究人与内心世界的关系,要有慈悲之心、慈爱之心。只有这样,才能使园林设计让人的境界和思想得到升华,进入到“天人合一”下意境美学的享受中。

参考文献:

[1]吴昊.浅谈“天人合一”思想与中国园林的美学关系[J].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2018,(06):69.

[2]邵熠,汪彦辰.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风景园林的启示[J].现代园艺,2018(06):140.

[3]陸安娜.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1):132.

猜你喜欢
天人合一园林设计
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探讨
园林设计中的灰空间
略论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南方园林设计与施工、养护
园林设计中地形的塑造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