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分离性焦虑”心理辅导个案研究

2018-01-25 11:26孙静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50期
关键词:心理干预案例分析

【摘要】初入园的“阳阳”表现出了典型的“分离性焦虑”症状,咨询老师对症状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系统脱敏、音乐治疗等干预措施,辅以家长指导,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分离性焦虑 幼儿入园 案例分析 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0-0188-02

“分离性焦虑”是幼儿入园初期常见的一种心理焦虑现象,也是一种需要进行积极的心理介入、家园合作才能妥善解决的幼儿入园焦虑问题。在幼儿入园初期对这种“分离性焦虑”现象既要充分重视,早发现、早干预,以免贻误干预良机;另一方面,也要科学认识这类现象、防止误判。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将分离性焦虑症的诊断标准确定为:(1)过分担心依恋对象可能遇到伤害,或害怕依恋对象一去不复返;(2)过分担心自己会走失、被绑架、被杀害或住院,以致与依恋对象分别;(3)因不愿离开依恋对象而不想上学或拒绝上学;(4)非常害怕一人独处,或没有依恋对象陪同绝不外出,宁愿待在家里;(5)没有依恋对象在身边时不愿意或拒绝上床就寝;(6)反复做噩梦,内容与离别有关,以致夜间多次惊醒;(7)与依恋对象分离前过分担心,分离时或分离后出现过度的情绪反应,如烦躁不安、哭喊、发脾气、痛苦、淡漠或退缩;(8)与依恋对象分离时反复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躯体症状,但无相应躯体疾病。以下试以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一、案例

阳阳(化名)3岁半,从入园第一天就一直哭闹不止,第三天就生病了,高烧不退,妈妈只能将其接回。入园一个月后哭闹现象依然沒有减退,只能休息在家。据阳阳妈妈反映,阳阳在发高烧时嘴里还经常说着“我不去幼儿园”之类的话,在休息在家时,阳阳每天早上起来第一句话就是“我不想去幼儿园”。

阳阳妈妈说,阳阳在幼儿园的那几天,她也非常担心,整天想着:孩子哭了没?肯不肯吃饭?有没有受欺负?孩子不会大小便怎么办?孩子被别人推倒摔坏了怎么办?在幼儿园睡觉被子有没有盖好?……“孩子终归是要上幼儿园的,但我现在又很担心,怕送幼儿园后再生病,所以心情非常烦躁、焦虑,睡不好,食欲也下降了,”阳阳妈妈焦虑之下前来求助咨询老师。

阳阳是被妈妈抱着进入咨询室的。阳阳看起来很瘦小,不活泼,进入咨询室后,他一直坐在妈妈腿上,不肯下地,紧紧地抱着妈妈的腰,依偎在妈妈怀里。阳阳妈妈在整个咨询面谈过程中眉头紧锁,不时地摸着阳阳的头。

二、心理求助人背景分析

求助者是张女士,汉族,30岁,大学本科毕业,原某公司职员,自阳阳出生后,便辞职在家带孩子。张女士不喜出门,很少带阳阳去公共场合及自然环境中玩耍,只偶尔带他到楼下活动,阳阳不擅于与人交往,遇生人便哭。阳阳3周岁时,本到了该入园的年龄,但张女士看到好多宝宝进幼儿园就哭闹,心里犹豫了,于是决定等孩子大一点再送幼儿园。过了一个月,张女士准备将阳阳送幼儿园了,但阳阳一哭闹,她又舍不得了,于是又抱回了家。就这样一直拖了半年,寒假过后,在家人的一致要求下,张女士终于把阳阳送到了幼儿园。

阳阳上幼儿园后,张女士表现出了一百个不放心:宝宝第一次过集体生活能不能适应?能不能接受陌生的老师和同伴?能不能学会遵守幼儿园的制度?能不能学会和其他小朋友共享玩具?……每次送阳阳到幼儿园,张女士总是反复嘱咐老师要看好阳阳,要给他吃什么,什么时候给他喝水,户外活动应该注意什么……当阳阳哭闹着不愿意待在幼儿园时,张女士便一再向阳阳保证会很早来接他回家,会给他买礼物。阳阳进教室后,张女士通常不马上离开,而是躲在门口,偷偷看着教室里面的情况,直到看到阳阳停止哭闹才离开。平时在家里,如果阳阳调皮捣蛋,张女士只要说一句:“再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了”,阳阳便言听计从。

三、案例解剖

根据上文“分离性焦虑证”的诊断标准和心理求助人背景分析,我们可以判断阳阳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分离性焦虑。分离性焦虑是指六岁以下的儿童在跟与其有亲密关系的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出现的极度焦虑反应。

从内因上讲,分离性焦虑源于幼儿的依恋情绪。年幼的孩童一直受到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保护,对母亲以及周围的成人有着很深的依恋情绪。当幼儿独自进入幼儿园后,最亲近的人——母亲从视线中消失了,幼儿会一下子不安起来:妈妈在哪里?他想要找妈妈于是会用喊叫、哭闹来表达自己的焦虑,呼唤妈妈的出现。因此,对阳阳来说,上幼儿园是他第一次独自接触社会,自然会产生焦虑反应。

从外因上看,家长的教养方式也是导致幼儿分离性焦虑的重要因素。阳阳妈妈在日常生活中对阳阳过分娇惯,影响了其自理能力的发展;她过多限制了阳阳的活动,阳阳没有机会与外界接触,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受到影响。母亲对孩子的过分呵护、娇惯溺爱,容易使孩子养成依赖性增强、独立性差、生活技能缺失、胆小又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个性弱点。一旦走出家门,便不知如何应对,这是导致幼儿产生分离性焦虑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案例中阳阳妈妈也同样表现出了严重的分离性焦虑,她犹豫不决、担心害怕、焦虑不安。她对于是否送阳阳去幼儿园犹豫不决,态度不坚定,一旦阳阳哭闹就不坚持送了;她担心阳阳不熟悉幼儿园陌生的环境,不敢表达其基本需要;她害怕阳阳在幼儿园发生安全问题,会被其他小朋友欺负;她把阳阳送到幼儿园后,仍不舍得离开,在门口或教室外的隐蔽位置悄悄观察阳阳的情况,焦躁不安。 究其原因,很可能是自阳阳出生后,她辞职在家,所有的生活重心都放在了阳阳身上,产生了心理依赖。当阳阳上了幼儿园,她不仅感到家里空空的,心里也“空巢”了,于是出现了分离性焦虑反应。

四、心理干预

针对阳阳所表现出来的状况,咨询师分别对他和他的母亲采取了如下干预方法:

(一)系统脱敏,逐步缓解焦虑

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咨询老师与母亲、阳阳一同来到活动室,发现阳阳对积木特别感兴趣,于是老师便与母亲共同陪阳阳玩搭积木游戏。

等陽阳与老师熟悉后,母亲对阳阳说:“妈妈现在要去卫生间,你和老师在这里玩,妈妈一会儿就回来。”阳阳点头答应。妈妈走开后不久,阳阳便开始找妈妈,老师拿来一辆小玩具车,转移他的注意力,很快,阳阳又投入到游戏之中。按事先的约定,五分钟后,母亲回来,阳阳放松地与母亲一起玩。

十分钟后,母亲说:“妈妈去找爸爸有些事情,你和老师玩,妈妈一会儿就回来”。这次,阳阳比上次答应得痛快多了。可是,妈妈刚走,他又开始不安起来,不停向妈妈走的方向看。第一次回头,老师告诉她:“妈妈会回来的”。第二次回头看时,老师没有说话,只是用玩具吸引他的注意力。十分钟后,母亲回来,阳阳没有特别的表现,继续玩游戏。

大约十分钟后,母亲又说:“宝宝,妈妈要上班了,你和老师在这里玩吧。”这次,阳阳不干了,不让妈妈走,妈妈说:“妈妈上班挣钱,等妈妈回来给你买好吃的东西。”反复说了几次,阳阳同意了,但看得出很不情愿。妈妈刚走,阳阳就哭了起来,老师立即找来许多花草与小车模型,和阳阳一起玩起了用积木搭建公园的游戏。孩子玩得很开心,偶尔会抬头对着老师笑。虽然在玩的过程中,他仍会不时回头望向妈妈走时的方向,但已不需要老师引导,就会自己转过头来,继续他的游戏,旁边的活动室传出音乐声时,他还会跟随着哼唱。一个小时后,妈妈回来了,手里拿着阳阳爱吃的蛋糕,阳阳看到妈妈回来,很高兴,但目光一直盯得妈妈手里的蛋糕。

经过三次这样的脱敏练习,阳阳逐步增强了安全感,知道了妈妈离开还是会回来的。

(二)音乐治疗,培养良好情绪

将音乐治疗用于缓解幼儿入园初期的分离性焦虑,有助于调节幼儿的情绪,引导他们做出新的行为尝试并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为了培养阳阳良好的情绪,咨询老师也尝试将音乐治疗引入了幼儿园活动。

早上阳阳进入教室时,老师把各种各样的儿童打击乐器倒在地上,并装作很随意的样子,将乐器一一奏响,旨在吸引宝宝参与。之后,老师跟阳阳分别扮演鸡妈妈和鸡宝宝,选择自己喜欢的打击乐器,并用乐器表达自己的心情。当故事情节发展到鸡宝宝和鸡妈妈告别时,老师引导阳阳用手里的打击乐器自由简单地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情绪。

在阳阳利用乐器宣泄了自己的情绪后,老师让阳阳暂时停止乐器打击,兵适时地让班级教师扮演羊妈妈出场,在舒缓的背景音乐下给宝宝做肢体抚摩动作(抱一抱,亲一亲,从头到脚轻轻抚摩),安抚阳阳的情绪。

之后,教师播放阳阳平时在家最喜欢的歌曲喜羊羊,由教师带领宝宝进行简单有趣的音乐律动活动。

最后发给阳阳小礼品,以示鼓励。

(三)家长指导,构建良性亲子互动

鉴于家庭教养方式是导致幼儿分离性焦虑的主要原因,再加上阳阳妈妈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分析性焦虑反应,因此,咨询老师也对阳阳的妈妈进行了指导,以期构建良性的亲子互动。一方面改变认知,提升自我,给阳阳创造足够的交往和发展空间的同时,挖掘自身潜能,培养新的兴趣。另一方面改变对阳阳的教养方式,送阳阳到幼儿园保持平和正常的状态,不要过分渲染离别气氛,同时改变与孩子沟通的方式,如不再说“不听话就送你上幼儿园”之类的话,而采用快乐游戏的方法,多和孩子讲幼儿园发生的有趣事情,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孩子把幼儿园当成受处罚的地方,从而克服其紧张、焦虑的情绪。

五、心理干预效果评估

经过一周的咨询后,阳阳入园时情绪有所好转,与妈妈分离后哭闹5到10分钟后即缓解,两周后,与妈妈分离后偶尔哭闹3到5分钟,一个月后,情绪基本平稳,进幼儿园时能愉快地和妈妈再见,也能较好适应幼儿园生活。母亲也重新安排了自己的生活,半天到公司工作,半天料理家务,随着孩子越来越适应幼儿园生活,阳阳妈妈也变得活泼开朗了,并积极配合幼儿园老师组织的各项活动。

半年多过去了,阳阳进步很大,在学期结束时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中,阳阳和妈妈一起制作了环保服装,还一起登台表演了节目。

作者简介:

孙静,女,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要从事学前教育研究和儿童教育心理研究。

猜你喜欢
心理干预案例分析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的心理干预
“互联网+”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