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疗效观察

2018-01-26 07:24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28期
关键词:气滞血瘀定向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病房中的常见、多发病种,其主要以腰部酸胀、刺痛及下肢麻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会引起下肢肌肉萎缩、无力,翻身、行走困难,甚至影响排便。祖国医学将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分型为:气滞血瘀证、肝肾亏虚证、湿热证和寒湿证。临床上,气滞血瘀证为最多见的证型,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腰部及/或下肢存在固定的刺痛,腰椎活动受限,舌暗紫且伴有瘀斑,脉弦紧涩[1]。该病因其发病急骤,病情迁延,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在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微创手术、开放手术治疗,临床上以保守治疗为主[2]。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上发挥着日益明显的疗效,也是现今研究的主流方向。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利用医学仪器定向透药的治疗方式,将药物直接作用在疼痛部位,有较强的消肿、镇痛作用,效果明显[3]。该方法具有定向中药导入和中频仿生按摩及热治疗等多重功能,通过扩张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靶向作用于患者病灶,比低频电流更能到达人体组织的深部。本研究选择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该病传统治疗方法更多的是单纯方法的治疗,包括中频脉冲电治疗等,均存在未达到内外兼用的弊端[4]。鉴此,本研究进行了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效果的研究,旨为临床中医护理技术的开展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现收集2017年5—10月收治入住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伤二科的80例分型为气滞血瘀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随机分配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上: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除上述治疗外,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观察效果并比较,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7年5—10月收治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伤二科的80例分型为气滞血瘀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女性患者39例,男性41例,年龄范围在41~80岁;采用随机分配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年龄平均値为(57.75±11.48)岁,对照组年龄平均值为(59.25±10.35)岁;试验组男女性别比19 ∶ 21,对照组男女比为22 ∶ 18,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进行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1)符合气滞血瘀型腰痛病的诊断标准:腰腿部存在固定刺痛,夜间疼痛较甚,腰部僵硬,屈伸旋转活动受限,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5-6];(2)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3)疼痛好发于下腰,且向下肢放射;(4)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5)CT提示有腰椎间盘突出;(6)无神经精神疾患;(7)自愿参加本次研究者。

排除标准:(1)有心、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具体如下:出血倾向、恶性肿瘤、血栓性静脉炎、活动性肺结核、置有心脏起搏器等医学植入物患者;(2)影像学提示为突出型、脱出型或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存在绝对手术指征者;(3)妊娠哺乳的妇女;(4)病情危重,无自主意识者;(5)对实验药物过敏者;(6)局部腰部和腘窝皮肤破损者,对药物及治疗不耐受者;(7)对肢体感觉不明显者;(8)糖尿病患者。

1.2 干预方法

(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即嘱咐患者卧硬板床休息;注意腰部保暖;佩戴腰围;坚持腰背肌功能锻炼;注意饮食清淡,可给予活血化瘀的饮食;保持心情舒畅;遵医嘱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洛索洛芬钠片60 mg,饭后口服,每天3次,疗程为1周。(2)试验组在上述治疗方法上,从入院第1天开始,进行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一天1次,疗程为1周。治疗仪采用洁翔公司CM2000DIV (CM2000DV)电脑中频电疗仪,药方选取桃红四物汤加减方,药方:桃仁6 g、当归9 g、丹参9 g、泽兰9 g、杜仲9 g、醋延胡索9 g、桑枝9 g、炙乳香3 g、炙没药3 g等。操作时,先用生理盐水纱布清洁腰夹脊穴以及患肢委中穴皮肤,再接上电源,检查仪器处于正常状态,将导联线一端插入通道A插孔内,一端连电极板;将桃红四物汤加减方一剂加入到100 ml的沸水中,充分溶解后,待温度降至40℃左右时,将2块大小为10 cm×7 cm的三层纱布浸泡到药液中,拧至不滴水状态。将纱布分别放于电极板上,分别固定于患者的患处的腰夹脊穴以及患肢的委中穴,并用松紧带固定,最后选择处方3腰椎间盘突出症,温度40℃,时间20 min,工作频率为2~8 kHz,以患者耐受为度,电流强度小于20 mA。

1.3 观察方法

由专人,分别于患者入院的第1天和第7天进行评价,评价指标选取日本骨科学会创建的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该评定标准通过对患者的自觉症状、临床检查、日常生活活动和膀胱功能进行评估,通过加分制得到最终得分,最高得分为29分,最低为0分。治疗改善率=[(治疗后JOA评分-治疗前JOA评分)/(满分-治疗前评分)]×100%;具体分级:改善率为100%时为治愈;改善率大于60%为显效;改善率为25%~60%为有效;改善率为小于25%为无效;总有效率为各组治愈、显效和有效人数占各组总治疗人数的比率。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中Mann-WhitneyU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干预后疗效比较如表1,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两组治疗后,试验组显效与有效例数均多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试验组为82.5%,高于对照组的57.5%,说明两组方法均具有治疗效果且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分析疗效等级,采用秩和检验P=0.029<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的中医治疗原理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组患者通过干预后,其JOA评分均有改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为筋骨损伤,或因跌仆外伤,或因用力不当,使得气血溢于脉外,离经之血瘀滞于腰腿部,不通则痛,产生症状。祖国医学究于发病机制,治疗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7]。从辨证归经的角度来说,腰部病多因督脉、膀胱经受损,闪挫跌仆、外力打击,气机痹阻,使得督脉经气受损未能复原,造成“督脉气亏、瘀血闭阻”之症。膀胱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跌打损伤导致骨错缝、筋出槽,气血溢于脉外,离经之气血瘀滞,必然壅遏气机经络,导致疼痛等症,从此理论着手,治疗应当“益气通经、行气活血”为法。于此,本研究根据中医“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理论,选取腰夹脊、委中等穴。腰夹脊为治腰疼常用穴,擅治瘀血、腰痛及下肢痛。同时,配合骨科经典方桃红四物汤逐瘀止痛、活血通络功效,直达病灶。此方能滋阴益髓,补血,从中医的内因亏虚上给予补给,又能外因上活血祛瘀,行气止痛[8]。

3.2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的优势

本研究中,与传统治疗的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干预治疗后,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功能的改善率明显提高,JOA评分显著提高。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是采用电致孔透皮给药技术,通过高电压脉冲电场在细胞膜等脂质双分子层形成暂时的、可逆的、亲水性孔道,从而增加药物对细胞及组织膜的渗透性,促进药液经皮吸收,使作用直达患处[9]。相比较传统的中药离子导入法采用的低频电流,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采用中频电流,使得中药药效更能深入的到达病灶,最大限度的发挥中药对局部症状的疗效。

3.3 启示

本研究根据中医标本兼治、辨证施法、注重整体、针对施护的原则,确立了“活血通络、行气止痛、整体护理、序贯施治”的中医治疗护理方法,序贯治疗在中医特色护理基础上,采用腰突治疗经典方桃红四物汤,通过现代技术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提高了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疗效。临床施治过程中,操作简单快捷,护理人员学习曲线短,患者满意度高,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会针对不同证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进一步护理研究,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方案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持。

猜你喜欢
气滞血瘀定向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话说血瘀证
基于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中医血瘀证研究概述
中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大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脉血康胶囊联合雌孕激素治疗血瘀型原因不明的月经过少
七制香附丸加味治疗卵巢囊肿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优秀定向运动员中距离定向比赛成绩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