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珠山八友及后人对粉彩艺术瓷的贡献

2018-01-26 00:08沈姣余涛
陶瓷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珠山粉彩景德镇

沈姣 余涛

(诗逸瓷话,景德镇市,333000)

1 珠山八友对粉彩艺术瓷的贡献

“珠山八友”指的是团体称号,并不是指那具体的八个人,就像“扬州八怪”也不是指只有八位画家,而是以丢官去扬州卖画的郑燮和高翔,一生布衣的金农和李禅,职业画家的罗聘和黄慎,八怪中还有高凤翰、杨法、李葂、闵贞、华喦等。珠山八友也一样不止八个人。只是民间在数字上最大只能用到“八”,“九”是帝王用的,比如:“九龙真气、九五至尊”“珠山八友”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活跃了有近百年,而且“珠山八友”尤以粉彩艺术瓷为主。他们的作品在世博会中频频获奖,进一步将我国的陶瓷艺术传播海外。

“珠山八友”活跃于近现代的中国,中国经现代正处于民族危亡,国家动乱的时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珠山八友”在传承我国优秀的粉彩工艺的前提下,结合景德镇民间的粉彩工艺,崇拜“扬州八怪,以海派画家为学习榜样,结合当时的社会动乱时代,通过陶瓷绘画表达出”珠山八友“们满腔的爱国热情,和对军阀统治的痛斥。珠山八友在粉彩艺术长做中,打破明清官窑粉彩瓷的束缚,像一股清流,流入景德镇艺术瓷中,一发不可收拾,影响至今。

“珠山八友”如王崎善于画人物,王崎人物师法扬州八怪的王慎,吸取了王慎的人物写意手法,笔墨酣畅淋漓,笔简意赅,人物传神。王大凡画粉彩不上“玻璃白”,直接将颜料绘制到瓷胎上的落地彩手法至今对景德镇的粉彩艺术瓷工作者都产生深远影响。邓碧珊是首位在瓷板上画人物肖像的艺人。汪野亭在古人的基础上,师法王维的泼墨山水,采用国画的泼墨技法入瓷,在瓷器泼绘山水,这样在瓷器上画出来的山水就像在宣纸上一样有“浓、淡、干、湿、焦”五色效果,给景德镇粉彩艺术陶瓷的山水作品注入新兴血液。刘雨岑凭借自己深厚的功底,创"水点"技法,在景德镇陶瓷粉彩艺术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水点法”后来被其子刘平继续发扬,创“水点桃花”画面用于生产7501毛瓷。“珠山八友”算是首批陶瓷艺术名家,他们在粉彩艺术的贡献不可磨灭。

“珠山八友”是一个文化现象,这种现象在陶瓷史上是鲜见的,在中国绘画史上却是相当普遍的——“画派”现象。“珠山八友”的出现是有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在明清以前的陶瓷文化情境中,陶瓷工匠的任务是为统治阶级服务,身份和创作没有自主性,也没有结社的自然条件,他们的身份就像是受雇者。时序发展到近代,陶瓷工匠的身份得到了极大的自由和释放,于是他们就像其他文人一样具备了形成艺术雅集或艺术社团的条件。他们往往有共同的志趣或人生目的。他们通过自己深厚的文学书画功底,转为粉彩艺术瓷的创作中,可谓在陶瓷艺术中具有开篇的作用,一改工匠图案装饰的主流,为粉彩艺术瓷装饰的多样性做出浓重的一笔。

2 八友后人在粉彩艺术瓷中的贡献

“珠山八友”中多位成为现在的陶瓷世家,比如王大凡侄子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先生家族评为陶瓷世家,刘雨岑儿子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刘平也是陶瓷世家。汪野亭后人汪平孙和汪桂英也有他们的“汪派粉彩山水。“珠山八友”的后人也是名家辈出,尤为突出的就是王锡良先生。王锡良是王大凡侄子,十几岁开始跟随叔叔学习粉彩工艺,早年主攻人物,得到叔叔的真传,其粉彩人物线条流畅,设色艳而不俗,人物描绘传神写照。王锡良先生后面开始注重写生,描绘祖国壮丽山河,再将写生稿创作于面上,王锡良先生深知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得道理,艺术创作需要从自然中吸取养分,再通过自己的心得体会表现出来。王锡良先生现在的粉彩山作品看得出来都在做减法,山石的概括,人物的减练。他进一步将叔叔的粉彩艺术瓷推向写生的高度,值得当代陶瓷艺术家的学习。

3 总结

纵观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史“珠山八友” 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活跃了有近百年,而且“珠山八友”尤以粉彩艺术瓷为主。他们的作品在世博会中频频获奖,进一步将我国的陶瓷艺术传播海外。他们的后辈也是名家辈出,在粉彩艺术瓷上也是影响者现在的陶瓷艺术工作者。

猜你喜欢
珠山粉彩景德镇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粉彩瓷板四条屏
《窑开全青》粉彩瓷瓶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笨人干不出最笨的事
笨人干不出最笨的事
笨人干不出最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