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非纸笔”测评的实践与思考

2018-01-26 08:02朱秋蓉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8年15期
关键词:纸笔智慧测试

□ 朱秋蓉

“非纸笔”测评,是相对于传统笔试而言的评价方式,是从学生的能力、品德、实践等方面出发,采用情景化、模块化、游园式、多学科的形式,通过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过程的观察,进行的综合评价。非纸笔”测评作为一种表现性评价,越来越受到师生、家长的欢迎。然而,诸如设计路径模糊、测评过程失真低效、测评价值功能单一等问题,已然成为“非纸笔”测评亟待攻克的难题。自2010年以来,杭州市小学低段“非纸笔”测评,历经了“模块过关”“游园乐考”“项目式学评”这三个发展阶段。近年来,杭州市教研室致力于整体推进区域性、校本化的“非纸笔”测评的研究,力图破解难题,将“非纸笔”测评的研究工作向纵深化、常态化、系列化推进。

一、加强顶层设计,厘清设计路径

以往基层学校的低年级“非纸笔”测评,尽管标题不同,但内容、形式大同小异,以至于不少学校之间照搬照抄。而实际上,校际间的差异、学科的差异、学情的差异等决定了“非纸笔”测评必须根据顶层设计的理念,厘清设计路径,制定测评校本化方案。杭州市长寿桥小学以“项目式学评”为载体,在“非纸笔”测评的设计路径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2017年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杭州市长寿桥小学实施了“喜看杭城新变化,我为祖国点赞”为主题的“项目式学评”。“项目式学评”是指利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实施的“非纸笔”测评,即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围绕学校育人主题,根据课程标准、学校特色、学生特点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制定“等级+评语”的评价标准,通过观察、描述学生个体及团队在任务解决过程中的表现,评定学生的学业水平,并结合测评结果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项目式学评”的设计目标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学校梳理出小学低年级各学科中无法用纸笔测评的内容,如情感与态度、文明素养、表达与沟通、合作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设置的测评项目既要体现学科整合,全面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又要把学生最核心的素养凸显出来,突破纸笔评价的局限,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例如,测试第一项是“观看导览片”,即通过全班9组学生同时观看3分钟的导览片,明确此次活动的流程和要求。测评的目标指向学生在公共空间的文明意识和礼仪行为。

学校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制定出一整套“项目式学评”评价标准,以“等级+评语”方式来呈现。“等级标准”分为A(低于标准)、B(达到标准)、C(高于标准)三级,重在衡量“知识能力”维度的达成情况。而评语则以质性描述的形式表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维度的达成情况,重在鼓励,促进发展。

长寿桥小学地处西湖之滨、杭州市繁华地段,深受西湖文化浸润。“项目式学评”结合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活动、学期教育主题以及该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来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考查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例如,二年级的测试现场布置成三个展厅:西湖厅、运河厅、钱江厅。学生利用展厅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某一个景点的特色。情境化的测试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激发学生参与测试的兴趣,还充分体现了学校文化特色。

“项目式学评”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基于大数据的评价结果去关注学生个体的微观表现。“非纸笔”测评结果的反馈和应用,不仅更加客观、真实、科学地体现了“非纸笔”测评的甄别功能,更是强调评价的激励、改进功能。如任课教师通过测评数据分析,能向学生和家长推送一套“私人定制”的以任务或练习为主线的指导性建议,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以长寿桥小学的“项目式学评”为代表的诸多学校,在实践中探索出“非纸笔”测试的设计路径并日渐清晰:指向核心素养,设置测评项目;依据课程标准,研制测评量规;分析校情学情,创设测评情境;读懂学生发展,重视测评结果。由此路径设计的“非纸笔”测评方案,尊重儿童的特点,重视评价过程,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要点,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从而形成了全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体系,具有鲜活而深远的教育意义。

二、借力智慧教育,提升信度效度

在“非纸笔”测评的实践中,学校普遍反映以“情境任务解决”为载体的游园式测评存在失真低效的问题。有时为了完成一个年级的测评,需要全校教师甚至动员家长参与。即便如此,面对班级数多或大班额的现状,依然需要花一天甚至几天的时间来完成一次测评。这也成为“非纸笔”测评流于形式、难以深化的原因之一。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测试,也常常由于教师大工作量产生的疲劳度,对测试结果形成主观臆断而影响信度。

杭州市作为信息化、智能化应用程度较高的城市,为“非纸笔”测评的技术革新提供了保障。尤其是近年来,教育部门加大了全面推进智慧教育的步伐,各学校在软硬件投入、师资培训、学生数据库建设等方面有了显著改善,建立了校园智慧教育平台。校园智慧教育平台是基于学生在校数据的综合采集、统计、分析,为教育教学的组织实施、质量分析、个性化指导提供决策的数字化综合应用平台。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

杭州市有一大批智慧校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以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和应用为突破口,踏上了提升“非纸笔”测评信度和效度的探索之路。以杭州市求知小学为例,学校充分发挥“智慧教育示范校”的优势,积极建设智慧教育平台。每个学生从入学伊始,就拥有一个识别身份的二维码,通过扫码就可以实现实时评价录入。系统的后台数据会自动与该生信息保持同步,记录学生小学阶段的成长轨迹。学校利用即时反馈系统和语音自动识别等技术,完成了传统“非纸笔”测评向信息化“非纸笔”测评的转变。

例如,朗读是小学低年级语文学科“非纸笔”测评的常规项目。学生的发音是否标准、表达是否流利往往是评价的重要依据。一般学校采用的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测试,不仅效率较低且受教师主观因素的影响。求知小学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实现了基于人机对话的集体测评。测试前,由任课教师结合课程标准和测评活动的主题精心选择或改编测试题目,录入至智慧教育平台。学生进入智慧教室后,利用人手一台的平板电脑和身份识别码直接选择试题作答,实现集体答题。智慧教育平台利用自动语音识别系统评定学生朗读的情况,并提供实时反馈和矫正提示。如学生对自己的测试结果不满意,可以借助系统提供的朗读示范和矫正提示,经练习后再次进行测评,直至在规定的测试时间内获得自己满意的结果为止。智慧教育平台,不仅极大减轻了教师组织“非纸笔”测评的压力,提高了信度和效度,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测试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激励他们更加投入地进行后续学习。

此外,智慧教育平台还在测评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处理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测评结束后,每个学生都能拿到反映自己测评情况的数据雷达图和分析诊断报告,家长也可以通过智慧教育平台的“家长端”了解孩子的测试情况,直观了解优势和不足,以便平台实现激励与改进的功能。教师通过“教师端”不仅能查看到每个学生的测试情况,还可以查看自动生成的班级和年级的测评数据、历年的测评数据等情况,进行学生个体、班级和年级的对比分析,为教学改进的诊断和归因提供实证支持,真正实现技术为教育服务的目的。

我们欣喜地看到,融入智慧教育的“非纸笔”测评,弥补了失真低效的短板,真实地记录并展现了学生的认知图谱,利用测试数据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导方案,帮助教师更好地因材施教。“非纸笔”测评不是终结性的评价,而是一次项目式学习,它真正的目的在于让每一个学生不断通过与评价标准间的自我校正,明确自己的改进方向,积极地向更高的标准迈进,在反思和改进中不断前行、不断成长。

三、强调功能价值,实现深度学习

当前的“非纸笔”测评存在着一些误区:实施“非纸笔”测评了,低年级的教学平时可以轻松一点,到中高年级再去抓;平时照样抓应试教育,“非纸笔”测评只是点缀,或者先进行笔试,最后再来搞点游园活动应付一下;“非纸笔”测试随着学期的结束而终止,那些指向学生情感与态度、文明素养、合作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测评数据利用价值不高……这种思想指导下的“非纸笔”测评,不但没有发挥测评应有的功能,反而增加了师生的负担。

“非纸笔”测评是促进学生发展的绿色评价。实施过程中记录下来的数据,尤其是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数据,理应成为诊断教育教学问题、设定新起点的宝贵财富。每一场“非纸笔”测评的结束都意味着新一轮学习活动的开始。为此,杭州江南实验学校开展了“基于‘非纸笔’测评结果实施改进功能”的研究。

杭州江南实验学校在2017年6月的期末“非纸笔”测评中发现,一年级学生普遍存在时间管理的问题,其表现为全年级582名学生在规定的40分钟测试时间内,虽然100%的学生完成了6个规定测试项目,但对剩余的22项自选测试项目,有33.8%的学生只完成部分,34.9%的学生没有完成任何一项。针对这样的测评结果,学校对学生和家长进行访谈,召开教师会议,从家庭教育、学生差异、教学现状等几个维度进行分析,寻求解决策略,制定针对以上几方面的矫正帮扶方案。如“形成家校合力,疏通培养时间管理意识和习惯的路径”“改进学科教学,学习时间管理和应用方法”“开展校园活动,搭建建立实施针对性训练的平台”等。通过一学期的针对性指导和教育教学改进,该年级学生在用午餐、整队、值日、课间活动、完成作业等方面发生了可喜的变化。2018年1月进行的期末“非纸笔”测评的数据显示,该年级在时间管理方面有显著进步。在规定的40分钟测试时间内,实际参加测试的581名学生100%完成了所有的测试项目,其中有37.1%的学生能提前完成且完成情况良好,有58.7%的学生能按时完成且完成情况良好。

杭州江南实验学校对“非纸笔”测评实现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索,体现了对评价结果的功能价值的深入思考。他们高度重视测评现象和测评数据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跳出了单纯的教学改进、校内改进、教师改进的思维模式,形成了立体的、全方位的、有针对性的系统方案,把“非纸笔”测评的教育功能向纵深推进,真正体现了核心素养背景下“非纸笔”评价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非纸笔”测评作为一种评价方式,正引发评价变革向深水区推进,由此实现教育理念的真正转变,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实。我们从杭州地区丰富的“非纸笔”测评研究成果中感受到:每一个学生的未来都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实施“非纸笔”测评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挖掘发展潜能,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非纸笔”测评不是终极性评价,而是学生学习成长之旅的加油站,它连接和指导着学生每个阶段的深度学习,为他们的成长储蓄力量,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纸笔智慧测试
“无纸笔”闯关,乐翻天
幽默大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单宝塔诗
衍纸手工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相如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