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谷注射山莨菪碱缓解无痛胃镜检查术中呃逆的临床观察

2018-01-26 02:39韩保江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山莨菪碱合谷胃镜

★ 韩保江

(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医院手术室 广东 佛山 528200)

呃逆(膈肌痉挛)是临床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症状,轻者可自行缓解,重者可出现顽固性呃逆。呃逆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有多种。临床研究表明,采用穴位注射药物治疗呃逆有较好的疗效[1-2]。有研究报道,在无痛胃肠镜检查术中出现呃逆并发症的几率为2.58%~7.8%[3-4],可对无痛胃肠镜检查操作造成不良影响。笔者采用单侧合谷穴注射山莨菪碱5mg并按压5min的方法,取得快速缓解呃逆的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7年3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为反流性食道炎、胃炎、胃癌、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黏膜息肉等)住院患者在进行无痛胃镜检查术中出现呃逆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分组方法:按患者检查顺序进行随机编号,将术中出现呃逆的患者单数纳入对照组、双数纳入观察组,无呃逆的患者均剔除。观察组:男19例,女19例;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36.12±1.45)岁;胃镜检查时间8~16min,平均胃镜检查时间(10.83±2.12)min。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17~69岁,平均年龄(35.68±1.53)岁;胃镜检查时间9~15min,平均胃镜检查时间(10.26±1.87)min。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检查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诊断学》[5]中膈肌痉挛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指南》[6]中呃逆的诊断标准及呃逆辨证要点。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呃逆辨证要点诊断标准;(2)年龄16~70岁;(3)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伴有青光眼、前列腺肥大、重症肌无力、严重心脑肺脏器疾病、消化道梗阻性疾病、脂肪代谢异常、癫痫者;(2)孕妇、哺乳期妇女;(3)有药物过敏史者。

1.5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取左侧卧位,常规多功能心电监护(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及鼻导管吸氧(1~2L/min),开放上肢静脉输液,以丙泊酚(2.5mg/kg),(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 H20030115,规格20mL:0.2g)行静脉麻醉。观察组:取单侧合谷(定位于手第一、第二掌骨之间,相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注射山莨菪碱注射液(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33021707,规格1mL:10mg)0.5mL(5mg),并按压穴位5min。对照组:单纯静脉注射山莨菪碱5mg。

1.6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5min内呃逆缓解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口干、面红、视物模糊、心律失常、尿潴留等)。

1.7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拟定。治愈:呃逆症状完全消失;好转:呃逆症状有改善,仍有轻微呃逆;无效:呃逆症状无改善,持续呃逆不止。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疗效的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38)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膈肌痉挛(呃逆)的主要机理是迷走神经兴奋或膈肌和膈神经受到刺激后引起的一种症状。膈神经发自颈脊神经(C3-C5),其运动纤维支配膈肌的运动,感觉纤维分布于胸膜、心包以及膈下部分腹膜,右膈神经的感觉纤维尚分布到肝、胆囊和肝外胆道的浆膜[8]。在胃镜检查术中对咽喉、食道、胃肠道以及邻近的内脏器官均造成强烈的刺激,产生内脏牵拉反射引起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兴奋,诱发膈肌痉孪;同时,在静脉麻醉诱导期间,丙泊酚具有抑制交感神经,减少交感神经传出冲动达34%,并兴奋中枢迷走神经等药理副作用[9],使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产生异常反应,出现肌阵挛、呼吸抑制、腺体分泌增加、咳嗽、呕吐、呃逆等并发症[10]。山莨菪碱为M胆碱受体阻断药,作用与阿托品相似,具有明显的外周抗胆碱作用,能拮抗迷走神经兴奋,抑制腺体分泌,使痉挛的内脏平滑肌松弛,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同时能抑制大脑皮质,产生镇痛作用,肌肉或静脉注射后1~3min起效,注射后迅速从尿中排出,无蓄积作用[11]。因此,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山莨菪碱对缓解呃逆的总有效率为52.63%。两组用药后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中医学认为,呃逆是以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素问·宣明五气篇》谓:“胃为气逆,为哕。”其病机《灵枢·口问》曰:“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景岳全书·呃逆》认为:“皆其胃中有火,所以上冲为呃。”“然致呃之由,总由气逆,气逆于下,则直冲于上,无气则无呃,无阳亦无呃,此病呃之源所以必由气也。”呃逆的病位在膈,病变关键脏腑为胃,并与肺、肝、肾有关。胃居膈下,肺居膈上,膈居肺胃之间,肺胃均有经脉与膈相连,肺气、胃气同主降,若肺胃之气逆,皆可使膈间气机不畅,逆气上出于喉间,而生呃逆,故肺与呃逆发生有关。产生呃逆的主要病机为胃气上逆动膈而成,所以理气和胃,降逆止呃为基本治法[12]。合谷穴位于手第一、第二掌骨之间,相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为大肠经原气所输注之处。此穴居于虎口,为人身气血之大关,又善熄风镇痉,醒脑开窍。《灵枢·本输第二》有云:“大肠小肠,皆属于胃。”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相接,大肠经络肺过胃属大肠,因此该穴可调节胃肠功能,具有和胃降气、调中止痛、通腑泻热之功效,配伍腧穴常用于治疗胃肠道疾患。此外,针灸又有扶正祛邪、调和阴阳、通经络、调理脏腑之功能[13],针刺合谷穴治疗呃逆有可靠的疗效。清代医家陈念祖《时方妙用卷二·治噎膈奇方》记载:“一膈症,汤饮不入口,针合谷穴,亦可开通。”在合谷穴注射山莨菪碱正是发挥了经络、腧穴、药物等多方面功效的协同作用,达到快速解痉止呃逆的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合谷注射山莨菪碱加穴位按压能快速缓解无痛胃镜检查术中的呃逆。本法取穴用药简单,疗效可靠,易于掌握,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1]贺平利.穴位注射治疗呃逆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22(11):78.

[2]李彬,李玉萍,马光,等.山莨菪碱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40例[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9):52.

[3]李莉,谭跃,黎振林,等.老年人无痛胃镜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防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9):2 191-2 192.

[4]沈卫东.无痛胃镜检查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J].内蒙古中医药,2009,28(22):65.

[5]戚仁铎,杨兴季.实用诊断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5-46.

[6]陆付耳.中医临床诊疗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156-158.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6.

[8]柏树令,应大君.系统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45.

[9]于布为,杭燕南.麻醉药理基础[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7:215-216.

[10]张石革,朱建明.药品不良反应救治与防范[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53.

[11]李学玲,秦红兵,邹浩军.常用药物新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343.

[12]罗仁,曹文富.中医内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162-165.

[13]孙国杰.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77.

猜你喜欢
山莨菪碱合谷胃镜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山莨菪碱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中的辅助作用研究
苏慧敏教授采用心宝丸联合消旋山莨菪碱片治疗心律失常验案2则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
我也做了胃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