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纷:巨头任性需加以规范

2018-01-26 20:36老笑
时代经贸 2017年17期
关键词:顺丰菜鸟巨头

6月1日,菜鸟网络发布信息称,顺丰突然关闭对菜鸟的接口,停止给所有淘宝平台上的包裹回传物流信息。

顺丰随即反击,菜鸟暂停丰巢数据接口在先,真相是顺丰遭到菜鸟封杀,阿里系电商平台删除顺丰快递选项,背后原因则是阿里要求顺丰从腾讯云切换到阿里云。

国家邮政局当晚介入,要求争议双方讲政治、顾大局,寻求解决问题的最大公约数,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菜乌、顺丰的争执,细节详情虽尚不得而知,但就其性质而言,与早前的淘宝淘宝屏蔽百度爬虫、微信斩断淘宝链接、京东封杀支付宝、腾讯与360之间“30大战”,以及近期的苹果逼迫微信关闭公众号打赏功能如出一辙,实质就是巨头之间“撕逼大战”的延续,是基于资源与数据分配的封杀与反封杀。

巨头之间的“互撕”,嘴里虽高喊着“开放合作”“客户第一”,但崇尚的都是“狼性”,热衷的是“顺昌逆亡”,为了一己之利,利用自身的强势地位、优势资源逼近对手就范,而置契约精神、平等合作于不顾,干尽了封闭保守、践踏体验之能事。

在老笑看来,尽管顺丰是我国快递企业的头一块招牌,高品质物流口碑甚佳,但与几乎包罗万象、市值逾3000亿美金的阿里相比,仍然是弱势一方。

特别是阿里坐拥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年GMV超过3.8万亿,游离与菜乌网络与独立运作之间的顺丰显然更依赖于阿里,作为弱势一方,顺丰不太可能主动挑起与阿里的争斗。

因此笔者猜测,顺丰的独立倾向让惯于“领袖群雄”“一呼百应”的阿里极为不爽,而“公然”使用腾讯云更接近“资敌行为”,或许在阿里看来,顺丰做着阿里的生意,却用着腾讯的云,岂非“吃阿里饭”而“砸阿里锅”乎?于是制裁顺丰甚至将其从阿里生态中清理出去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在国家邮政局的劝和之下,菜鸟、顺丰的此次纠纷或不难平息。

笔者判断,此事最终可能以顺丰的低头而告结束,菜鸟让步的可能性不高,理由非常简单,阿里生态可以没有顺丰,而顺丰难以完全离开阿里系独力生存发展,阿里太强势了,顺丰明显胳膊拧不过大腿。

据澎湃新闻报道,菜鸟相关人士已宣称“任何事情都可以谈,但信息安全不能有任何折扣,这一点菜鸟不会有任何让步。”

在笔者看来,这句话有两大看点:一是“可以谈”,给顺丰退步留下空间;二是“不会有任何让步”,顺丰别想让菜鸟低头。

这起争议也许会带来一个更深层次的话题:在电商平台的强势主导之下,中小企业在合作的利益如何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公正如何保证?可能正是出于对此的担忧,很多企业虽明知与电商平台合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却不敢放心大胆地拥抱平台,因为一旦完全融入某某生态之中,一切只能唯巨头马首是瞻,丧失企业的自主性、话语权。

这显然不是杞人忧天,双11很多卖家的“被促销”、很多品牌的“被二选一”都是前车之鉴。一言不合,电商巨头连顺丰这样的行业龙头、上市公司说打压就打压,那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权益当然更难保障。

当然,菜乌、顺丰之争与苹果、微信之“撕”还是有本质区别,后起事件中,实质上是苹果利用其市场垄断地位不当获得,收取30%公众号文章打赏的做法,就好比是我给朋友发一个红包,微信却要拿走30%提成,这显然是不折不捆的壟断所致,很奇怪国家发改委为何不依反垄断法对苹果进行处罚。

而菜鸟虽牛,却还未垄断物流市场,毕竟还有京东、国美、唯品会等物流还未纳入其麾下,顺丰也还有独立运作的空间。

巨头之争、巅峰之战,受伤的永远是广大用户:割裂的、封闭的生态之争,也有悖于开放合作的互联网精神,最终伤及的还是市场环境。

此事应给决策者敲响警钟,巨头动辄封杀,消费者的利益如何维护?平台任性,中小企业的权益如何保障?这些恐怕都不能指望巨头的自觉自律,而需要规则、政策来加以规范、调节,只有把巨头关进规则的笼子,让规则意识、底线意识成为市场合作与竞争的“高压线”,我国数字经济才能真正健康、有序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顺丰菜鸟巨头
药业巨头毁于谎言
顺丰处境尴尬
机会绝不仅仅属于巨头
“顺丰”快递的成功之道
黑客传说
小黄人“三巨头”档案 Adela
菜鸟出更
菜鸟出更
菜鸟出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