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创业平台的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创新创业活动实践

2018-01-26 10:20罗隆
教育界·下旬 2018年10期

【摘要】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作为学校开展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从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校企合作开展创新活动、设立创新基金开展创业实践几个方面开展机器人专业创新创业活动实践,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推进广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关键词】机器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第九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2017F01)研究成果。

为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 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见》(粤府〔2015〕28 号)、《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粤教高〔2015〕16 号)文件精神,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创建面向广州市高职院校的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技术创新创业平台,建立广州地区高校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校企合作开展创新活动,设立创新基金开展创业实践,提升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提升,满足广东省智能制造产业由“制造强省”到“智造强省”的转变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

一、基于创新创业平台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团队依托广州市首批创新创业平台——面向广州市高职院校的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技术创新创业平台,以高职工科专业学生为培养对象和平台主体,学校、政府单位、企业及产业联盟,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目的,四位一体,多方聚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创新创业需求。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人才优势,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咨询、指导,审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参与建设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评估创新创业项目,协助建立与政府、企业等社会各界的联系。定期邀请机器人专家学者、企业家、成功创业的毕业生为在校学生开展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培训讲座,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利用平台建立机器人创新实验为学生提供机器人专业相关的基础实验平台,常年开放培养学生对于机器人技术的兴趣,建立教师巡视指导制度,对学生的自主实验进行必要的指导,除了原有的实训室管理指导教师,还聘请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并依托创新创业平台,从行业、企业聘请专家团队作为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在培养学生对机器人技术创新的同时更注重创业意识的培养训练,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二、校企合作搭平台组织学生开展创新活动

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团队依托平台与合作企业紧密联系,定期召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与交流会,建立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社团,支持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团体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各类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通过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举办创新创业论坛、经验交流会、事迹报告会,邀请企业家及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到校开展讲座、对话,组织到企业参观学习等课外创新创业文化活动,通过赴企业参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激发学生创业动机与需求。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对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改造有着现实的大量需求,特别是许多非标的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面需要大量的人才和公司提供服务。然而,大部分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存在信息渠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机器人技术与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开展培训讲座,进行该领域的创新创业的教学、示范与指导,到企业参观实践,拉近企业与学生的距离,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大学生提供许多创新创业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国家、省举办的以行业、产业、新技术、新需求为主题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及各类专题竞赛。推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强化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把学生科研训练纳入专业培养计划,设立相应学分,提供实验室开放环境,通过科研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可以通过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达到创业实践的目的。

三、依托平台设立创业基金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

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团队依托平台设立创业基金,建立创业项目评审制度,邀请政府、企业、行业、创业指导教师组织评审立项,给予立项的孵化项目资金支持,并积极拓展外部融资渠道,协助项目团队制订相应的融资计划,充当项目的融资顾问,使得项目团队获得合理的估值,取得对等的融资资金。该基金实行市场化运行模式,鼓励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培训、项目孵化和设备购置,为有发展潜力的创业项目、创业公司提供启动资金、流动资金支持。同时,对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表现突出的创业公司、指导教师和学生,给予一定数额的创新创业奖金予以表彰,发挥优秀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另外,由于融资涉及股权的稀释,合理的股权设计既能帮助项目团队利用股权取得融资,也能保障项目在发展期有足够的稀释空间,并且不影响初创团队对项目的控制权,引入社会企业担任兼职创业导师将会帮助项目团队完成相应的内容。发挥平台与企业合作的优势,依托平台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进一步研发提供资金和政策的支持;為企业创办和运行提供融资服务;通过提供法律、税务、财务及其他的服务帮助初创企业规避创业风险;通过真实的创业活动,使创业学生的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创建面向广州市高职院校的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技术创新创业平台,并依托我院的广东省首批品牌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建设契机,联合华南理工大学与合作企业的人才、资金等优势,对大学生进行机器人技术创新创业培养与指导,与创新企业进行零距离对接,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创业的机会,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发展素质,促进了广州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活动实践探索——以工业机器人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22).

[2]周瑜.高职院校递进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8(02).

[3]张蕾,王凤芹.“政、校、生、企”多维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