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8-01-27 03:43田玉玲
医药前沿 2018年4期
关键词:足月儿围产期发型

田玉玲

(陇西县第二人民医院 甘肃 陇西 748000)

在新生儿科疾病中,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并不常见,有国外研究报道显示,在新生儿中,其发病率仅有1%至5%区间。但是,导致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因素相对复杂,对此,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伴有血小板减少症80例新生儿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探究,现做出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7年4月我院接收的伴有血小板减少症80例新生儿为本次研究资料,其中男42例,女38例;孕周:45例不低于38周,35例未超过38周;发现血小板减少的日龄:43例不低于三天,37例未超过三天;体重:48例未超过2500g,32例不低于2500g。

1.2 诊断标准

国内以外周血血小板技术未超过100×109/L表示血小板减少症;国外以外周血小板未超过150×109/L表示血小板减少症。轻中症血小板减少表示血小板在80至50×109/L区间;重度血小板减少症表示血小板在未超过50×109/L。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对于统计学的分析可实施SPSS 12.0软件进行,以卡方检验的形式对比计数数据的比较,以t检验的形式对比计量数据的比较。检验结果以P<0.05说明数据间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表现和发生时间

生后3天内血小板减少的早发型血小板减少症30例,其中有15例为重度减少;3天后血小板减少的晚发型血小板减少症50例,其中有24例为重度减少。在临床上早发型多数通常情况好,不存在出血倾向20例,DIC 2例,表现为皮肤细胞出血点12例,消化道出血2例,肺出血2例,没有颅内出血症状的7例。感染因素是导致晚发型形成的主要因素,全身情况差为大多数表现,存在凝血功能异常,DIC 5例,颅内出血6例,消化道出血6例,肺出血4例。数据详情见表1示。

表1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表现

2.2 产期因素和血小板降低的关系

母亲羊膜早破与妊高症和围产期早产儿血小板减少症具有明显关系,羊水污染与足月儿血小板减少症具有显著关系,而且母孕期的SLE、血小板减少症及糖尿病和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数据详情见表2示。

表2 产期因素和血小板降低的关系

3.讨论

150×109/L至450×109/L区间为正常新生儿外周血小板计数,100×109/L至150×109/L区间表示血小板计数临界,血小板计数未超过100×109/L表示血小板减少症,重症血小板减少症则是血小板技术未超过50×109/L。有研究报道显示[1],在所有新生儿中,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能得到1%至5%左右,在NICY住院患者中则能达到22%至35%左右,而且会伴随胎龄的减低而提升。血小板消耗增加与血小板产生减少,是导致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形成的主要原因。血小板的释放与产生过程相对复杂,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巨核细胞增殖;在肝脏形成的TPO(促血小板生成素)是加快血小板产生的主要原因,TPO是主要加快巨核细胞成熟的细胞因素与巨核祖细胞增殖;血小板释放至血液循环中;巨核细胞成熟为能形成血小板的多倍体的、大的巨核细胞。从上述研究结果中可知,母亲羊膜早破与妊高症和围产期早产儿血小板减少症具有明显关系,羊水污染与足月儿血小板减少症具有显著关系,而且母孕期的SLE、血小板减少症及糖尿病和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说明,各种原因造成的新生儿特别产时窒息缺氧与早产儿宫内慢性缺氧,导致骨髓巨核细胞系统受控制,从而能降低血小板的产生。有研究表明,窒息程度和血小板降低呈正相关。上述研究报道内容和本次研究结果相一致。

总之,导致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形成的相关因素多样复杂化,母亲羊膜早破与妊高症和围产期早产儿血小板减少症具有明显关系,羊水污染与足月儿血小板减少症具有显著关系,而且母孕期的SLE、血小板减少症及糖尿病和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1]徐琦,梁梅英,徐雪,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孕妇与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6,17(4):337-341.

猜你喜欢
足月儿围产期发型
4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补血生乳颗粒对SD大鼠围产期毒性
不同胎龄足月儿临床转归研究
围产期时间定义
围产期胎膜早破与生殖道病原菌感染的分析
MY HAIRS TYLE ISON POINT
发型
选择性剖宫产对足月儿产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响
好别致的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