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惑

2018-01-27 00:00
东方企业家 2018年9期
关键词:过山车水母黑色素

环 境

气候变暖让野生大熊猫陷入绝境?

近些年,气温上升、降水无常,据先前一些研究给出的数据,本世纪末将会有40%-70%的大熊猫栖息地因气候变化而消失。但最新实验却发现,这可能是夸大了气候变化对于大熊猫的影响。

首先,在当前情况下,影响大熊猫分布的最关键因素并非气温和降水,而是森林和竹林、人类生产生活、以及自然保护策略的实施。其次,竹子对于环境变化也有适应能力,而这一适应能力和它们独特的生活史有关——它们可以利用地下茎无性繁殖的特性,增加竹林面对气候变化时的适应能力。总体来说,气候变化只会影响16%左右的大熊猫栖息地和24%左右的竹林,秦岭山脉近90%的关键大熊猫栖息地都将得到保留,并不像之前报道的那样会丧失40%-70%的栖息地。

这些证据都说明,气候变化面前,大熊猫和它们赖以生存的竹林-森林生态系统可能比之前预测的具有更高的适应性。现有保护区群在未来气候变化情境下,仍将发挥巨大作用——秦岭山脉、岷山山脉、邛崃山脉等地区,在未来气候变化面前可能仍然是包括大熊猫在内的野生动物们的庇护所。

心 理

为什么你会爱玩过山车?

追寻感官体验是人的性格特质之一,意味着喜欢多样、新奇、强烈的生理体验。乍看之下,过山车给人的诱惑力可能在于速度。但速度与追求感官刺激间的关联性并不强,比如开车超速者不只是追求感官刺激的人。另一个可能是寻求恐惧感。就像看恐怖片一样,过山车让我们深刻体验到恐惧本身并享受其中。在葡萄糖的释放下,心跳狂跳、呼吸加快、能量激增这些面临恐惧的生理表现统称为战或逃反应,而当我们在安全的环境下经历战或逃反应后,大脑会分泌快乐物质,同时,身体里令人产生强烈快感的内啡肽水平上升。

这里还需要提到脑内快乐物质2号,多巴胺。多巴胺就像奔跑在脑内快乐大道上的小信使,让神经奖赏通路发挥功能。有研究发现多巴胺水平更高的人在找刺激行为上的得分也更高,不过这是相关性而不算因果性。

现在很难把原因归到一点,也许高速体验、克服恐惧,加上大量生理唤起导致的积极效应的总和才能解释人们对过山车的爱。只需要花点钱,就能得到合法、安全又自然的生理快感,这样想想不是很值吗?

生 物

没有脑子的动物,需要睡觉吗?

睡眠在高等动物中十分普遍,比如人一生中就要花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来睡觉。在过去十几年中,科学家们也证实了包括斑马鱼、果蝇甚至线虫在内的“有脑”生物中都存在类似睡眠的行为。

那么,“无脑”动物们呢?水母就是典型例子,拥有着多细胞动物中最原始、最简单的网状神经系统,神经元只是互相连接形成一个松散的网络、并不存在中枢及明显的功能分区。水母没有眼睛、不会说话、也不会做出躺卧动作,好在有三条关于睡眠行为的标准可用来借鉴:静息,即活动性的降低;对外界刺激反应的降低;稳态反弹,即在睡眠剥夺后会有反弹。

除了上述三点一一得到实验对应,研究者们还尝试向水箱中加入脊椎动物中常见的调控睡眠和光周期的分子:褪黑色素。神奇的是,褪黑色素确实降低了仙女水母在白天的活跃度,而且降低程度也与褪黑色素的浓度成正比。一系列研究结果意味着,睡眠是动物神经系统的一种不依赖于脑的、可以直接依托整个神经网络本身的特性。

医 学

“转胎丸”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在重男轻女的思维下,号称能“包生男”的药物从未绝迹。这些药物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谋财不害命,宣称无效退款,发货就发几颗维生素丸或者糯米粉丸,虽然退款率高达一半,但还有另一半能稳稳白赚。比第一类更可怕的,是谋财又害命的第二类药物,它们常常顶着“转胎药”的名字,干着致人流产、畸形、生病的勾当。

“转胎药”,其实是大剂量雄激素。随便搜一下“转胎药”,就会看到许多不幸的新闻。常见就有“双性人”,医学上叫做女性假两性畸形。孕妇给了胎儿过多的雄激素,让胎儿外生殖器男性化。不仅是伤害女胎,男胎一样会出问题,转胎药完全可能造成流产。这是因为甲基睾丸素还有抗生育的作用,可降低蜕膜组织雌激素受体含量,使蜕膜和绒毛组织退化变性,简而言之,这种药能切断胚胎和母体的联系,和药物流产是一个道理。

安全又有效的“转胎药”,根本不可能存在。肚子里的孩子是男还是女,受精卵形成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决定生物性状的,是遗传物质,所以鸭蛋里不会孵出熊猫,人类也不会生出龙宝宝。

猜你喜欢
过山车水母黑色素
黑木耳黑色素F1 的结构初探
过山车靠什么『翻山越岭』
像灯笼一样发光的水母
珊瑚和水母
水母奇观
啊,头发变白了!
Q7.为什么人老了头发会变白?
为什么人有不同的肤色?
它们可不是水母
疯狂过山车

东方企业家2018年9期

东方企业家的其它文章
大江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