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茶饼病的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2018-01-27 06:04智亚楠陈利军史洪中王国君郭世保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茶饼信阳防治效果

智亚楠,陈利军,史洪中,王国君,郭世保

(1.信阳农林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2.豫南植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院士工作站,河南 信阳 464000; 3.大别山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院,河南 信阳 464000)

茶饼病(Exobasidium vexans Massee)又称叶肿病、疱状叶枯病,是一种危害茶树嫩梢嫩叶的重要病害,在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日本等国都曾因茶饼病的流行造成过毁灭性的损失[1]。茶饼病在我国几乎所有茶区均有发生,对每年的茶叶生产造成40%~50%的产量损失。2013年以前,信阳茶区茶饼病偶见发生,对产量并未造成太大影响。但是2014年和2015年,茶饼病在信阳茶区大面积发生,发病新梢制成的干茶,成茶味苦、易碎。该病对以嫩芽为主要采摘对象的“信阳毛尖”造成质量明显下降,同时对于近年新兴的“信阳红”茶产业也带来十分严重的影响。这种病害,已经发展成为信阳茶区最主要的病害。本文就我国茶饼病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做一总结,为生产中茶产量与品质安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1 茶饼病发生规律

茶饼病发生流行时期与危害程度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均有不同。同一茶区不同品种间发病情况存在明显差异,一般而言,种植的环境条件及小气候对茶饼病具有直接影响。在气候方面茶饼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降雨量有密切关系,其中湿度影响最大。春季当气温达到13~16℃,空气相对湿度高于80%时,担孢子就会借风传播到嫩叶或新梢上,遇水滴萌发,形成新病斑,然后长出子实层。担孢子成熟后飞散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2]。另外,茶饼病的发生与海拔、茶树品种都有关系。据调查,在相同的在栽培、管理等条件下,海拔较高的茶园,常年处于低温多雾、湿度大、日照少的环境下,茶饼病发生较重[3]。总的来说,茶饼病发生的两大前提:一是有大量嫩梢、嫩叶存在,二是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

2 茶饼病综合防治方法

2.1 选育抗病品种

茶饼病在不同茶树品种上的危害程度存在一定差异,通过选育、种植抗茶饼病的茶树品种既可以避免后期使用农药造成农药残留,又可以降低人工成本,是预防茶饼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

在宜昌、恩施、十堰等的茶园调查及室内人工接种试验发现,鄂茶1号和福鼎大白抗病性较强;平湖早和十堰大叶品种最易感病,特别是嫩度较高的1芽2叶的嫩梢,极易感染,且病斑扩展速度较快[1]。冉隆珣等[4]通过室内离体接种抗病性鉴定和田间品种抗病性调查发现,云南省选育和推广的4个茶树品种:云抗10号、佛香1号、佛香2号和佛香3号,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存在着一定差异,分别属于高抗和中抗品种。四川农业大学王美玲等[5]用茶饼病菌的担孢子悬液接种33个茶树品种(大叶种17个,中叶种16个),用离体和活体两种方法鉴定了茶树品种对茶饼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没有免疫的品种,各品种均不同程度地感染茶饼病,高度抗病的有槠叶齐、蜀永307等9个品种,严重感病的有台湾大叶、越南大叶等9个品种。大叶种比中叶种更易感病。研究发现茶树对茶饼病的抗性特点:抗病品种的发病叶位高,多为芽下一、二叶发病,而感病品种的发病叶位低达芽下三、四叶;抗病品种还表现出潜育期长、病斑扩展速度慢,病斑小等特点。20世纪70年代在湄潭永兴曾大面积发生茶饼病,在栽培的所有品种中只有贵州黔湄419未受侵害。经测定黔湄419危害级数为1级,达到高抗水平,它抗椰圆蚧、侧多食跗线螨、白星病、云纹叶枯病,同时还具有抗寒、较耐旱、耐贫瘠的特点,可见贵州黔湄419是优质高产的茶树良种[6]。

2.2 改善农业管理措施

提高茶园管理效能,增强植株抗病力。发现病虫枝叶,及时摘除并带出园外集中烧毁;及时拔除杂草,增强茶园通风透光性能,降低茶园湿度,破坏病原菌繁殖场所。在秋茶采摘结束后及时修剪,在茶树生长季节不宜进行修剪,避免茶树代谢旺期长出大量的幼嫩芽叶给病原菌提供适宜的侵染源。采取刈剪、重剪等方法改造老茶树,至少应在采茶前50 d进行[1]。在信阳地区,春季茶饼病的发生比秋季轻,推测这和每年白露前后茶季结束进行蓬面修剪有关。

另外,采用和不同植物间作的茶园,茶饼病发生危害比单一茶园较轻。物种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天敌的自然控制力度,可以降低茶饼病的发生及危害,如花椒-茶间作茶园,增加了茶园物种的多样性和天敌数量,有效控制了茶饼病和其它主要病虫害的发生[7-8]。施肥对茶饼病也造成一定影响,偏施氮肥的茶园茶饼病发生严重,茶园施用沼液肥对茶饼病的防治效果达到70%以上[9]。在茶园提倡增施农家肥增强茶树对茶饼病的抗性。

2.3 积极防治

2.3.1 化学防治 目前,国内登记的用于防治茶饼病的药剂只有1.5%、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两种,远远满足不了生产上茶饼病的防治。茶作为一种饮品,在化学防治时要考虑其农药残留,须筛选出对茶饼病高效、低毒、低残留且与环境兼容性好的农药。早期,江楚平曾用0.3%的硫酸铜防治茶饼病,其田间发病率仅为0.4%。但是由于长期大量使用铜制剂,影响茶叶品质并且增加茶叶重金属Cu2+的残留量,造成螨类猖獗等问题。

近年来,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陈雪芬等[10]对有机杂环类低毒杀菌剂十三吗啉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75%十三吗啉乳油对茶饼病的防效优于常规药剂甲基托布津,且持效期较长,施药时间应在发病初期,推荐剂量为450~675 ml/hm2。梁碧元等[11]选用了8 种杀菌剂防治茶树茶饼病,试验研究表明:8.3%氢氧化铜(可杀得)1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凯润)1560倍液、15%三唑酮1650倍液对茶树茶饼病的防治效果较好;45%晶体石硫合剂100倍液防治效果最差,但适用于秋季茶园封园处理。对75%拿敌稳水分散粒剂(肟菌酯·戊唑醇)、嘧啶核苷酸、好力克(戊唑醇)等8种药剂进行的防治试验的结果表明:嘧啶核苷酸防治茶饼病的防效最好,达82.42%;75%拿敌稳水分散粒剂次之,防效为78.02%[12]。在化学防治上也要结合茶树病害的监测预报,病害初发期施药,药剂要轮换交替使用,以提高防治效果,降低抗药性风险的产生。

2.3.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具有无污染、无公害、不易产生抗药性的特点,可获得持久的控制效果,在当前茶叶质量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的形势下,生物防治在茶树病虫害防治中越来越受重视。贵州大学韦思梅等[13]从茶树根际土壤中筛选出抑制茶饼病菌的生防放线菌和生防细菌,结合形态学特征与ITS序列测定的方法对拮抗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C-6酸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acidiscabies)C-6的平均抑菌圈直径为27.00mm,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9的平均抑菌圈直径为36.00 mm,对茶饼病菌具有拮抗作用,但在茶园中的定殖能力和防治效果究竟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云南农业大学魏朝霞等[14]选择四种生物农药,在云南永德县进行药效试验,其中99%绿颖(矿物油)和松针提取液对茶饼病的防治效果优于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和2%武夷菌素水剂,防效分别为71.8%、65.8%,这两种制剂可在有机茶园中推广应用。

3 茶饼病综合防治的思考与展望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对于茶饼病的防治,应从农业防治角度出发,改善茶园管理措施和选育抗病品种。改善农艺管理措施,创造不适合茶饼病滋生的环境,是保证茶园高产优质的基础;茶树的抗病性育种是从根本上解决茶树病害的最优方法,通过不断挖掘抗病、抗虫的种质和基因,筛选出更多性状更加优良的抗病品种。另一方面,对于栽培多年的茶区,需要探寻出一套适合当地的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防治技术保证茶叶产量和品质不受影响。而现阶段登记用于防治茶饼病的药剂少,在生产上用药混乱,这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与人力去研发、筛选出高效、低风险的化学农药品种。为了保证茶产品的安全,还需合理地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结合不同的生物防治措施,使防治效果更稳定更高效,从而取得最佳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 谭荣荣, 毛迎新, 龚自明.茶饼病的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 2015, 54(20): 5027-5030.

[2] 郭春秋, 王文龙, 吴 娜.茶饼病菌的分离培养及其刺激作用[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6(4): 103-107.

[3] 江楚平. 茶饼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3, 11(2): 255-260.

[4] 冉隆珣, 玉香甩, 曾 莉, 等.茶树品种对茶饼病的抗性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23(2): 251-254.

[5] 王美玲.茶树品种对茶饼病的抗性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 2001, 14 (1): 82-86.

[6] 田永辉, 王国华, 魏 杰,等.武茶树良种黔湄419 的多抗机理研究[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3, 22(2):136-139.

[7] 孙云南, 冉隆珣, 蔡 丽, 等.不同间作模式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天敌的调查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 2014, 46(11): 110-113.

[8] 冉隆珣, 玉香甩, 曾 莉, 等.云南大叶种茶树茶饼病发生及防治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 2009, 22(3): 651-654.

[9] 姚雍静, 牟小秋, 赵志清, 等.施肥技术对茶树主要病虫害及天敌田间发生量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 2011, 39(9):84-87.

[10] 陈雪芬, 肖 强, 陈流光, 等.新杀菌剂--十三码啉对茶饼病的防治效果[J].中国茶叶, 1996(12):30-31.

[11] 梁碧元, 陈方贵. 8种杀菌剂防治茶树茶饼病的效果试验[J].中国园艺文摘, 2013 (9): 46-47.

[12] 石声俊. 8种药剂防治茶饼病药效的比较[J].农技服务, 2009, 26(12):74, 86.

[13] 韦思梅, 彭丽娟.抑制茶饼病菌放线菌及细菌的筛选与鉴定[J].贵州农业科学, 2015, 43(1): 73-76.

[14] 魏朝霞, 唐嘉义.种生物农药对茶饼病的防效试验[J].贵州农业科学, 2011,39(3): 98-100.

猜你喜欢
茶饼信阳防治效果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保压时间对白茶饼物理特性和感官品质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云南主产茶区茶树茶饼病发生时空研究
20%啶虫脒可溶液剂对苹果绣线菊蚜防治效果
战“疫”大考中的信阳答卷
泡茶品茗
绣绣信阳八大景
绣绣信阳八大景
信阳茶魂
小麦返青期除草剂防治效果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