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冠脉CTA图像测定在心包内脂肪与冠脉斑块及狭窄程度关系研究中的价值

2018-01-27 14:26王莹辽宁省大石桥市中心医院循环内2科辽宁营口1151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6期
关键词:双源心包低密度

王莹 辽宁省大石桥市中心医院循环内2科 (辽宁 营口 115100)

目前,临床上对冠状动脉相关疾病的诊断仍以冠状动脉造影为主,但是其对患者存在创伤、费用相对较高,同时对于一些体积较小的非钙化斑块检查准确性不高,因此其应用范围受到明显的限制[1]。双源冠脉CTA图像测定通过两个球管同时产生X组来采集数据,并应用虚拟内镜技术,在血管内对斑块的性质和狭窄程度进行判断,减少了其他组织对诊断结果的干扰,同时对患者无创伤性[2]。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有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双源CTA成像进行分析,取得了比较不错的结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有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0例,女性28例;年龄为45~89岁,平均(66.3±8.4)岁。同时对患者的自然信息进行测量,包含身高、血压和血糖等。

1.2 方法

利用双源CT和心电监护门控技术,进行冠状动脉CTA扫描,在处理站对图像进行重建和测量。具体步骤如下:在开始检查前的5min左右为患者提供0.5mg硝酸甘油片在舌下含服。然后开始冠脉钙化积分的平扫,从患者的气管隆突肺动脉主干开始到膈下1cm出结束,层厚设定为3mm,层距设定为2.5mm;患者吸气后屏住呼吸进行扫描。冠状动脉CTA扫描层厚设定为0.6mm,层距设定为0.4mm。在患者的肘前静脉留置20G的注射针,利用双筒高压注射器一期注射50~60mL的370mgI/L非离子型浓度造影剂,二期注射40~50mL生理盐水。完成常规数据采集之后,计算机将对心电R-R舒张中期和收缩末数据进行重建。

1.3 判定标准

比较不同斑块类型、狭窄程度和心包内脂肪体积。狭窄程度:狭窄程度≤25%为Ⅰ级,狭窄程度25%~50%为Ⅱ级,狭窄程度51%~75%为Ⅲ级,狭窄程度76%以上为Ⅳ级。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SPSS21.0 for windows对实验的数据进行处理,利用(%)来表示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利用(±s)来表示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同斑块类型心包内脂肪体积对比

钙化低密度斑块的心包内脂肪体积为(102.6±24.5)cm3、非钙化纤维斑块的心包内脂肪体积为(113.8±19.1)cm3、混合斑块钙化斑块的心包内脂肪体积为(135.7±25.6)cm3,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同血管狭窄程度的心包内脂肪体积对比

Ⅰ级心包内脂肪体积为(101.5±15.3)cm3、Ⅱ级心包内脂肪体积为(113.6±14.3)cm3、Ⅲ级心包内脂肪体积为(125.3±22.4)cm3、Ⅳ级心包内脂肪体积为(142.3±26.2)cm3,明显高于其他三个等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同低密度斑块的心包内脂肪体积对比

有低密度斑块的心包内脂肪体积为(128.7±21.2)cm3、无低密度斑块的心包内脂肪体积为(113.2±17.3)cm3,存在低密度斑块患者的心包内脂肪体积明显高于无低密度斑块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T技术不断更新换代,特别是双源CT的出现,可以对心脏和冠状动脉进行清晰成像,同时无创伤性,三维重组功能多样,可以显示心包内脂肪体积,并测量和评估动脉粥样斑块以及管腔的狭窄程度[3]。双源CT通过两套X射线球管及探测器,将时间分辨率在单扇区提升为83ms,检查前患者无需用药降低心率[4]。目前,脑血管病的发展趋势比较猛烈,其中冠心病时引发脑血管病的主要因素之一,临床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有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年龄及体质指数异常等。心包内脂肪时人体能量储备的器官,同时具有一定的内分泌功能,可以释放大量的游离脂肪酸,刺激邻近冠状动脉,进而引发粥样硬化。心外膜脂肪与心肌的距离较近,不但可以对心脏形态功能产生影响,还能对心肌代谢进行干预;心外膜脂肪还能诱发冠脉周围炎症,增值血管壁平滑肌细胞,致使血管壁狭窄,其释放的游离脂肪酸,能够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死亡,促进冠心病的发病。双源CT不但可以区分出斑块的性质,还能测量血管狭窄程度和有无低密度斑块[5]。本研究结果显示,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之间的心包内脂肪体积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混合斑块钙化斑块的心包内脂肪体积为(135.7±25.6)cm3,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不同,其心包内脂肪体积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狭窄程度Ⅳ级患者的心包内脂肪体积为(142.3±26.2)cm3,明显高于其他三个等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低密度斑块患者的心包内脂肪体积明显高于无低密度斑块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心包内脂肪体积与患者的斑块性质、血管狭窄程度等具有明显的关联性,其可以作为评估冠心病的风险的一种独立非创伤性的指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1]朱彬,何茂,贺成芳.冠脉CTA 检查前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西地兰注射液对图像质量和检查耗时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4):4103-4105.

[2]王现召.双源CT 冠状动脉CTA 在冠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价值[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3):205.

[3]郑勇.CTA(双源)与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对比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9):1130-1131.

[4]徐海杰.对冠脉CTA 和冠脉造影在临床检查和治疗中的几点认识[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8):149-150.

[5]陈仲良,林揆斌,刘锦荣,等.128 层CT 冠脉CTA 的冠脉斑块检测及其与心绞痛类型的相关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31):34-37.

猜你喜欢
双源心包低密度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左下肢黏液型脂肪肉瘤术后复发并心包转移1例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松南气田低密度低伤害随钻堵漏钻井液技术
胸闷、气短可能是心包积液惹的祸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对先天性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诊断价值
低密度发泡水泥隔热层施工方法探讨
双源CT平扫碘值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应用
双源信号深组合导航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制导系统中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