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亚文化对元青花的影响

2018-01-27 16:16陈丽萍周麟玲
陶瓷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元青花青花瓷纹饰

陈丽萍,周麟玲

(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市,333000)

1 多元文化融合的元青花

蒙古族人以它强大的军事力量,结束了金、宋的对峙分裂,入主中原,一统中国,建立元朝。蒙古族人在成吉思汗领导时期,就已经进军中西亚,营造了良好国内外市场,有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繁荣。中西亚交流史前开放,促进了瓷器等外贸商品的需求量,给陶瓷业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动力。元青花是中国古代青花瓷器中的一个特殊品种,元代是一个及其特殊的朝代,除了传统的儒家文化、汉传教文化、道教文化盛行外,藏传佛教文化、蒙古族文化、伊斯兰文化、高丽文化、基督教文化也颇为统治阶级喜爱与重视,这直接作用于青花的风格特征。元青花呈现出一种强大的创造魄力和全面的创新气象,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元青花与传统宋瓷的风格相比,虽然少了几分精致、内敛和含蓄,却形成其独有而鲜明的时代特征与视觉效果。元代统治者为了增加国库收入,开始对制瓷变得重视,元青花瓷也大量销往土耳其,伊拉克,伊朗等中西亚国家,中国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文化交融并会,产生出了色彩绚丽而又精致独特的元青花瓷器。1287年,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生产的瓷器销往海内外市场,这是中央政府在地方设立的第一个瓷业管理机构。元青花在国内外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所发现,充分说明了它当时在交流和贸易中的广泛使用,换而言之,元青花不仅属于中国,它也属于世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元青花国外的出土和收藏量已经超过国内,收藏量最多的是伊朗阿特别尔寺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普皇宫,这两个国家均位于历史悠久的信奉伊斯兰教地区。这些元青花的许多造型类同于当地生产的金属器皿,青花呈色鲜艳,画工十分精美,保存完好,应非一般的民间贸易瓷,而是当时的王公贵族与豪华宫殿中的陈设品与宴请贵客之器。这些精美珍贵、兼有中西合璧风格的元青花瓷应是通过海上与陆地两条古代丝绸之路或陶瓷之路抵达彼岸的。

2 中西亚文化对元青花造型的影响

元青花既不同于宋瓷,也与明清时期瓷器有着鲜明对比。元青花的圆器和琢器通常采用印坯制成,胎体厚重,大型器件显著增多,这也是元朝瓷造型的共性,具有明显的时代风格,大件器物的批量烧成,标志着制瓷手艺的进步,也表现了元青花宏伟壮阔的派头。

2.1 对器型的影响

元瓷出现了大量的创新器型,如凤首扁壶、葫芦瓶、器作、半球型器、多穆壶等。蒙古族他们喜欢豪饮,不醉不归,当战争胜利之时,抑或恰逢重大节日,活动期间不免会有饮酒与狂欢,因此有了比小桶还大的饮器。由此可见,在元代出现大罐,大碗,都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其次,大盘、大碗大多畅销中东地区,充分考虑到当地的饮食习惯而特制,这种大盘是为了适应穆斯林席地而坐,围在一起吃手抓饭的习俗而产生的,大执壶用来洗手。八棱器型是模仿伊斯兰金属器制作的,不像圆器那样容易滑落,更加方便和适应蒙古族等游牧民族捆绑携带上马,多穆壶则是藏传佛教用具。

2.2 对胎料的影响

元青花的烧造并非横空出世,而是在景德镇窑制瓷的传统技术上烧造的。元代瓷器的泥料一改单一瓷石原料的一元配方,加入了高岭土,提高了瓷器胎料中氧化铝的含量,提高了瓷器的烧制温度,减少了在烧制过程中大件器型出现变形的概率,从而提高了瓷器的质量。高岭土在元代之前一直存在,却在元青花时期才开始被大量运用,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偶然巧合,抑或是科技的进步。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迎合中西亚大件器型的需要而广泛使用。

3 中西亚文化对元青花釉料的影响

元朝时期,蒙古统治者有着强烈的民族特色主义,延续他们的饮食习惯,游牧传统、民族风俗、数字观念、颜色风尚、衣着风格、工艺爱好,这种特色文化也广泛运用到陶瓷中。

3.1 对釉色的影响

元代国俗尚白,而景德镇向来以青白瓷闻名,元代统治者对这一点或许也有所考虑。蒙古人喜爱蓝白两色,又有“国俗尚白,以白为吉”的习惯。于是,在陶瓷文化上,青花、白釉便成了主流。元代是少数民族蒙古族统治华夏民族。他们信奉长生天,对蓝色和白色有着不可言喻的特殊情结,一直盛传着“苍狼白鹿”的传说。把白色宫中朝服的主基调。在蒙古人民心中,最吉祥的色彩莫过于白色和蓝色,白色在他们眼里象征着幸福美满,吉祥如意,生活安康富裕;而在穆斯林眼里,蓝色是被保护的颜色,用蓝色装饰器皿和建筑是伊斯兰文化的历来传统,在清真寺祈祷厅的穹顶装饰中,可以窥见蓝、白、绿这几种颜色的完美契合。

3.2 对釉料的影响

元青花瓷使用的钴料主要有进口和国产两种,进口钴料的特征是高锰低铁,在青色厚重的地方通常出现黑色的斑点,是从中亚地区运过来的,俗称“苏麻离青”,产生一种类似点染的奇妙效果。景德镇生产的“至正型”青花主要是用这种进口釉料着色的,进口青料多用于大型器物,外销中亚地区的青花瓷居多,服务于对外贸易,促进中西亚经济交流,而国产釉料多见于民间的日用粗瓷和小型器物。

4 中西亚文化对元青花纹饰的影响

元青花的装饰风格具有伊斯兰艺术特征,经常使用同心圆,多层装饰,且一些盘子边缘的装饰纹样,也与波斯陶器和地毯的纹饰图案也极其类似。元青花瓷的装饰手法,有繁密细致和简单粗放两种形式,前者明显受中西亚文化影响,大多用进口青料绘制,纹饰布满器身,留白较少,主次分明,浑然一体,密而不乱,繁而不乱,给人一种和谐完美,富丽典雅的感觉,各装饰之间的关系处理相得益彰,惟妙惟肖。

4.1 对布局的影响

元代青花瓷器这种纹饰满布器身的装饰风格,与中国传统装饰艺术风格大不一样,尤其是以朴素淡雅而著称的宋瓷背道而驰,元青花在装饰时候,将器物通体描绘,不留空隙,从而达到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感,这种装饰风格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伊斯兰装饰艺术中“无限图案”的数学概念。元青花的布局特征,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中西亚地区的金属器、陶器、建筑以及染织装饰。

4.2 对题材的影响

元青花的取材大多数都是我国传统装饰纹样,也有一部分题材受到藏传佛教、伊斯兰教艺术的影响,在元青花瓷的早期装饰纹样中,很多植物图案原产地来源于西亚,并非中国的本土植物,譬如:西番莲、石榴、西瓜、核桃和蕉叶、扁菊花、苜蓿花、葡萄等等。元青花纹饰题材丰富也,它们不但延续了汉族传统纹饰,还创造性地加入了外来文化的纹饰。譬如变形莲瓣纹,在先前的文化和陶瓷装饰纹样里,几乎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素材,也没有可以考究的渊源,但在伊斯兰的彩陶中却有类似的范本。在古代工艺美术中,装饰题材经常来源于建筑,因此它们的来源很有可能就是清真寺拱门上的形象。除此之外,元青花大罐上的一些纹饰,与在伊朗德黑兰、波斯的地毯上的装饰风格不谋而合。

5 结语

本文针对中西亚文化对元青花的影响进行了一番浅析和论述,希望能在中西亚文化对元青花的影响产生一个新的认识。中西亚文化传播是中国元青花瓷的起点,元青花瓷又是中西亚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中转站,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猜你喜欢
元青花青花瓷纹饰
青花瓷,拍卖界的传奇
纹饰艺术在石材装饰中的应用
蜡染的纹饰探讨
雕漆纹饰的修复
郭德纲巧用寓言劝爱徒
最贵“福禄”元青花 元青花缠枝福禄万代大葫芦瓶拍卖价5681万元
纯净的青花瓷
吉利永长——中国传统纹饰之回纹
青花瓷
从考古发现看元青花在海内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