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2018-01-27 11:15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年3期
关键词:财政局支农财会人员

李 泓

南阳市宛城区是1994年南阳市撤地设市后设置的一个行政区,位于全市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通的中心区域。宛城区是一个农业大区是国家的商品粮、棉花生产基地。自2010年以来,宛城区财政局干部教育中心按照市财政局干部教育中心的安排部署,将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融入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之中,有效的发挥财政培训中心在农村财会人员培训中的作用。

一、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的实践

1.加强领导,创新推进。由区财政局建立“区、乡、村”三级逐级培训的长效机制,并把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强化财政支农政策和农村财务培训、提高农村财会人员素质、注重培训实效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宛城区财政工作的重点之一来抓。另外,区财政局积极主动与区农业局、各乡镇办、乡镇财税所等单位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充分调动各乡镇财政所、“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村民委员会的积极性。

2.制定方案,统筹规划。为了确保农村财会人员对财政支农政策的理解与实施,提高农村财务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宛城区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统筹规划、措施有力,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和适用性。

3.创新方法,落实责任。宛城区财政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三农”、强化培训、操作性强、务求实效”的原则,采取“上下联动、相互协作、分类培训、分层落实、督促检查、实效考核”的培训方法,精心组织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及农村财务的培训工作,各乡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各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主理财小组具体贯彻实施财政支农政策和农村财会工作的良好格局。

4.加大力度,创新内容。我区以“基础规范领先、制度规定为准、联系实际为重、便捷通俗易懂、满足需要即可”的原则准备农村财会人员财务知识培训内容,为培训工作准备了贴近实际的学习资料。

5.系统培训,整体推进。2010年以来,我区夯实基础,联系实际,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培训措施,在全区形成“统一培训程序,统一培训内容,统一培训目标”三统一的培训模式,紧紧依托宛城区财政局干部教育中心为培训基地,对全区农村财会人员进行科学系统的培训,采取以板书教学、多媒体教学、相互商讨、现场经验交流等多种培训方式,整体推进培训工作。

二、主要工作成效

1.圆满完成了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任务。2010年以来,宛城区共培训农村财会人员两千余人次,通过学习培训考试,已有一百四十余人取得了河南省农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让农村财会人员比较全面、系统地学习了近年来财政支农惠农政策,提高了政策透明度和辐射面,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各级领导评价好。一是得到乡镇领导和村委会干部的好评。乡镇领导和村委会干部对我区开展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的评价是:“给了农民群众一个明白,还了村干部一个清白,澄清了村级财务家底,推进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理财,规范了农村财务管理,提高了农村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和科学理财水平,增强了理解实施财政支农政策的水平,营造了民主和谐的农村财务管理氛围,改变了农民群众对村干部的猜疑态度,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3.农村财会人员、农民群众反映好。第一是农村财会人员反映好。农村财会人员普遍认为,我区近年来组织的农村财会人员培训工作形式多样化,不仅内容丰富,效果显著,且适用性强,使他们的体会更加深刻,受益更大,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农村财会人员的会计业务技能与财政支农政策的贯彻落实与理解水平。第二是农民群众反映好。他们认为我区开展的农村财会人员培训工作贴近民心,符合民意,增强了村务公开的透明度,广大农民群众能真正了解和体会财政支农惠农阳光政策的好处和温暖,能明白如何消费,如何发展,如何走致富之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加充满信心。

三、存在的问题

1.区、乡镇两级主抓培训工作的人员偏少,力量薄弱。当前财政工作任务繁重,区财政局主抓培训工作的是区财政局干部教育中心和各乡镇财政所。区财政局干部中心只有2人,乡镇财政所参与此次培训工作的有1—2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区财政局干部教育中心既要做好全区的会计管理事务工作,又要做好农培工作;乡镇存在同样情况,而且工作量大面广,工作人员显得力不从心。

2.支农政策的培训内容开发不及时。支农政策的宣传培训做得不够,以至于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于支农政策不甚了解,再加上农业补贴的项目繁杂,涉及到的农业项目和群众数量多。尽管近些年支农政策得以广泛宣传和推广,但是相关政策从上级传达到基层干部群众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因为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以及基层干部群众对政策的理解有限,所以很难在支农政策传达后及时定制出有效的培训内容。当前使用的支农政策培训内容大多时效性不强,不仅难以胜任新政策的规定和要求,而且容易让广大群众产生误解。

3.缺少支农政策的培训经费。支农政策的培训经费大多由年初培训计划来制定,一方面基层干部群众对培训的需求大,有限的培训经费很难满足规模较大的培训需求,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经济条件有限,基层干部群众很难自费组织培训工作,以至于在缺乏资金保障的情况下,支农政策的培训活动难以持续稳定的进行。

四、开展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实施意见及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农村财会人员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要取得成功,不仅要有区财政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更要有市财政局和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要建立培训工作长效机制,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确保质量。

2.合理的选择培训方式。不同的乡镇可以根据其乡镇的实际情况,充分地考虑培训对象的岗位需求与文化层次等情况,因地制宜,合理的确定其培训方式。更是要将财政支农政策的讲解与具体项目的资金落实、兑付实际操作程序结合起来进行培训。

3.丰富培训内容。首先,培训的内容要与培训模式相呼应,培训的对象不同,培训的内容也应有所不同。其次,要将理论知识与账务处理相结合,政策解释与项目资金的落实相结合,灵活多样,有的放矢,以满足农村财务人员掌握政策、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的需求。

4.统筹兼顾,尽量减少区级财政对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经费的支出压力。宛城区吃饭财政的模式对落实支出培训资金压力较大,建议减少区级财政培训支出。以减轻区级财政的压力,进一步提高区级财政的保障能力,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而言之,开展农村财会人员的财政支农政策培训,要找准定位、主动服务,贴近需要,满足需求,为财政中心工作服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并扎实的工作,就一定能够在这项工作中取得良好的进展。

参考文献:

[1]吴小明,郑春瑛.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4(35):105-107.

[2]檀遵良.探索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新机制[C]//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与财政政策研讨会论文集,2014.

猜你喜欢
财政局支农财会人员
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会人员职业素质提升对策
对提高财会人员能力素质的几点思考
乡村振兴亟待支农精神的回归——当代农村籍大学生的“自我救赎”
全国地市级以上(不含县级市)会计机构负责人名录
金融支农创新十大模式
全国地市级以上(不含县级市)会计机构负责人名录
2017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支农投入
财政支农资金相关问题研究
如何提高农业各级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研究
全国地市级以上(不含县级市)会计机构负责人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