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中“爱”是开启学困生智慧的金钥匙

2018-01-27 08:52白露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8期
关键词:教育艺术良师益友欣赏

白露

摘 要: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学中大多数老师们都在为学困生的教育感到无比头疼,这也成了教师永久性的研究课题。通过参与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课题研究,我发现解决学困生问题的关键是老师的爱,这类学生感触到被老师关注了,就会让爱他的老师有惊人的收获!体会做教师的幸福!

关键词:爱 欣赏 良师益友 教育艺术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核心强调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学生之间毕竟存在着个体差异。如何减少差异,将一块“废料”雕琢成举世无双的作品,作为一线教师,我个人认为关键在于教师应有足够的爱。

一、爱让老师乐于欣赏学困生

有爱,教师才会有强烈的责任心,则会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原则,从德、智、体、能各个方面去欣赏学生。只有欣赏学生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学困生也不例外。如果学困生能得到爱他的老师的赏识,那么他的自尊心和进取心将会得到最大程度的慰籍,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也会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如果教师能捕捉到这类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这类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这类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多为他们创造一些发挥、展示的机会,把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就一定能让这类学生焕发活力、信心倍增。

二、爱让老师成为学困生的良师益友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如果一个人爱的需要和尊重得到满足,就会积极参与某项活动,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和学习”。 高尔基也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在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中,爱是我们教师在转化学困生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如果没有爱,就谈不上是什么灵魂的工程师!也许有教师认为,我有知识,我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好了,但我们知道,学生真正获得知识的多少是靠他自己;如果老师的形象没有走进学生的心里去,学生没有认同老师,那什么章程也难以行通。所以以爱为基点,营造一个友好的氛围是我们老师从事这一工作的最基础的起点。因此,教师应该热爱学生,更应该厚爱学困生,分析学困生的心理,找出学困生差的真正症结。大多数学困生的学习成绩虽然差,但自尊心很强,往往争强好胜,喜欢显示自己,企图在同学中树立威信,但一贯遭到冷落,白眼太多,就会自暴自弃,自感落后;虽有上进心,但意志薄弱,稍受挫折,便心灰意冷,失去学习兴趣。我们教师应带着爱心,真正走进学困生的内心世界,对症下药,要厚爱学困生,热情耐心地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做学困生的良师益友,改变那种学困生常被忽视、冷落、甚至受奚落和歧视的局面。这就需要教师有一个正确的观念,改变对学困生的看法,做到循循善诱、耐心帮助。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如同春风化雨,它的滋润可以使枯苗复苏。要在学困生周围创造一种友爱、互助、和诣的良好氛围,让爱的暧流流进学困生的心田。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爱,“心里安全”了,才会消除紧张、压抑的情绪,从而也会“亲其师,信其道”,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成绩自然会随之提高。

三、爱让教师具备足够的耐心

一个成功的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自信。学困生恰恰就是缺乏自信心。如果教育不得法,抹煞了能力较差学生的自尊心,则无异于雪上加霜,抽去了他们发展的动力之源。如何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这就需要老师具备足够的“耐心”。课堂中常见:有的学生发言踊跃,有的学生默不作声。对于后者,教师可要有足够的耐心,为他们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如对学生说:“你可以悄悄把答案告诉老师。”如答案正确时,教师应马上公布于众,并大加赞扬:“你很棒,下次自己告诉大家好吗?”对于答案不够准确的,要先肯定学生的思维劳动成果,再将答案稍加修正。这样可有效地使缺乏自信的学生逐渐树立信心。敢于表达,乐于交流,学会合作。另外,对这些学生老师要额外花费时间,一点一点补习功课,一天一天循序渐进,从动机的激發维持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等多方面入手,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通过谆谆诱导,让他们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信心。使学生在自尊自信的状态下学习,快步迈入优等生的行列。

教育就是用爱构筑起的理想灯塔。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于让每个儿童享受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在教育工作中,大多数教师都能执着的守望着孩子们的成长,努力实践着用爱心撑起孩子们理想的翅膀。谱写着教育这门特殊的艺术。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艺术良师益友欣赏
十五年相知相伴 永远的良师益友
《人大建设》是我的良师益友
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及教育艺术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德媒:中印尚难以做到彼此“欣赏”
应把军事历史视为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