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下雨的惊喜”导写

2018-01-27 07:24刘长军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金圣叹麦子生命

刘长军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你相信吗?也许我们忘记了第一次和雨的嬉戏,也许我们失去了对下雨的惊喜,也许,我们失去惊喜的不止是下雨……

[写作方向]

这段材料充满诗意,却表达了一种来自于生活的深刻的哲思。“你相信吗?”“也许”以探问悬揣的口吻,启发读者对习焉不察的生活和渐被尘蔽的心灵进行反思和拂拭。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单单抓“第一次”“和雨嬉戏”“失去”“惊喜”中的某个词语联想想象构思立意。

对材料中“失去惊喜”这一核心词的内涵的准确理解和牢牢把握,是立意和行文的关键。“失去惊喜”,就是失去对美好世界的新鲜感受、热情领略和强烈喜悦。材料针砭时弊的情感导向十分明显,矛头指向功利化、快节奏的生活带来的心灵的粗糙和生活的倦怠。行文时要抓住“失去惊喜”这一核心词,或摆事实、讲道理,或述说故事、圆合主旨。考生应对失去对美好世界领略感悟的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特征进行观照和反思,并表达积极思想和美好愿望。

方向一:淡泊物质追求。

在当今社会,这个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中,忙碌、喧嚣、疲惫使大多数人的心灵冰冷了,麻木了,“美好的明天”在他们眼中只是千篇一律地不停工作、工作,整天如没了灵魂的躯壳般活着。那美好的生活品质离他们渐行渐远,毫无趣味、循规蹈矩的生活甚至使他们误入歧途。

方向二:丰富生活情趣。

单调庸常的生活、无休无止的物质追求等渐渐地让我們五官迟钝、内心粗粝、精神卑琐,于是对生活失去了“惊喜”。可以抛开一切烦恼与喧嚣,在宁静的午后,或品一杯浓茶,翻一翻书页。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那浓茶,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方向三:享受生命中的惊喜。

人生如旅行,太急没有故事,太缓没有人生。生命中有很多和这个一样甚或不一样的惊喜,让我们抱着一颗善良真诚的心去发现创造和享受生命中这些惊喜。“失去惊喜的不止是下雨”把带给我们惊喜的对象推展开来。由下雨的“惊喜”,我们会自然联想到雨后彩虹带给我们的惊喜,看见一株幼芽破土而出的惊喜;除了这些五色斑斓的自然景象,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气象万千的人情事态、动人心弦的艺术世界等等,都会让我们惊奇喜悦,赞叹自然的神奇、生活的美好、人情的珍贵、创造的伟大。

[备用素材]

一、名人名言

1.生命里有着多少无法预料的时刻啊!终于明白了,我其实不必一定要苦苦追寻那一扇已经错过了的,只存在过往记忆里的门,往前走去,还有多少扇门等待着我去一一开启,生命里还应该有多少不同的惊喜和盼望。——席慕容

2.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李嘉诚

3.快乐是一种等待的过程。突然而来的所谓“惊喜”,事实上叫人手足无措。——三毛

4.完美的行为产生于完全的无功利之心。

——切萨雷帕韦泽

5.我们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觉得,对于生命持一种无忧无虑的淡泊态度,将抵偿他自身的一切缺点。——威廉·詹姆斯

6.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优游快活人。

——白居易

7.如果我们拥有勇气和平静的思想,我们即便坐在自己的棺木上犹能欣赏风景,在饥寒交迫时犹能歌唱。——史考特

8.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培根

二、人物事例

金圣叹的“火腿滋味”论

金圣叹是江南才子的一个典型,他身上洋溢着的名士气。金圣叹幽默了一生,把自己的性命也作为筹码压在历史的天平上。众所周知他因犯上,受“哭庙”案牵连而被杀头。临刑叹曰:“斫头最是苦事,不意于无意中得之,亦奇。”“怪侠”金圣叹幽默了一辈子,就是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仍不改英雄本色。刑场上,泰然自若,向监斩官索酒畅饮,大笑说:“割头,痛事也;饮酒,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酒罢,对刽子手说,“有要事相告。”人家以为这位“怪侠”会透露出什么传世之宝或什么惊天秘密,赶紧拿来笔墨伺候。但这位“怪侠”给了他一句哭笑不得的“秘密”:“花生米与豆干同嚼,有火腿的滋味。此技能传下去,死而无憾也!”这是金大侠留于后世的最后一句话。这是金圣叹留在世间的最后的幽默,只是我们读到这则幽默时,实在无法说出自己的内心是轻松,还是沉重。

[点评]

人活得如此潇洒,真是让后人佩服。我读中国历史典籍,常常感慨于古代人物的古板与无趣。像金圣叹这般人物,虽然不能说是绝无仅有,但也的确是寥寥可数的。

戈里佩雷尔曼:家徒四壁与不缺钱

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被美国克莱数学研究所授予奖金高达100万美元的“千年数学大奖”,但他拒绝领奖。这已不是佩雷尔曼首次将大奖拒之门外,他在2006年就曾拒领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英国《每日邮报》的记者努力探访佩雷尔曼弃奖的原因。佩雷尔曼紧闭家门,只在屋里对门外采访的记者解释说:“我不需要钱,我什么都不缺。”主角不愿露面,记者只好从邻居那里了解佩雷尔曼的生活情况。佩雷尔曼与母亲一起住在圣彼得堡郊区。2005年底,他被斯捷克洛夫数学院开除,从此靠给大学生补习所得的微薄酬劳和母亲的退休金生活。一位邻居说:“我到过他家。简直是家徒四壁。家里只有破旧不堪的桌椅和床,还是上任租客留下的。”

[点拨]

佩雷尔曼的话与邻居的话似乎自相矛盾,其实是他淡泊物质的体现,不因为物质而烦恼,不因为自身的物质需求而琢磨时间。苏东坡早就说过“寄至味于淡泊”。佩雷尔曼追求的也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境界,不在意物质的多寡,只求精神境界的纯洁以自慰!

小提琴伴随他一生

爱因斯坦不但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且还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家,对音乐有很深的造诣。毕竟,爱因斯坦是一位科学家,他头脑中转动着他的科学创造。但他放不下小提琴。于是,专业音乐家不可能出现的一种状态,在他身上出现了:演奏乐曲时,爱因斯坦常去思考未知领域的科学问题。其妹玛雅回忆:“在演奏中有时他会突然停下,激动宣布,我找到了它!”这个“它”,不是琴弦上的莫扎特音符,而是物理学科的发现。可以想见,在悠扬琴声中,大科学家犹有神明启示,又似灵感降临,一个个看似枯燥的公式数字以及天书一般的阐释,在完全不搭调的音符涌动中昭示给了世界。或许,他那旷世“相对论”也不无琴声的催发吧。

[点评]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有其美好而丰富的生活情趣。爱因斯坦喜欢拉小提琴,人们时常可以听到他拉莫扎特的奏鸣曲;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业余时间钟情于千姿百态的仙人掌和仙人球的栽培。爱因斯坦的小提琴是艺术的“道具”,又不啻为一支科学的“魔杖”,支撑着他的伟大的科学进程。

[佳作示范]

麦田绝唱

谢子洋

偶然与同学谈论起水稻与麦子的区别,而同学竟然认为两者为一物。我猛然想起了母亲跟我说过的一句话:“永远不要忘了自己是庄稼人。”

似乎走得太远太长,我几乎快要忘掉自己是个土生土长的庄稼人了。小时候跟随父辈一起去田中劳动,收了油菜,又播种下水稻的秧苗。排完田沟的水又拔起成熟的花生,在割麦的欢声笑语中收获最后一批山芋,准备冬封大地期盼来年的五谷轮回。

一年四季中,我最喜欢夏秋两季。因为可以肆无忌惮地在田埂中奔跑,疯闹。闻着阵阵麦香,我知道那是代表成熟的喜悦。

在收获麦子之前,我们这里是还要播种一轮水稻的。春末夏初之际,播下种子,待到成熟夏末秋初之际,再可以种一轮麦子。夏天仿佛是最有魔力的季节,所有作物都在烈日下吸饱养分茁壮成长。看着满田的水稻和麦浪,会感到那就是众神赐予庄稼人的希望与福祉。

我喜欢在水稻插秧时跟着大人们到田里去,坐在一种名叫“秧马”的工具上插秧,我哪里是插秧,不过是坐在秧马上在水里摇来晃去。说不定还会把大人们刚插好的秧苗给弄断。你望着排列得像士兵一样的水稻苗,仿佛就能看到碗中晶莹洁白的饭粒。

我也喜欢在麦子成熟的时候去田里参与收割。大人們用镰刀而我用手。有时候麦子的芒针会戳破我的手,有的还会钻进我衣服里调皮地跟我捉迷藏。所以男人们打着赤膊上阵,在捆成一堆堆的麦子里,印染了他们滴下的汗珠。女人们在家做饭,犒劳辛苦了一天的男人。麦收的喜悦弥漫在空气中,等到夕阳西下,门口的路灯亮起,炊烟散去,世俗而温暖,画面仿佛停止了流转。

后来,田荒芜了,都种上了树。后来,人都走了。紧闭的大门,毫无生机。

当年插秧和收麦时的欢声笑语,一时间竟成了绝唱。多年后的我读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想到他在新疆菜籽沟办了一个木垒书院,又设立了一个菜子沟文学奖。我觉得这才是中国的最高文学奖。

在某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我渴望奔跑在滚滚稔熟的金黄的麦浪中。我正感到我确实存在于这精神的底部。那莽苍的荒原正枯木逢春,欣欣向荣。我想起了王开岭在《精神明亮的人》一书中所写的一句话:“这个世界的终结,不是一声巨响,而是一声呜咽。”

[评点]

作者在文中不止一次地写到“不要因为走得太快,而忘记为何出发”,提醒我们要关注内心的丰盈,切合题意。作者的叙述很干净,没有华丽的铺陈,但有张力。文中的每一个字,都渗透了情感。没有新奇的构思,但是读完让人内心舒畅。作者只是抑制不住激动把自己想倾吐的心声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了。由于是倾吐心声,全文语言流畅如明丽的小溪,处处闪耀着动人的光彩。

猜你喜欢
金圣叹麦子生命
古代冰上运动会
奇才金圣叹
金圣叹刑场别子
趴在麦子上的鳄鱼一家
一株麦子的抒情诗
本期资深大厨:金圣叹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麦子熟了
牧童的哑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