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满足人民对美好旅居生活的需求

2018-01-28 11:46李柏文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北京100101
文景 2018年1期
关键词:全域旅游业旅游

李柏文(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北京 1001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与之前相比,新需求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①央广网.如何认识我国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EB/OL].http://news.cnr.cn/theory/gc/20171107/ t20171107_524015648.shtml,2017-11-07.新的社会需求秉承了“以民为本”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它既包含人民对物质文明的需求,更包含了人民对精神文明的需求,本质上是一种“成为人”“回归人”和“回归自然”的需求。这就要求新时代要有新的供给响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而全域旅游本质上是我国人民一种新的旅居生活方式,是满足和缓解新时代新矛盾的重要手段;反之,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将对全域旅游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在全域旅游中的表现

1.全域旅游发展的不充分性

从全域旅游发展的要求来看,我国旅游业仍然存在内部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存在诸多短板。

(1)全域旅游服务能力还未形成。当前旅游景点主要还是依赖资源和资产的收益,旅游服务对旅游业的贡献度偏低。全域旅游不但要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同时也需要东道主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树立旅游服务意识,还需要政府针对自助旅游者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因此,我国旅游业面临提高景点旅游服务能力和形成全域旅游服务能力的双重任务。

(2)旅游公共设施覆盖率偏低。景点旅游的公共设施配置主要是线性供给,而全域旅游主要满足大众化、散客化旅游新需求,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需要网络化供给。网络化的旅游设施,更易提高设施覆盖率,更能有效服务到散客。因此,发展全域旅游的核心工作是大量增加公共性和公益性旅游设施及旅游产品,形成网络化的供给体系,来满足以散客化和自助化为特征的大众旅游新需求。

(3)旅游投资与运营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产业融合是全域旅游的本质需求,当前跨业和混业来投资旅游产业的企业主体占比80%以上。但这些企业主体对旅游行业的熟悉程度较低,旅游投资与运营存在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旅游投资盲区和旅游过度投资两种倾向,从而造成旅游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旅游资产闲置的后果。因此,发展全域旅游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旅游服务,以服务于跨业和混业经营的旅游企业,从而降低旅游产业风险,提高产业发展质量。

2.全域旅游发展的不平衡性

与景点旅游相比,全域旅游在空间上得到了极大的拓展,而其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不协调性也更为突出。

(1)体制和机制滞后于全域旅游生产力水平。我国旅游业现有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主要是基于景点旅游构建的,已经不适应全域旅游发展的需求。具体表现为:首先,现行旅游管理体制与“两个综合”(综合产业和综合执法)不相适应;其次,旅行社、导游管理体系与全域旅游新业态不相适应,全域旅游更依赖在线旅行商,更需要熟悉自驾车、户外和研学等专业化旅游产品的导游;最后,旅游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国际规则不相适应。这些不适应、不协调问题,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在旅游领域中的具体表现,需要进行改革创新,构建全域旅游管理体制与机制,以适应全域化的旅游实践活动。

(2)全域旅游的“两个不协调”。从政府的角度来看,由于部门利益的存在,旅游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在工作协调上存在客观困难,其他部门参与旅游或合作的意愿不高。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旅游业与有的产业只能部分相融,与有的产业不能兼容,产业之间融合发展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借助一定的政府力量。因此,发展全域旅游亟需通过“多规合一”引领和跨部门管理机构的协调,促进部门协作和产业协同,形成一个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充分发挥全域旅游的规模效应。

(3)全域旅游的“三个不平衡”。全域旅游的三个不平衡,第一是景点/景区内外不平衡,主要表现为景点/景区对周边村镇的带动效应较差,造成景区内外“两重天”现象。而全域旅游发展则有望实现景点/景区内外一体化发展,消除旅游发展的“孤岛效应”。第二是区域之间的不平衡,主要指我国旅游业“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发展现象,具体到某一个省(市、县)内部同样存在不均衡现象。第三是国际国内的不平衡,主要指我国目前三大市场结构(入境、国内、出境)的不平衡,表现为国内旅游占比过大、入境旅游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国旅游企业跨境经营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发展全域旅游,需要从仅是景点/景区接待国际游客和狭窄的国际合作向全域接待国际游客,全方位、多层次国际交流合作转变②李金早.全域旅游大有可为[M].北京:国家旅游局,2016.。

二、发展全域旅游对缓解新时代主要矛盾的作用

1.全域旅游满足人民对美好旅居生活的需求

旅游具有“生产与生活”的二重性,旅游除了是一种经济形态之外,也是一种现代的旅居生活方式③李柏文.旅游新经济理论辨析及其发展引导[J].学术论坛,2014,37(6):76~79.。全域旅游意味着旅游已经从少数人的奢侈品,发展成为大众化的旅居生活方式。2016年,我国接待旅游人次44.4亿人次,人均逗留时间是2.5天。全域旅游是面向社会大众提供美好的旅居生活,并且由于全域旅游更注重公共服务设施全域化供给和主客共享,发展全域旅游不但为游客提供美好的旅居生活,客观上也极大地改善了本地居民的生活条件。

2.全域旅游对我国发展“不充分”领域的填补和催化效应

(1)全域旅游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稳定经济运行。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物质生产出现了相对过剩,国内传统消费趋稳,“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动力不足。发展全域旅游能够极大带动国内投资,吸引入境客源和释放国内旅游消费,对我国经济运行起到了良好的稳定作用。特别是在国内消费总体不足的背景下,全域旅游作为一个重要的消费池,及时融入国民经济大循环,弥补了家电、汽车等传统消费的下滑,很好地修复了经济循环。因此,全域旅游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对稳定我国经济运行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2)全域旅游助推其他产业的供给侧改革,推动我国产业优化、升级或转型发展。发展全域旅游的核心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旅游+”和“+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消化、替代或更新旧的产能,形成各行各业的新产能,并引导新需求,这既扩大了我国需求总量,又调整了产业结构。因此,全域旅游成为我国其他产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动力,并提供了良好的实现途径。比如:“旅游+信息”,将旅游业培育为信息化最活跃的前沿产业,极大地拓展了信息产业的应用领域;“旅游+交通”,推动了交通服务设施的升级并开拓了旅游公路建设新领域。

(3)全域旅游对传统产业具有“整合和改造”作用,能够推动我国其他产业深度发展。全域旅游与互联网等技术产业不同,技术产业主要是为其他经济形态“提供服务”,具有较强的“工具性”,所形成经济体的独立性较差。而全域旅游则兼具“实体性和独立性”,它不仅服务于其他产业形态,而且融合其他产业形态并使之变为自己的产业内容。全域旅游对国民经济的最大贡献在于对传统产业的“整合和改造”,并且这种整合和改造不是“工具性的”而是“融合性的”:首先,全域旅游把其他产业直接变成旅游的对象和内容;其次,为其他产业带来就地消费市场;其三,为其他产业提供营销平台和提升社会形象;其四,打通相关产业或部门的经济联系,实现多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因此,全域旅游通过与其他产业的互动、带动、耦合或融合,可推动其他产业深度发展,对缓解我国其他产业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具有巨大实践价值。

3.全域旅游对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具有统筹协调作用

(1)“东客西送”缓解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我国总体旅游市场格局中,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客源地潜在出游力呈现出了7:2:1的三级递减式的分布特点④王兴斌.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八个“不平衡不充分”[EB/OL].http://column.meadin.com/ wangxb/112666_1.shtml,2017-10-26.。虽然东西部地区互为目的地,但总体上东部客源流出量是西部的7倍,东部对西部长期保持客流逆差,极大地支援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这种支援是通过旅游市场的力量,而不是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来实现的,所以客观上旅游消费对西部地区起到了类似“财政转移支付”的效应。因此,“东客西送”是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的旅游援助方式,也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态补偿手段。

(2)“共建共享”缓解群体和城乡不平衡的问题。全域旅游在空间上由景区内向景区外拓展,旅游内容更趋向于生活化和社会化,旅游产业的广度和深度急剧扩大。因此,与景点旅游相比,全域旅游产业的空间覆盖面大幅提高,居民旅游参与率也大幅提高。全域旅游更能在物质和精神上推动不同人群之间的平衡发展,提升社会发展的公平正义度。全域旅游消费更能推动我国居民财富在广泛的人群中再次分配,对缓解我国贫富差距具有重要的意义。2016年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乡居民之间的人均旅游次数相差近3倍(5.7:1.5),城乡居民之间的人均消费水平相差一倍(1 007.8:572.6)④。因此,我国高净值人群保持较高的出游率,客观上对乡村地区和城市贫困地区具有旅游扶贫效应;而城市对乡村长期保持旅游客流逆差,对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起到了直接作用。

结语

旅游业是集美丽产业、快乐产业和幸福产业特征于一身的民生产业,是“旅游、体育、文化、教育、健康”五大幸福产业的首位产业。对政府而言,全域旅游业成为传统产业替代和整合的平台;对社会来说,全域旅游业成为人类的和平幸福产业;对企业来说,全域旅游业成为资本投资的价值洼地。因此,全域旅游是老百姓过上美好生活的综合表现,将有助于缓解我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全域旅游业旅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一碗面经济”是怎么“擀”成的?——县域经济应当精于全域“链条”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草原+”
《2017全域旅游发展报告》发布
旅游
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