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栏壶》体现的紫砂壶艺

2018-01-28 00:56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井栏制壶紫砂壶

蒋 敏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壶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名匠运用大自然赋予宜兴独特的五色土,创造出了千姿百态、精彩纷呈的壶艺作品。这些作品在造型艺术的意义上,远远超越了一般壶器的审美功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体系和造型规律。这也是紫砂这一艺术之所以久盛不衰的原因之一。紫砂从创作之初,就被赋予了极大的含义,每一把壶都有其出处,每一把壶的背后也有着别样的故事,紫砂的内涵属性也是人们热衷的原因之一。

紫砂文化又在百年多的发展中逐渐成长起来,成为陶瓷艺术领域的佼佼者,在人们看来紫砂的泡茶性能极好,也是基于此,紫砂被众多的艺术创作者,设计成各式各样的造型,深化了紫砂文化的涵盖性,更多地丰富了紫砂的内涵和属性。紫砂文化博大精神,从民俗、传统、文化、传说的广阔空间里,汲取艺术源泉,塑造出新的艺术形式,使得紫砂无限遐想的空间不断扩大、变化,也把这些富有艺术生命力的东西印证在紫砂壶中。

《井栏壶》壶体造型独具一格。流畅的线条,将每一个转折或装饰之处,都表现得清晰利落,端庄稳重。壶钮为桥型,壶身线条互为对称,壶嘴、壶把方圆结合,风格别致,落落大方。作品古韵荡然,周正挺括,构设极为精妙。壶身上刻画的图像也栩栩如生,为此壶增添一丝生气和人文艺术气息。

初夏一日,制壶知己杨彭年来访,陈曼生设席庭院,以紫砂茗壶为题,互交心得。彭年问近日可有新思?曼生摇头曰:“近日公务繁忙,未曾拾得!”彭年曰:“勿躁!万物皆可成壶!”曼生曰:“但求精!”二人相饮甚欢。庭院之南,有一深井,恰一丫环于井边取水,栏高水深,丫环取水,腰身弯得有如一只彩虾,二人见状相视而笑。曼生紧盯井栏与汲水丫环,慢慢地丫环化为一只优美的壶把,井栏化作壶身。彭年眼望曼生,已知其意,遂传下人送笔墨,当即在石桌上描绘开来,数遍而终成一壶。彭年曰:“此壶命为汲水壶如何?”曼生摇头曰:“此壶天成,唯曰井栏。”二人相视大笑。这便是井栏壶的由来了。

《井栏壶》在造型上具有整体艺术美,整体与各部分比例的配合,如平衡、对称、变化、整齐等,给欣赏者以美感,同时在造型上又强调美与善的统一,美与善的几何就使笔者在制壶时不能一味地追求自己认为美的造型而有损于它的使用功能,处理好神与形的关系,处理不当就只可见形而缺少神和生活的趣味,抽象化处理要形神兼备,这也是考验制壶者水平的重要标准,一把骨肉分明的紫砂壶才算得上是一把造型良好的紫砂壶。

紫砂壶艺的创作注重整体、体现个性、推崇和谐、陶冶情操。壶艺创作过程中的创作立意是壶的灵魂,有了好的创意设计,再运用能直接表现创意主题的工艺和选用合适的紫砂泥料进行造型构造,才能制作出赏用皆备、有思想、有情感、有生命力的精品来。《井栏壶》的创作就是如此,结合笔者的创意,加上精湛的制壶工艺,壶就有了灵魂。

紫砂壶演变到现在已然不再单单是喝茶、品茶的工具了,它也是一种艺术品。其在现如今的市场上紫砂壶的价格也在一路上升,是个很具潜力的升值物品和极高艺术价值的观赏物品。紫砂陶艺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集审美、工艺和功能为一体,充分展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一把艺、色、形均绝的壶艺,受到人们欢迎,是因为紫砂壶能够陶冶人们的性情,因而砂壶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完善并形成了其艺术、功能,在众多的陶瓷艺术品中,砂壶有着一定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基础。

[1]《陶瓷造型设计》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版

猜你喜欢
井栏制壶紫砂壶
论“牛盖井栏壶”的经典特征
坭兴陶手工拉坯制壶的基本技法应用与探讨
紫砂壶艺制作创新表述
千坊万井 常州古井掠影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论紫砂壶“嵌线井栏”的艺术审美
浅谈制壶的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