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何必叹黄昏

2018-01-28 12:02王延群
养生月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生活

◎王延群

退休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个巨大的转折,很多老年人容易出现“黄昏心理”。有的老年人自认为临近了生命的尽头,就像天快黑了那样的冷寂,从而产生惆怅之感。还有的老年人受宿命论的影响,什么“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身心陷入一种绝望的境地不能自拔。“黄昏心理”往往导致悲观失落情绪和空虚孤独心态,还会焦虑不安,遇事容易激动气恼,精气神不振奋,生活兴趣不高,有的甚至失去信心,整天贪睡晚起、嗜烟嗜酒、不愿与人交往,这样会使生活质量大大下降,也影响了身心健康。心理学研究证实,人的衰退始于心理衰退,这才是人衰退的根本原因。现已发现,人类疾病有50%~80%是心理衰退、恶劣情绪所诱发的,如神经衰弱、高血压、冠心病、哮喘、溃疡、甲亢、月经不调、精神病、脑血管意外及某些癌症等。

其实,老年期还有一大片生活的蓝天任人去翱翔。老年是人生的成熟期,是金色的。梁实秋曾说:“人的一生,最值得赞美的时代,是老年时代。因为,老年时代是思想最成熟的时代。”萧伯纳也说过:“60岁以后才是真正的人生。”有诗曰“晚霞未必逊晨曦”“莫道老圃秋容淡,犹有黄花晚节香”“夕阳无限好,人间爱晚晴”“老天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花甲莫言人已老,昔日老者今壮年;七十莫叹近黄昏,桑榆未晚霞满天”……

人生六十第二春,人过了60岁照样可以有追求,有作为。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晚年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壮心不已,孜孜以求,犹如老树发新枝,年老更显才华,使余热生辉,继续为社会做着贡献。

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李贽,73岁时写成了《藏书》这一名著。清代著名文学家梁章矩,年近古稀写出我国第一部楹联专著《楹联丛话》。黄公望是中国画史上被称作“元四家”之一的元朝画家,当他已是80岁老翁时,仍外出写生,创作出三丈多长的巨幅画《富春山居图》,成为不朽之作。冯玉祥将军一生勤奋,1946年去美国时已是60多岁的老人,但仍以顽强的毅力学习英语,半年后,他用英语向美国人发表了演讲。齐白石以“天道酬勤”为座右铭,在93岁高龄时仍画了600多幅画。巴金晚年写出了鸿篇巨作《随想录》,97岁仍笔耕不辍。科学泰斗侯祥麟,93岁的高龄还担任我国石油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带头人。著名科学家竺可桢83岁时完成了《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巨著。被我国经济学界誉为“四大花旦”之一的于光远,有上千万字的著作,都是他退休以后写成的,84岁的他破天荒地开始学电脑,85岁时用电脑写作,86岁时开通了“于光远网站”。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老艺术家金雅琴,81岁生平第一次涉足影坛,在电影《我们俩》中,扮演85岁的老太太,2005年11月在一举夺得了东京电影节影后之后,在半个月之内又荣获了第25届金鸡奖女主角。在金鸡奖颁奖典礼上,金雅琴说:“我的艺术生涯刚刚开始,我要为电影事业多做贡献!”恩格斯一生掌握20多种语言文字,他70多岁时,又攻读挪威文,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还发奋钻研医学。印度文学大师泰戈尔,70多岁开始学画,作画1500多幅,曾在世界许多地方办过个人画展。意大利雕刻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米开朗基罗,88岁时设计了圣玛丽教堂。西班牙大画家毕加索,88岁时画了165幅画,平均两天一幅,90岁时还从事雕刻艺术。哈里·利伯曼81岁去美术学校成人班学习,4年后,他的作品己成为博物馆的收藏品。1977年,年届101岁的利伯曼在声望很高的洛杉矶美术馆举办了第22次个人画展。他自豪地对人说:“我不说我活了101岁,我说我成长了101年。我想告诉那些70、80、90岁就以为自己老了的人,别总想着你已有多大年纪,只去想你能取得什么成就,马上去干,这就是生活。”由此可见,老年人虽然失去了第一春的艳丽,但仍可拥有第二春的丰盈。人生第二春是成熟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它意味丰满充实、沉甸厚重。

那么,怎样调控与克服“黄昏心理”呢?建议老年朋友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调节。

一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支柱

唐代诗人孟浩然有诗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毕竟生老病死是一个自然规律现象,承认也好,回避也好,它是客观存在的。夕阳无限好,“何惧近黄昏”。要坦然面对现实,积极对待新事物,确立新的生活目标,发挥自己在知识、经验、技能、智力及个人特长上的优势,进取向上。心态平和送晚景,精神愉快度晚年。人到老年生活更需要自信,自信是人的半个生命,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人老精神不老,只有这样,生命的乐章才会奏出强音,生命的火焰才会越燃越旺。

二要尽力拓展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

对于工作来说,老年人已画上了句号,但对于整个生活来说,老年期则是一个“逗号”,是一个新的起点而不是终点。生活要有情趣,要有阳光心态,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和兴趣,学习和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如阅读、写作、绘画、书法、音乐、舞蹈、园艺、棋类等。这不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减少孤独、空虚和消沉之感,而且是一种健脑、健身的手段,有人称之为“文化保健”。

三要善于自我解脱烦恼,做到清心寡欲

老年人应以身体健康为中心,自己的生活要潇洒一点,对别人要宽容一点。只要对社会和生活中的事看得惯、想得开、忘得快,就会使自己潇洒起来;对别人多看长处、多看好处、多理解别人的难处,就会有宽容和善良之心。对生活中的烦恼事或一时困难,不要长期心绪不安,处于沉默郁闷状态,要通过各种途径及时释放出来。对于外界名利之事要善于超脱,对家庭子女之事不可操劳过度,使自己有一份好心情。凡事都要往好处想,你可以回忆战争年代生龙活虎的场面,或打了胜仗凯旋时的欢快情景;你可以仔细咀嚼“不幸中的万幸”和“人间正道是沧桑”这两句话,这样可以冲淡你的愁绪,感到幸福的存在。

四要重视人际往来和心理交流

老年心理学认为,关门养老,困守斗室的消极养老,自然禁闭的养老方式只会越养越老。从养生的角度来说,老年人宜广交各类朋友,既要联系老朋友,又要善交新朋友,经常和好友聊天谈心,做到生活上互相关心体贴,思想上互相沟通交流。要多参与一些集体活动,在人际交往中取长补短,汲取生活营养,营造轻松、明快、愉悦的生活氛围,使生活充实,使心情舒畅。

五要注重生理保健

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要选择适宜的项目,如散步、慢跑、打拳、做操等,强度以感觉舒适为宜。注意饮食营养,摄取富含优质蛋白质、适当热能、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低盐、低脂肪的食物,如瘦肉、奶类、蛋类、豆制品及莲子、桂圆等。

“树活风雨土,人活精气神”。勤奋敬业、执著追求是许多老年人老树新枝梅开二度,晚年又取得事业巨大成功的奥秘,这也是他们保持年轻、延缓衰老的养生保健真谛。诚然,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然之路。但人老了,心理年龄可以年轻于生理年龄。徐特立在一首诗中说得好:“世有老少年,也有少年老。不落时代后,年老才可宝。”老年朋友们,让我们多一些理想,多一些追求,在奋斗和希望中,使人生的话剧高潮迭起,有声有色,五彩纷呈!

猜你喜欢
老年人心理生活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