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其微、察其变、感其情
——小学生观察能力培养路径

2018-01-28 17:41江苏省海门市四甲小学徐美琼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体味长江情境

江苏省海门市四甲小学 徐美琼

语文的外延即生活,已被广大的教师和学生所认可。处处留心皆学问,建立在眼观、口言、手动、脑思前提下的语文学习,更多注重培养学生细微观察能力,更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的培养。突出语文学习的开放性、情境化,一方面,能有效活化课程资源,带领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精彩世界中获得感知;另一方面,能切实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便于学生在自由探索和积极表达中,获得丰富的语言文化。

一、洞察生活,留意细节

语文的外延即生活。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可探究学习的元素,帮助他们形成随时随地学习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让他们在主动留意细节中强化识记。洞察生活,便于学生在深入总结中,产生学习的激情和潜能。建议学生多从生活实际中挖掘其中可探究的元素,能感受到语文源于生活。

多洞察生活,能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运用机会。如,在《但愿人长久》的阅读指导中,围绕“观察明月有怎样的理解感知”表达主题,可建议学生认真观察明月,鼓励他们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多提出相应的意见。在学生认为看到明月想到远方的家人时,从“中秋月圆团员”的角度来深入体味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句。有的同学从自己的父母在远方打工,不能顾及家庭和家人的角度,深刻理解“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真正含义。有的同学则运用说唱的形式,唱出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通过感受其中的轻缓节奏,体味其中浓浓生活的情意。

多给学生洞察生活的机会,帮助他们在主动留心情境万物中,获得更多的深刻认知。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在深入协作中说出自己的点滴想法,可以丰富课程学习的内容与内涵。

二、察言观色,体验变化

喜形于色,小学生的很多心理变化往往会通过一定的言色予以表现。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情境氛围,帮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主动表达和深入交流,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满足其探究发展的需要。

多深入学生学习过程,多点察言观色,能发现更多的惊喜。如,在《三打白骨精》阅读教学中,教师请学生运用激情朗读的方式,针对“孙悟空为何要三打白骨精”鼓励他们大声朗读,读出自己的思想情感。很多同学运用不同的语音、语速和语调,主动朗读了自己的心声。在学生的朗读中,能体味学生的爱憎分明。在互动交流中,可根据学生的对话表达,多给他们设置相应的探究题目,引领他们在主动学习、借鉴中,找到更多的心理感知。通过观察学生的变化,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和倾诉,切实增强他们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借助察言观色帮助学生感受其中的精彩,能在有效培养学生深度理解中,获得不一样的理解。尊重学生理解的差异,多给学生相应的提示和鼓舞,让学生在深度解读中生成有效认知。

三、融情于景,揣摩心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观察,体味其中不一样的思想情感,定会帮助学生在主动研读、探知的过程中,获得深度理解。融情于景,便于学生在紧扣景物描述特征的基础上,获得更多体验,帮助他们在主动揣摩相关景物中,获得感思体验。

寄情山水,定会觉得更有情义。如,在《长江之歌》教学中,不妨结合“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你若见到了如此美丽的长江,你有怎样的想法?在学生仍有一点疑问的时候,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帮助学生从“滚滚长江水”的雄伟气魄中找到更多的表达切入点。有的同学说,看到长江是如此美丽,感受到自己身为炎黄子孙的自豪,为有这样的河流而骄傲。有的同学说,捧一把长江水入口,是如此的清澈甘甜,让我们感受到长江不愧是我们的“母亲河”。有的同学说,自己真想成为长江中一份子,想融入其中与兄弟姐妹们一起奔跑,等等。

换位思考,多从描述的景物中感受其中的思想情感,收获不一样的精彩发现。多融入课文中描述的景物,以移步换景和深入思考的方式感受其中的精彩,定会有不一样的独特发现。这种揣摩心情的过程,也正是学生所喜欢得到的心理体验和升华的过程。

总之,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在表达交际中感受语文,在情境体验中升华语文,能充分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多请学生融入课堂,促使他们在深度学习和高度交流中感受语文的美丽,体验其中的精彩。

猜你喜欢
体味长江情境
你身上的体味怎么来的
康体养生,体味别样的健康生活
班级特色 体味数学,收获精彩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长江之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行摄『太行八陉』体味岁月沧桑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