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与二十四节之立春、雨水

2018-01-28 19:40陈超编辑吴冠宇
中国三峡 2018年2期
关键词:春牛立春迎春

◎ 文 | 陈超 编辑 | 吴冠宇

立 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每年2月4日或5日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即为立春。

对于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节,立,建始也。”汉代成书的《孝经纬》中记载:“大寒后十五日,斗指东北,维为立春。”《史记·天官书》则说:“立春,四时之卒始也。”这是岁月旧一圈轮回的终结,新一圈轮回的开始,也是万物复苏、繁荣的标识和“春天”的前奏。

立春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而立春是一个略带转折色彩的节气,天气开始回暖,最严寒的时期基本过去,人们开始闻到早春的气息。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

在中国古代,人们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意思是立春的第一个五天内,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之后五天,蛰居的虫豸慢慢在泥土中苏醒;再后五天,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而水面上的碎冰片还有没完全消融,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虽然从秦代开始,我国才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但是,“立春”这一天举行祭祀活动的历史则更为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这种祭祀活动就已经出现了。在当时,祭祀的对象是句芒,也被称为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据文献记载,周代已举行迎春仪式。在立春前三天,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周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所以要到东郊去迎春,是因为迎春活动祭拜的是芒神,而他正居住在东方。到了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也就不仅仅是在东郊了。例如,据宋代《梦粱录》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这说明迎春活动已经从郊外进入到宫廷,成为官吏之间的互拜。

到了清代,迎春仪式更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据《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据清人所著的《清嘉录》记载,立春祀神祭祖的典仪,虽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岁朝,但要高于冬至的规模。

这里同时也透露出一个信息,就是古代有打春的习俗。实际上立春也俗称为“打春”。之所以把立春叫打春,是与鞭打春牛的习俗有关。

在中国大约2000年的立春节日发展史上,春牛一直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足以说明它的历史之久远。春牛多为土制的。在中国的阴阳理论中,牛为土畜,土能胜水,所以能驱除阴气。

在立春日,除了要祭拜芒神之外,就是要举行鞭打春牛仪式。所谓鞭打春牛,其实就是在竹竿扎上五彩丝线或纸花,做成彩鞭来鞭打春牛。立春鞭春牛的风俗在唐代已经存在。到了宋代,这种风俗流传更广。在立春的前一天,地方官沐浴更衣步行至郊外,聚集乡民,设桌上供,烧香磕头;并且在供桌前做一个土牛,让扮作芒神的人拿鞭打土牛,寓意打去春牛的懒惰,迎来一年的风调雨顺和丰收。一些地方,还会在立春日的祭拜中占卜雨水的多少以及有无疾病瘟疫。

人们把立春当日降雨与否与当季的降雨多少联系在一起,农谚当中才会有了与雨水有关的内容。例如,以晴天无雨为依据的,有“立春晴,雨水匀”、“立春晴,一春晴”等;以雨雪为依据的,有“立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打春下大雪,百日还大雨”等。

雨 水

雨水,顾名思义,意味着大地解冻,飞雪渐少而降雨增加。《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雨水一般从公历2月中旬到3月上旬,即从“七九”的第六天到“九九”的第二天,太阳到达黄经330度。《孝经纬》中载:“立春后十五日,斗指寅为雨水。”此时的气温尚低,华南仅10℃以上,江南5℃左右,黄淮平原只有3℃上下,而华北地区还在0℃左右。

中国古代把雨水节气的十五天分为三候,第一候是獭祭鱼,即在前五天,水獭开始捕鱼,把鱼摆在岸边像是先祭而后食;第二候是鸿雁来,即中五天,随着气温的回升,大雁从南方迁徙回来;第三候是草木萌动,即后五天,大地在春雨的滋润下开始萌芽,焕发出勃勃生机,正所谓春雨“润物细无声”。大地开始又一轮欣欣向荣的景象。

由于气温已经明显回升,降雪减少。降雨增多,便有利于越冬作物的生长,故有“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的说法。农谚当中还有很多期盼雨水时节降水的内容,如“雨水不落,下秧无着”,“雨水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满”,“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

雨水节气中有很多与水相关的习俗。在川西一带,出嫁的女儿在这个节气里要带着姑爷一同回娘家。对于新婚的姑爷,岳父岳母通常会回赠礼品:一把伞。在雨水节气送伞,更应时景。他们希望女婿顺利平安,但更是在给女婿提醒:做一把值得信赖的伞,为女儿遮风挡雨!

同样在川西,雨水节气里还有一项独具风趣的活动叫“拉保保”。“拉保保”是四川方言,其原意就是为了保佑小孩儿长大,找一个命好的人做干爹。孩子称呼干爹为“保保”。雨水节“拉保保”,主要取意“雨露滋润易生长”。“拉保保”体现着川西父母对子女寄托了无尽的爱,他们怕自己的力量有限,孩子养不好,更怕独生子夭折,于是就想办法为自己的孩子多寻求一份依靠。“保保”体现着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如果希望孩子长大后有文化,父母就会拉一个文人当干爹;如果孩子体弱多病,父母会就拉一个身材高大体格强壮的人作干爹,以期孩子以后能健康平安。

在民间,雨水节气的降雨,与这一年的丰收紧密相连,有农谚云:“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在民间,雨水之日下雨是农民盼望的老天恩赐的礼物。“春雨贵如油”,这时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特别重要。春天里,淅淅沥沥的小雨表示当年将是丰收的一年,所以雨水这天忌讳无雨。民谣说:“雨水不落,下秧无着。”意思为雨水不下雨,下秧就没有着落了,当年庄稼可能收成不好。再如,在赣南寻乌客家习惯在雨水节气前后的正月十六、十七晚上,以晴、雨天气来占卜当年早稻的丰歉。民谣道:“雨打残灯碗,早禾一把秆;雨打上元宵,早禾压断腰。”就是说,如果雨水节气正好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则那一年早稻一定丰收在望;如果雨水节气在正月十六、十七并且下雨,那么当年的早稻收成一定很差。

猜你喜欢
春牛立春迎春
农事 立春
孙迎春美术作品
迎春
迎春
粤北“舞春牛”文化保护的路径
常忆故乡打春牛
农事 立春
春牛图(年画)
立春摆饰
春日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