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法约言》来看读帖要诀

2018-01-28 23:37陈天镜
江苏教育 2018年37期
关键词:读帖碑帖字帖

/陈天镜

晚明宋曹所著的《书法约言》,融合了《笔阵图》与《书谱》中的部分观点,并加入自己的理解作进一步阐释,文无浮词,简明扼要,是指导书法学习创作的优秀论著之一。对初学者如何临帖,宋曹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书法约言》卷首总论中写道:“又初作字,不必多费楮墨。取古拓善本细玩而熟观之,既复,背帖而索之。”这段话的意思很明了,初学写字时,不需要直接大量临写,而是选择好的字帖去仔细读,反复观摩直至熟记于心,再尝试临写。乍看此语,或许会认为这与传统书法“废纸三千”的学习认知有些偏差,实则不然。这句话并不是要我们在练习书法时少动笔,而是着重强调了选帖与读帖的重要性。宋曹认为,读帖须细细把玩,深入体验古人用笔的过程,体察古人用笔的每一个细节,并且熟记于心。只有这样,临帖时才不会看一笔写一笔,支离破碎事倍功半,而要能够“背帖”,直接按照记忆来书写,进入以手写心的状态。这理念对于书法初学者的价值尤为巨大,根据《书法约言》所言,读帖要义大体可归纳为三点。

首先,在读帖时应重点观察字帖中每一笔画的起止细节和转折处的处理方法。《书法约言》开篇说:“凡运笔有起止,一笔一字,俱有起止……有转折,如用锋向左,必转锋向右,如书转肩,必内方外圆。”对于初学者而言,把每一笔画的起止细节以及转折处交代清楚是最基本的要求,如若舍弃这一要求而单去追求字形结构上的相似,则会流于俗媚,止步不前。古人遗存下来的优秀碑帖(如二王的法帖),都在点画的起收转折细节处交代得妥妥当当,处理方法也较为科学,值得我们反复观看,细细揣摩,在理解其用笔方法的前提下尝试去模仿其笔画起收转折的处理方法,最终将之牢记于心。

其次,必须仔细观摩字帖里每一笔画的笔道,即书家在书写时因用笔轻重、缓急、中侧锋的不同,而形成的或妍美,或苍劲,或古拙的笔画形态,对于书法作品神采的影响尤为关键。《书法约言》写道:“用骨为体,以主其内,而法取乎严肃;用肉为用,以彰其外,而法取乎轻健……肉多而骨微者,谓之墨猪;骨多而肉微者,谓之枯藤。”字帖中因各字运笔过程的不同形成笔道差异,进而产生神采上的差异,都值得我们反复观看揣摩。因而在读帖过程中,观察其笔道的形态,并以此来推测出书家在书写时的用笔方法、行笔速度,甚至书写时的心境,在理解其用笔由来之后,再尝试临写。

最后,在读帖中还需要用心观察字形结构以及章法布局。优秀的书法作品的字形结构以及章法布局,往往都如《书法约言》里所言:“笔笔著力,字字异形,行行殊致,极其自然。”因而在研究碑帖中字形结构时,不妨将同一字的不同写法找出来,仔细比较其中结构的异同,以及不同的上下文关联对于该字采用不同结构的影响,从而实现对于该字字形结构较为完全的把握。章法则可放眼全篇,观其大小正侧、粗细疏密、浓淡枯湿之变化,从而寻得其法。

需要注意的是,在读帖过程中应将上述三点同时进行,实现相辅相成。当然,读帖也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初学者在读帖的基础上将书写出来的字迹与原碑帖做仔细的对比,分析自己的得失,在加深对原碑帖的理解与记忆之后,再行“背帖而索之”,如此反复,方可逐渐深入。而随着读帖与书写水平的提高,我们在读帖中需要注意的方面也绝不仅仅是以上三点,或更微观,或更宏观,甚至可能会有全然不同的关注角度,这正说明,读帖将始终伴随在我们学习书法的进程中,将始终是我们学习书法的重要助力。

猜你喜欢
读帖碑帖字帖
《金石书画》系列展览(第五期)
别去碰它
李金亮 身处闹市,竟收藏了600多件古籍碑帖
园庭信步读碑帖
学好书法,重在读帖和临帖
小字帖
读懂细节 临出神韵
——《书法练习指导》五上《读帖与临帖》教学课例
古代隶书硬笔临摹字帖(二)
小字帖
小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