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18-01-28 17:46魏雁
读写算 2018年15期

魏雁

摘 要 阅读能力是影响一个人发展的重要能力。大量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有效地培养儿童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培养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上语文,喜欢阅读。

关键词 创设阅读情趣;捕捉阅读契机;体验阅读喜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5-0001-01

一、创设阅读情趣,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一般说来,小学生都喜欢表演、乐于表现。根据儿童的这一年龄特点,在课上创设阅读情趣,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朗读的形式多样,有学生自读、教师范读、竞赛阅读、角色配读、表演阅读、句子接读……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其关键在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因势利导,着力让朗读成为学生的内在精神需要,从而对阅读产生兴趣。

(一)创设阅读情境,让学生想读。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能带领学生进入到情境中并与学生一起朗读,但是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出学生自觉阅读的却不多,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活动没有真正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利用好激励手段,激起学生阅读情感。教师在创设朗读情景的时候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表演的乐趣,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正确指导,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阅读指导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把握阅读的“三性”,即阅读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层次性。一般说来,每一次阅读训练的要求、目的应有所不同;如果课文不太适合有感情朗读,就不提感情朗读这一要求,着重引导学生学习默读。每次确定朗读指导的句子或段落时一定注意要有阅读教学的代表性,让学生从不会读到会读,从初读到熟读或感情朗读。指导朗读要根据学生不同的阅读情况,在学生有阅读问题的地方加以指导。可以范读、可以引导读、可以分角色读……总之,通过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真正读好文句!

其次,阅读指导要有激励性和针对性的评价,不仅能激发阅读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真正学会朗读。如果遇到学生读书声音很大但缺乏感情时,教师就说“你的声音真洪亮,如果感情再投入些就更好了!”如果学生读书感情很投入、声音很美、但声音太小时,教师就说“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声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实践证明,准确而富有激励的教师评价,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给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一旦学生读得好,教师就要真诚地甚至夸张地赞扬道“真了不起”“太棒了”“比老师都读得好”等。教师不要吝惜赞许的话,即使个别学生读得不够好也要说“读的有点感觉了,这样的进步谁能没有啊?”一旦学生得到表扬和激励,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自然阅读的热情就更高了。读书带给了学生被赏识、被赞扬的喜悦,一种读书带来的心理愉悦自然产生,自然从心里喜欢上阅读了。

二、捕捉各种阅读契机,让学生的阅读兴趣持久

得法于课内,用法于课外。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手段激起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教给学生一般的读书方法。课外就要应用各种活动使学生保持阅读兴趣。

(一)建立《阅读记录本》,让学生记录阅读。为了进一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应抓好课外阅读与文段背诵。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好“小本本”。

“小本本”包括《背诵记录本》《阅读记录本》《讲故事记录本》等。每页必须有“序号、时间、题目”。教师要针对孩子喜歡、朗朗上口的小韵文、古诗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建立背诵本。建立小本本要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不可强迫学生。平时,让学生把自己会背的韵文、古诗及时记录在《背诵记录本》里,对于刚刚入学写不好字的学生可以先由家长、教师帮忙记录,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大,学生就可以自己记录了。通过各种激励手段,不断展示背诵成果,慢慢的学生就会养成自觉背诵、自觉记录的习惯。记录本不仅能记录背诵、阅读量、促进识字,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还能使孩子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保持学生阅读兴趣。

(二)利用“小本本”,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要真正用好《阅读本》,还必须发挥多彩展示台的功效,让学生收获更多的阅读快乐。要利用儿童天生好胜、好强、乐于表现自己的特性,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之持之以恒。

首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表演性背诵。课堂上教师先教给学生带动作表演读书的方法,使学生喜欢。在背古诗或名家名篇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表演着背诵。教师先教全班,随后由选学生当小老师教其他学生,尽量让多数学生轮流当一下小老师。这样,使学生会越来越喜欢背诵和阅读。

三、开发各种活动价值,让学生体验阅读喜悦

(一)开展阅读检查,培养阅读的习惯。鼓励学生大量背诵。除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经常让组内学生相互展示外,每天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二)利用展示台,给与学生阅读的快乐。坚持开展展示评比活动,给于学生成功的快乐。如开展古诗背诵擂台赛、故事讲演比赛、朗读比赛等。及时评出小诗人、故事大王、读书状元等光彩性阅读角色,并在“多彩展示台”的明星榜上贴上大照片、通报家长。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得法于课内,用法于课外,习惯成自然,大量的课外阅读实践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走向稳固,逐步的形成自觉阅读习惯。使读书成为学生的乐趣,成为学生的内心需要。只有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自觉的阅读习惯才能逐步形成!

总之,各种竞赛性活动的激发,一定能有效地培养并保持学生阅读的兴趣,使之成为自觉阅读、喜欢阅读、乐于阅读的学生。而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只能在新颖、有效的阅读指导中得到有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