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区别

2018-01-28 11:19刘珏麟
大经贸 2018年10期

【摘 要】 为更好的助力于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并为其提供理论支持。本文从理论基础、价值取向两个方面对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加以区别,以尽可能科学严谨的态度比较二者各自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价值和弊端,试图寻找二者的共同服务于我国政府之路径。

【关键词】 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服務理论 政府职能选择 政府服务对象

1.现实背景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在党的文件中提出服务型政府的明确要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详细全面部署,强调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在此背景下,选择合适的理论指导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作为主流指导思想,对于二者的选择问题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二选一抑或将二者融会贯通,去粗取精以便更好的服务于我国政府建设?本文试图通过对以上两大理论进行比较分析,更好的探讨此问题。

2.新公共管理理论含义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陆续进行政府改革,在诸如“重塑政府运动”、“企业型政府”、“政府新模式”、“市场化政府”、“代理政府”、“国家市场化”、“国家中空化”等新称谓引导下的政府改革运动在当时的社会引起了极大反响。而此改革背景下带来的新公共管理模式逐渐萌芽。赫克谢尔(C.Heckscher)提出了政府改革重塑等级指挥关系,建立互动交流和导向管理,向“后官僚组织”变迁的理念。而巴扎雷(Michael Barzelay)则认为,官僚制已经到了结束的时机,公共管理已经开始重视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并进一步争取成员的认同和对组织使命、工作绩效的认同。“重塑政府”运动又积极倡导者奥斯本和盖布勒总结美国改革地方政府和联邦政府的经验,宣扬政府管理的新方式。胡德(Christopher Hood)把西方国家的政府改革所体现出来的政府管理新模式称作新公共管理典范。催生出不同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理论新范式,这就是新公共管理理论。

3.新公共服务理论含义

“新公共服务”理论源于四个基础理论——民主社会的公民权理论、社区和公民社会模型理论、组织人本主义和组织对话理论及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它指的是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理念。也就是说,它重点阐述公共行政与公民的关系、公共行政与公共治理系统的关系,提出和建立了一种更加关注民主价值与公共利益的观念,在此过程中吸收了传统公共行政的合理内容,把效率和生产力置于民主、社区、公共利益等更广泛的框架体系中进行讨论。

4.新公共管理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区别

管理理论界从未停止关于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优劣争论,其中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批判更为犀利。迄今管理学者也未作出谁胜谁负的定论,反而认为两种理论各有长短,要实现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应该将二者结合相互取长补短才为科学合理。

4.1 理论基础:重经济管理还是重人文关怀?

新公共管理以经济学基础和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作为理论基础。而经济学理论的重点是公共选择理论的 “委托-代理”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这就决定了经济学管理重视市场机制健康发展,提倡市场交易自由,减少政府干预的特征,在此理论背景下,新公共管理理论不可避免的过分强调市场机制对公共项目的引导。而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的私营部门在全球信息化高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巨大的压力下,为适应环境,进行的成功管理变革再一次鼓舞了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推崇者。他们认为公共部门可以借鉴私营部门更为先进的管理方式,提高政府部门的整体工作效率,因此,私营部门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被大量引进公共部门的管理。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理论基础是民主公民权理论、社区与公民社区理论以及组织人本主义思想,这些理论基础决定新公共服务理论更加关注公民的权力,重视社区在政府管理的中的作用,强调发展更有利于自我实现的组织。

4.2 价值取向:市场化还是公民权利?

新公共管理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市场化。“新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公共服务组织的运作中,即实现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它主张借用市场的力量对政府进行改革,将先进的市场管理机制引入公共部门,通过更小的政府规模,获取更高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效率。倡导市场化的民营化和合同制成为新公共管理理论实现改革成功、缓解政府压力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新公共管理另外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是顾客导向。新公共管理理论者认为政府不应该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官僚机构,而应该是成为有消费者即“公民”需求为工作导向的类企业型机构,以便更好的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提高政府服务质量。

新公共服务理论与新公共管理理论最大的不同是对公民权利的加倍重视。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管理获得成功的必要途径是,尊重公民的意愿和需求,并通过社区等公共组织实现与社会各阶层的良好合作和分享过程作为管理的流程。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实现公民权利的手段是公民参与。

5.结论

通过以上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关于理论基础和主要价值取向两方面的比较,不难看出,这两种理论各有其突出的优势,又各自存在着局限与片面,因此我们应该着眼于二者互补和融合。

综上所述,在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过程中当中,我们更应该注重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互补关系,充分发挥二者中科学的、合理的理论观点来指导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实现民主与效率的良好发展,争取在民主的框架内追求效率,并以效率为基础进一步推进民主,从而推动我国经济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同时,应该警惕并尽力优化两种理论各自的弊端,将两种理论融会贯通,优势互补才是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应该遵照的正确理论基础。

作者简介:刘珏麟(1993——),女,汉族,四川资阳市人,学生,管理学硕士,单位: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研究方向:行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