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平台的汽车制造技术发展探析

2018-01-29 01:06张清郁
中国设备工程 2018年17期
关键词:制造业智能化人工智能

张清郁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汽车制造行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时代变革,向着智能化、人性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与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引发了汽车制造业新的发明创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化的设备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当中,汽车制造业也迎来了新机遇,人工智能化平台的搭建,为其提供了更加科学化、超前化的信息,并且逐渐衍生出了智能车载系统和自动驾驶技术。作为汽车制造厂家来说,一定要运用新思维,创新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1 人工智能平台的涵义

现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就是用计算机解放人,做人应该做的智能化的工作,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也就是说,人工智能主要是对人类的智能活动进行研究和分析,然后借助一定的智能科技系统和技术,植入一定的程序,完成人类脑力所要从事的各项工作。换句话说,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创新可以模拟人的智能行为,实现基本的理论和方法的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应用的结果,它被广泛应用于很多的学科领域当中,并在其中取得不小的成就,逐渐搭建起人工智能平台,囊括了人工智能理论和实践的所有分支。主要涉及到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等学科,可以说是概括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人工智能不仅包括计算机网络科学的内容,还与思维科学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是实践和理论的关系。若要站在思维的角度看人工智能,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都是促进人工智能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内容,其中应用最为常见的便是数学。数学工具也是人工智能平台当中较为广泛的,标准逻辑、模糊数学都在人工智能平台的不同范围内发挥着作用,促使人工智能不断被创新和优化。

2 人工智能平台在汽车制造业的应用探究

2.1 汽车产业智能制造案例的对比分析

汽车零部件是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客户,也就意味着在选用技术供应商时,空间较大,国内外知名的供应商都可以自由选择,并且选择的标准也十分人性化,要着眼于自身的技术体系以及未来发展的整体规划进行不断的筛选、比较,最终选择出最符合的供应商。也就是说,在智能化方面,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并没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整车制造业方面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相差无几。汽车生产的自动化方面也基本处于同一水平,有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很好的实现多个系统的交流和集成工作。加之很多自主品牌中的技术人员是由合资企业中引进而来,因此会把合资企业当中的现金技术和手段带过来完善和丰富自主品牌。通过借鉴和积累合资企业的优秀技术和经验,并与自主品牌的实际情况相互结合,从而推动自主品牌取得长远的发展。

(1)智能化工厂。在汽车管理的信息化方面,合资汽车企业从最初开始便参照国外的发展模式建立了ERP系统和MES系统。并且合资品牌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主要是以国内的供应商或者是外方自己开发的系统为主。而自主汽车品牌引进ERP系统的时间较晚,但是在实施应用ERP系统后,确实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并且之后引进MES系统配合ERP系统,实现汽车制造业管理数据和生产数据的自如切换。在数字化工厂的建设方面,PDM、PLM也是相继开发并使用,并且逐渐由设计端向制造端转化。自主汽车品牌在实际的智能化技术的掌握方面远远不够,而且制造工艺变革和革新的能力不足。在这方面,日本汽车制造业应该说是经验丰富,他们着重强调汽车工艺的改进、自动化、智能化,而不是像欧美国家那样注重汽车制造的虚拟化和数字化。

(2)智能化管理。整车的生产企业可以利用RFID系统对供应商零部件进行录入管理,为以后的盘点库存、生产质量等方面打下基础。还有部分企业专门研发了智能物流系统,实现精准分拣和物流的自配送,对于汽车制造的物流各个环节实现实时追踪。此外,在虚拟设计方面,合资品牌主要承担生产制造的重任,但是开发内容涉及较少,尽管已经完成了协同开发的阶段,但是智能开发方面国外汽车品牌仍领先于自主品牌。

(3)智能新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汽车制造也纷纷与电商平台合作,寻求新的发展思路,并且通过网络大量收集客户资料和展开销售。定制化销售方面,合资和自主品牌都逐渐建成了OTC集成系统,最大程度满足客户的定制需求。并在客户数据分析方面,根据客户的选择、行为进行分析,还会依据客户的差异化需求进行人像数据图的绘制,最大程度去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2.2 智能制造供应商对比体系

我国自主品牌的汽车制造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实现了自身技术的飞跃与发展,但是不难发现,整个智能化的汽车制造供应商仍然是以国外为主。通过工厂自动化生产线不难发现,冲压、焊接、组装等都是以欧洲、日本等外国的设备为主。但智能化方面,美国的智能系统应用远远优于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占据世界汽车制造智能化的前列。

在汽车制造智能供应商方面,美国一直是最强的,工厂自动化方面有罗克韦尔为典型代表,ERP系统方面有微软等,在三维虚拟仿真方面则有PTC、思科等企业作为支撑,在互联网和智能系统方面绝对是首屈一指。德国也是智能化系统方面值得一提的国家之一,自从西门子收购软件公司以来,其智能化水平逐渐向美国靠拢。在工厂的自动化、数字化方面,西门子是最主要的智能化系统支撑。而且很多的中小型企业也逐渐吸收到了智能化以及数字化等先进技术的精华部分,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智能化发展特色。法国也是世界上具有良好的智能化基础的国家,工厂自动化方面有着与西门子相抗衡的施耐德企业,在三维仿真技术上,达索系统也不属于美国的PTC公司。并且施耐德企业最近收购的英国的相关企业,在智能化技术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MES系统上Wonderware公司的实力也是不容小觑。日本在智能化系统的发展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且智能制造系统也是日本首先提出并使用的。从目前的汽车智能化三维仿真方面来看,日本与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实力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在生产、开放系统上,日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ERP、MES等系统方面,富士通可以为企业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而中国的汽车智能化系统,尽管在每个环节都从事相关的研究和探索,但是整体的开发水平有待提高。尤其是在工厂自动化硬件产品上面,并不能完全满足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在互联网与软件开发方面,中国已经诞生了例如华为、阿里巴巴等企业,在ERP方面,神舟、北自所等也是典型的企业代表,而且在MES和PLM方面也有不少的企业冉冉升起。这些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在汽车的整车和零部件生产制造当中都有一定的应用,但是PLC产品在汽车行业中应用较少。总结说来,国内互联网、IT行业在汽车制造业方面有积极的发展,并且对于智能化的汽车制造业发展来说具有推动作用。

3 发展探析

人工智能平台可以很好地帮助生产制造厂家解决劳动力强度大、精密度低、重复操作无效以及自动化程度低的缺点。并且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几乎覆盖搬运、焊接、喷涂、精加工、包装、物流、堆垛、储存等全方面。通过总结不难发现,人工智能平台在汽车制造技术当中主要分为:车身系统、动力总成系统、冲压自动化系统、涂装自动化系统、焊接自动化系统5个方面。车身系统中,主要是利用人工智能的虚拟仿真技术,对车身所有的零件进行推陈出新,推出零件的新版本、新模式。动力总成系统中,主要是对汽车的传动系统的核心部件进行系统测试,包括发动机、变速箱以及传动轴的全套装备。冲压自动化主要是解决汽车的卷材、堆垛、堆码问题,可以让汽车制造的庞大数据有专门的数据库进行整体分析,建立企业ERP系统,让汽车无论从设计还是效率缓解方面,始终保持较高的水准。涂装自动化系统主要是利用机器人的高柔性、高精密度来确保涂装的质量,并且降低了产生涂喷废料的可能性。焊接的自动化系统当中,机器人电焊可以避免对人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并且电焊的实施过程更加人性化。

4 结语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已经被逐渐应用到不同的行业当中,发挥出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行为能力。人工智能主要是利用人脑的智慧,制造出具有人类智能的机器,用于汽车制造业方面更加智能化、系统化、逻辑性,无一不体现出人工智能的自动化属性。随着人工智能平台在汽车制造业技术发展当中的创新应用,机械人类的自主性越来越强,逐渐成为汽车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助推剂,并为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制造业智能化人工智能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