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弱势群体的帮扶体系构建研究

2018-01-29 06:40吴小燕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弱势就业指导毕业生

吴小燕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弱势群体的类型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弱势群体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

(一)生理弱势。所谓生理弱势,即在相貌或身体方面存在某种不足、缺陷。现阶段,大部分招聘企业开始注重应聘人员的“硬件条件”,如身高、气质等。而招聘企业对应聘人员的长相要求限制了部分大学生的就业。大学毕业生每年呈增长趋势发展,受此因素影响,某些热门岗位即便不受外在长相的影响,招聘时用人企业也对外貌提出了一定要求,由此使得部分优秀毕业生“无缘”该岗位。

(二)经济弱势。当今社会,应聘者求职过程中需要在多方面支出资金,包括简历制作、购置衣物、往返人才市场等,费用从几百到上万元不等。在高职院校中,部分学生家境并不富裕,而这些就业成本无疑加重了他们的生活负担,所以一部分毕业生选择退出就业竞争市场。此外,一部分贫困毕业生由于自身学习成绩不想理、综合素养不高,且不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社会关系少等原因,在择业时期望过高,过分挑剔,导致就业屡屡失败,而这也是贫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

(三)性别弱势。性别弱势,即因招聘单位性别歧视导致女性毕业生就业困难。毕业生在就业时,特别是理工科毕业生,由于社会对男性的人才需求高于女性,所以导致女性毕业生求职困难。相关资料表明,就招聘企业落实率来讲,女性不如男性,前者是56%,后者是65.6%。除上述原因外,学习成绩、沟通能力、就业信息不实时等,也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一定影响。

(四)学习弱势。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育对社会有用的实用型人才,只有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满足未来工作的需求。现阶段,部分毕业生因在学校学习期间疏于学业,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专业技能不扎实,导致其实践能力差。而从招聘企业角度讲,由于应届毕业生的社会经验为零,也只能对他们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等方面进行考核,因而导致缺乏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的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

(五)专业弱势。现阶段,某些高职院校在对专业进行设置时,并未紧跟时代发展,由此加剧了人才市场的结构性矛盾。热门专业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程度,而部分专业却寥寥几人,甚至无人问津。

(六)学历弱势。因学历等原因导致部分学历低的毕业生丧失了竞争力。此处所言及的学历弱势,指的是部分招聘企业过度消费人才,原本某些大专生或本科生就能胜任的职位,其对学历的要求却是硕士。与此同时,受高等院校扩大招生等政策的影响,高学历学生不断增多,由此对低学历学生的就业造成威胁,致使其就业质量迅速下滑。

(七)交际弱势。即部分毕业生受性格等原因的影响,不善言辞,导致就业困难。这部分人群在就业过程中,多表现为敏感、胆怯,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意愿,总沉浸在自我世界中,从而使其无法充分表达自我。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弱势群体主要特点

(一)自卑又自尊

大学生活不同于中学生活,大学讲求的是自由、自主,而中学更多的是督促,部分高职学生在踏入大学校门后,感觉中学时期的一切都变了,老师不再那么负责了,自己也不再是优秀学生了,这种身份、地位的变化引发了极大的心理落差,失落感、沮丧感一同涌现,更有甚者产生自卑,从而意志消沉,对学习、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此外,部分家境贫寒的同学受不良思想影响,过度表现、隐瞒家庭实况。与此同时,部分学生在生理方面存在某些缺陷,对他人话语极为敏感,自尊心极强,而这恰恰是不自信、自卑的表现。

(二)自我封闭

现代心理学探究显示,客观事物对人类需求的满足程度对人的情绪产生直接影响。若满足,则情绪积极向上;反之,则消沉懈怠。高职就业弱势群体在求职时,天天奔波在去人才市场的路上,忙活了一周,甚至数月,却未得到理想结果,社会给了他们最残酷的打击,使他们感觉愧对家人,从而自我否定、自我怀疑,与外界切断联系。此外,每天穿梭在人才市场,参加各个招聘会,面对各个企业的询问、面试,这种高强度的“应战”使他们身心俱疲,压力重重,但又无处释放,日积月累,形成了就业焦虑症,由此加大了这部分人群的就业难度。

(三)依赖性强

从高职毕业生角度讲,大部分人都怀揣着对未来的设想,希望通过自我奋斗、自我拼搏,打下属于自己的“天下”,这种自立自强的意识值得称赞。但现实是,和校园环境相比,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对于高职毕业生来讲,由于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在处理某些事情时无法做到全面到位,经常搞得一团糟,所以就出现了一有问题就向父母、老师求救的现象,而这种行为的发生反映了高职毕业生的心理,即对父母、老师的依赖性。此外,部分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缺乏自立意识,不愿受苦,未给自己的未来发展设定方向,遇到问题不能坚持,无法自我解决。

(四)自我迷失

部分高职毕业生由于对自我抱有较高的期望值,认为能够凭借大学期间的优良表现,抑或优异成绩从事较好的职业,但现实总是残酷的,在经过多次就业碰壁后,他们斗志全无,开始迷失自我,不再对未来进行规划,而是天天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而之前的美好规划也不了了之。此外,部分同学在踏入大学校门后,对大学的学习方式、管理方法无所适从,不知道怎样学习,也不知道如何规划未来,他们开始在自由、自主、安逸的大学环境中变得散漫、放纵,玩游戏、看小说、谈恋爱占据了他们学习生活的大部分时间,而这与上大学之初的学业梦想愈来愈远。

三、高职毕业生就业弱势群体帮扶体系构建

(一)构建就业帮扶目标考核责任制

构建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对考核工作及问责制度进行进一步加强。对就业工作考评细则进行调整,增加就业帮扶制度,同时对二级学院实施目标责任体制。二级学院以学院就业工作要求为准则,对本院系的就业计划进行详细规划,坚决服从党政领导,实行辅导员、任课老师、班导的联动协作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位。加强绩效考评,深入推进问责制,建立相对健全的二级就业工作体系,包括学校、二级学院,从而营造帮助服务就业弱势学生群体的良好氛围。

(二)全程化关注就业弱势群体帮扶工作

现阶段,对就业弱势群体来讲,其就业困难这一局面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日积月累造就的。所以,对该部分人群的帮助服务,只是在短时间内帮其解决了部分问题,并非完全解决,这是一个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大工程,仅靠单一力量无法完成。全程化关注就业弱势群体帮扶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新生入校调查

以大一新生为对象展开基本情况的调查工作,包括性格、家庭收入情况、生理状况、心理建设情况、成绩等,并据此建立就业困难群体的帮助服务档案。从大一新生开始加强对家庭贫困学生和身体有缺陷的学生的关注,并以班级为单位,为这些自身无法改变的、具有显著特征的弱势就业群体进行关注。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可以通过勤工俭学制度、助学金政策、一些特殊补助资金政策等加强对这些学生的扶持。对有身体缺陷的学生,要以增强其自信心为主:首先,在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上以一视同仁为原则,不要让他感受到差异对待,打消其自卑心理,让其逐渐树立自信心。其次,鼓励、引导其参与社团活动。通过一些团体性的活动加强他与周围学生的沟通和交流,避免形成孤僻性格。最后,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多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2.建立在校生追踪机制

在校生追踪机制以全体在校学生为对象,重点关注有心理问题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干预和辅导。比如,一些大学之前一直被父母照顾得比较好的学生,突然离开父母,什么都要自己做,心理的冲击会很大。这部分学生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心理问题是非常可怕的。对于这部分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一方面,学校要进行积极的干预,通过心理辅导、沟通谈话了解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进行及时调整;另一方面,引导周围的同学加强与其沟通和交流,加大对他们的关注,通过班级的力量和关爱的力量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惑期。

3.建立毕业生个性就业辅导机制

对现在正在遭遇就业困难的学生或已经存在就业障碍的学生进行实时跟进,提供各种帮助、服务,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并根据最新掌握的情况对已有的档案信息进行更新,在进行就业帮助服务时,应根据个体特殊性原则,有针对性地提供帮扶。对所有在校生进行就业帮扶,在帮扶大一新生时,应侧重于职业发展规划;在帮扶大二学生时,应以求职之前的准备、求职技巧与能力等为主;而在帮扶大三学生时,应以岗位推荐、实习培训为主。

(三)健全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机制

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涉及了方方面面,如职业发展规划、实践技能、心理素质提高、就业政策方针分析、就业技巧等。

1.构建就业指导服务机制

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在特定的场地进行,所以必须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因此,学校应从实际情况出发,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必要的场地支持、经费援助及人力,确保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应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就业指导团队,以学校教师为主力,涵盖心理学专业、管理学专业、社会学专业教师。同时,鼓励企事业单位参与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将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心理素质培养、思政建设、就业技巧、就业政策分析、企业发展经验等融入至就业指导工作,从而丰富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

2.明确就业指导的全程化教育

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对象不仅限于毕业生,大一新生也要接受此方面的指导。对就业指导内容进行深层次解析,使其融入三个不同的年级,可通过职业发展规划提高学生对就业指导培训的参与热情,借助能力测评、就业测试等方式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为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从而缓解毕业时的就业压力。

3.强化就业网络和市场建设

高效科学的就业网络能够增强就业效率,将就业的经济成本降至最低,从而使学生受益。所以,学校应积极主动地提倡就业网络平台的构建,建立集高等院校、地方、国家于一体的就业平台。该平台的就业信息仅面向学生群体开放,通过此平台,构建网络化就业市场,使学生足不出户便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从而避免因就业信息共享不及时所造成的就业困难,由此缓解就业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与此同时,该就业平台也为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方向,使高职学生的学习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高职毕业生就业弱势群体本身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他们对就业的渴望更加强烈。但是就业难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绝对不能避免的。因此,高校在教学中应重视就业弱势群体的帮扶,提高就业弱势群体就业能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实施。

猜你喜欢
弱势就业指导毕业生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全球尿素市场弱势运行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动力煤市场或将弱势运行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