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精神病患者外走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分析

2018-01-29 07:48柳薇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0期
关键词:精神病病房住院

柳薇

精神病患者是临床上的特殊群体,其自制力较差,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较大,其中外走是最常见的突发事件之一,主要指的是没有得到医生的许可,在住院时自行离开医院的行为。患者的外走行为一旦发生,会提高意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时可能引发伤亡事件,不仅对患者的治疗康复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会加重家庭的负担,也对社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接受治疗的存在外走行为32例作为观察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19~58岁,平均(32.67±5.32)岁;依据外走行为所造成后果分为外走未遂及外走成功。另选取不存在外走行为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20~60岁,平均(33.02±5.17)岁。所有患者均已确诊,参照标准为《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不存在其他系统严重疾病史,两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观察基础资料与外走行为的相关性。(2)将言语不当、行为不当、要求未被满足、举止不当、易激怒、幻觉及妄想、治疗依从性差、敌意及偏执、病房基础设施、病房其他患者影响、单独禁闭、禁止娱乐活动、家属接触不当、外走史作为单因素进行综合筛选,分析外走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版本为SPSS 19.0的统计学工具,对研究过程中记录的各种统计数据资料进行计算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分别用t和 χ2检验,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外走情况

观察组9例患者外走成功,男6例,女3例,外走成功率34.6%;有23例外走未遂,男14例,女9例,外走未遂比例65.4%。这说明外走的发生不受性别、体能情况影响。

2.2 单因素分析

观察组32例患者中,因言语不当外走25%,因医护行为不当外走13%,因要求未被满足外走14%,因医护举止不当外走7%;情绪特征为易激怒49%,存在幻觉及妄想情况52%,表现为治疗依从性差65%,存在明显敌意及偏执66%;因对病房基础设施不满外走4%,因受到病房其他患者影响外走30%,因单独禁闭而外走18%,因被禁止娱乐活动而外走32%,因家属接触不当而外走的占18%,有外走史的患者占24%。

而且通过BPRS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幻觉妄想、敌对、猜疑、不合作因子的评分结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结合本次研究的结果,外走患者受到幻觉妄想、敌对、猜疑、不合作等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因此制定了以下护理措施。

(1)评估患者的思想状态水平以及精神状况,在患者住院时,应对患者的病历进行全面地了解,并主动收集关于患者的资料,从而对患者的具体病情作出判定。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有无外走史、认知疾病情况、精神症状以及性格特点等,从而评估患者出现外走事件的可能性,并拟定相关预防措施。

(2)医护工作者应该主动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并努力找出患者作出不正常行为的原因。在与患者接触的过程中,要转变意识,平等地对待患者,要时刻注意患者的内心情绪,在与其进行交流时,要注意语气的温和以及动作的友善,消除患者的危机感,防止医源性激惹的发生[3-4]。要尊重患者的人格,并取得患者的信任,加深对患者的了解,通过沟通帮助患者消除对医院的敌对心理,从而增强患者的治疗配合度,最大程度的减少外走事件的发生以及冲动的心理情绪。

(3)掌握接触的技巧:在与患者接触交流的过程中,要保持和蔼的态度、从容的表情,动作幅度尽量要小,并站立在患者的侧面;对待躁动兴奋的患者,可以适当给予患者强镇定药物,或采取其他保护性约束。在实施相关保护性约束时,应该提前告知患者以及家属实施约束的具体原因,并将其保护效果具体说明。

(4)完善安全教育:大部分基层医院的精神科病房均存在一定不足,对于精神病的治疗手段也相对落后,从而造成外走事件以及暴力事件的增多。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在工作过程中严格履行,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患者进行护理,尤其是夜班人员应注重对病房的巡查。另一方面,定期为患者开展相关法制知识宣教活动,提高患者的安全意识;同时也应该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方面的培训,帮助其树立良好的防范意识,从而可以在护理工作中清楚地认识到潜在的危险因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5-8]。

(5)预见性干预:受患者临床精神症状的影响,患者出现外走事件的可能性较大,部分患者可能会假装自身的精神症状消失,从而降低医护人员的警惕心。因此护理人员应该认真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如果患者出现坐立不安、表情气愤、忧虑等情况,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避免外走行为的出现,帮助患者尽量减轻不良情绪,使其安心住院并配合治疗。

[1] 孙旭,王会,曹雪.住院精神病患者外走行为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7):213-214.

[2] 范秀清.住院精神病患者夜间发生突发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22(5):119-121.

[3] 周慧兰.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6):158-160.

[4] 张菊芬.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出走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5):124.

[5] 张元菊,宫志虎.住院精神病患者骨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24):147,150.

[6] 张海辉.老年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损伤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1):399-400.

[7] 王琴.1例住院患者走失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的探讨[J].医药前沿,2017,7(5):300-301.

[8] 李金萍.老年精神病患者住院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8):279-280.

猜你喜欢
精神病病房住院
妈妈住院了
完形填空专练(五)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换病房
都有精神病
病房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