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运用教育策略,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2018-01-29 11:05天津市耀华中学刘鸿林
天津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学困生目标作业

■天津市耀华中学 刘鸿林

教师的智慧在于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育策略,高效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通过精心的导入使学生的思维快速进入状态;在适时地评价激励下,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课堂中学生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课后的作业中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知识,弥补了课堂中的知识漏洞。

一、结合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目标

一堂课上得是否有效,首先取决于教学目标制定得是否科学,且展示形式是否为学生接受。因此,目标定位要具体、明确、全面,既要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又要有德育目标。要想在一个几十人的课堂,让所有人完成同一个教学目标是非常困难的。每个班的学生学习水平的划分大体都是三个等级,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

优等生在课堂上有良好的自控能力,有自己的学习策略。在教师的引导下,一般都能达成学习目标。课堂上,这些学生学习能力强,有较难的问题可以让他们来回答。这样既可以帮助这部分学生群体达成能力目标,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等生需要较多的指导和语言提示才能明确学习目标。对于知识的掌握,教师可以通过多提问、多关注的方式,帮助中等生实现知识目标。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要想让中等生完全达成能力目标还是有些难度的。中等生可以通过作业的练习来弥补,实现能力目标的达成。学困生是教学目标实施中最难实现全面达成的群体。学困生的普遍特点是知识基础差、运用能力差,个别学生还存在学习态度等方面的问题。对这个学生群体,教师用爱去交流,用爱去感化。对于课堂中的学困生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不能达成,教师应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在课堂气氛的感染下,通过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相关问题的提问,教师是可以帮助学困生达成德育目标的。

在课堂中,积极引导优等生达成“三维目标”;对于中等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能降低要求,而对于动词不定式的运用能力,可以适当放宽目标达成的要求;对于学困生一堂课不必强求记住所有单词,在阅读方面尽量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德育方面可以借助中文知识的迁移,比如介绍老舍、梅兰芳等文学家或艺术家,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并不代表学生学习结果的差异性。其指向只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特定时间内完成自身能力可以完成的任务。中等生和学困生可以通过课后作业、课后自学等不同形式,来补充缺失,最终达到教学目标的统一实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切忌把目标定得过高,以防止计划超越客观条件和自己能力的许可,使得制定的教学目标成为一纸空文。教学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二、以精心设计的导入启发学生思维

万事开头难。一节课成功与否,有经验的老师在前10分钟就可以判断出来。导入过程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一个过渡环节。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于新课程的接受程度。导入时间不宜过长,时间过长会影响新课的教学,时间过短达不到启发的目的。导入的形式也是灵活多样,可以是讲故事,可以是视频播放,可以是实物展示,也可以是引人深思的提问。

例如,在讲解(外研版)英语高二年级上册 Module 6 Animals in danger时。

教师提问:It’s very cold today.What kind of clothes do you wear today?

学生回答:Coat/Sweater/Jacket…

教师提问:What are they made of?

学生回答:Cotton/Fur/Leather…

教师提问:Where do fur and leather from?

学生回答:They are from animals.

教师提问:What do animals get when we get their skin?

学生回答:Animals get death.

教师陈述:While human wears their skin,animals lose their life.It’s unfair for animals,especially for those endangered animals.Now let’s see what tragedy happened on Tibetan Plateau.

导入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如能运用得法,就一定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内在求知欲,明确思维方向,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的一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为整个教学过程创设良好的开端。

三、运用适度评价激发学习动机

“趁热打铁”是教师们常用的教育促进机制。其中的“打铁”就是要巩固有效的教学效果,而“趁热”一则是指上一步教学目标的达成,另一则是指刚刚激发出来的下一步教学目标的学习动机。评价机制是激发学生动机的一种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课堂中的评价,不仅仅是一种评判、一种欣赏,更是一种启迪、一种激励。课堂中,教师的语言评价必须是对学生潜能的信任,要成为学生思考的动力,要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促进思考,鼓舞信心。

在一次课堂检查课文背诵时,学生们完成得都很流利。而轮到一位平时公认的学困生时,他花费了较长的时间才完成了背诵,而且语言并不流利。所有学生都认为这个同学会习惯性地受到批评,这时教师却说:“某同学背诵得比上一次好很多,让我们给他鼓鼓掌吧!”这时,掌声霎时间遍布了教室的各个角落。这个学生的心理也从开始的自责变为惊讶,再变为兴奋。课后,教师找到这位学生,告诉他:“老师记得你每一次进步,进步的步伐再小也要比原地踏步好,老师对你有信心!”教师的适时评价给予了学生信心,这种鼓舞也许一次并不能起到长久的效果,但长期的坚持加上密切的关注对学生的心理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激励和表扬是一件法宝,用好它,会给学生巨大的力量和鼓舞。而同时教师也要掌握好表扬的分寸。同样答对一道题,对学优生,只要向他本人点头微笑或简单表扬即可;对学困生,则应大张旗鼓,运用多种激励语言,及时鼓励。

四、课堂纪律保障高效课堂

以往评价一节课好坏很大一部分要看教师管理学生的纪律是否严明,整堂课的秩序是否井然。诚然,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但如果单一地强调课堂的秩序井然和学生的规规矩矩,则不利于积极课堂教学氛围的形成。现在新课堂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概念相比,已发生了实质性改变。围绕学生主体性设计课堂活动,都要把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根本的出发点。

例如,在讲解Spring festival一模块时,教师可以利用“头脑风暴”活动,让学生说出关于中国传统的词语。利用大多数学生的参与性来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课文讲解后可设置讨论问题,让学生说一说:春节时,自己都做些什么?春节与圣诞节,自己更喜欢哪一个节日?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观点,气氛相当热烈。对于学生来说,在自己主导的活动中更能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师此时给予适时的指导和帮助,才应是主要的活动。

现代观念认为,沉默无语的课堂绝不是好课堂。教师不必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适度的“喧闹”是可以允许的,而教师在课堂内站立的位置和课桌排列的几何方式都可以根据需要而进行改变。有效的英语课堂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课堂。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师生平等的课堂教学结构已逐渐形成。

五、合理作业巩固高效课堂

作业的布置是每个课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合理的作业不仅可以检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可以让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拾遗补缺。针对不同的学生,作业也应当有所不同。学优生可以多留一些能力训练题或者给他们较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中等生在作业中除了要进行必要的能力训练,而且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练习也是相当重要的部分;学困生尽管知识能力方面都有差距,但在作业中反而不可求全求多,应以知识题为主、能力题为辅,作业难度、题量适中,适合学生的能力情况,鼓励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

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是高效课堂的核心,精彩的导入是一节好课的开端,适度的评价是激发学习热情的手段,有序而不乱的课堂纪律是课堂效率的保障,合理的作业是课堂的巩固与升华。这些过程与环节都是一节好课不可或缺的。合理有效地运用各种策略,处理好难与易、多与少、复杂与简单之间的关系,一定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高质量、有效率,进而真正使课堂成为师生思维奔跑的场地。

猜你喜欢
学困生目标作业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